天天看点

营口坠龙事件”在几十年后终于揭开谜团,到底是误解还是真实

1934年8月8日在营口发现了一具与传说中的龙极其相似的尸体,并且此前附近大量居民都见过并救过他的活体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当时的盛京时报还派人采访称之为龙、天降龙、银川、坠龙、巨龙等,同时还配以照片,图文并茂,轰动一时。后来因为社会秩序混乱,几经辗转,这具龙骨下落不明,中央电视台10频道走进科学栏目,于2004年12月3日播出了纪录片,破解70年谜团,又探讨起了这件当年的轰动事件,著名的辽宁营口坠龙事件,在营口试制第一卷中记述,1934年8月8日午后辽河北岸东小街,一农民在附近苇塘发现一巨型动物白骨,长约10米,头部左右,各有一角,长约一米余,脊骨共29节,为营口第六警署将其运到西海关码头附近空地上陈列数日,前去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这是营口市志有这么一段记述,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说,这个怪物曾经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出现在距离入海口20公里处。

营口坠龙事件”在几十年后终于揭开谜团,到底是误解还是真实

据目击者肖素琴老人回忆,当年的她只有9岁,他爸爸是给地主赶马车的,当时很多人都说在田庄台上游发现一条活龙,于是就赶到那里,爸爸就把她放在马背上,扶着他看,他所看见的龙方头方脑,眼睛很大,还一眨一眨的,而身体为灰白色,弯曲着悬浮在地上,尾巴卷起来,腹部处有两个爪子伸着,而让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感觉这条龙啊有气无力,眼睛半睁半闭,再加上眼睛有些发红,很多人都说是天气太热的缘故,于是在龙的上面搭了个棚子为它避暑,还有人抬水往他身上浇,让他得以解暑。后来下了很长时间的大雨,这条龙就不见了。当时老百姓认为天降巨龙是吉祥之物,然后人们有的用苇席给怪兽搭凉棚,有的挑水往怪兽身上浇,为的是避免怪物身体发干。据说人们都非常积极呀,即便是平日里比较懒散的人也都纷纷去挑水浇水,而在寺庙里许多百姓僧侣每天都要为他做法超度,此举一直持续到又一次的数日暴雨过后,这只怪物神秘的消失了为止。然而连续20多天大雨后,这个怪物第二次又奇异的出现了,这次出现是在距辽河入海口10公里处的芦苇丛中,此时它已不是活物,而是一具奇臭难闻的尸骸。据杨义顺老人回忆,在发现龙骨之前,曾听大人们说,芦苇荡里总有噼里啪啦的响声,还有闷闷的像牛一样的叫唤声,听起来很沉闷,还能听到挣扎的声响,后来就没动静了。

营口坠龙事件”在几十年后终于揭开谜团,到底是误解还是真实

当时营口地区已经连续下了40多天的大雨,街路上全是水呀,一些房屋因进水太多都倒塌了,雨停了之后随着北风吹过,空气腥骚味很大,看管苇塘的一名卢姓工人顺着怪味寻找,发现大片大片的芦苇倒伏,拨开后进去一看吓了一大跳,啊里边赫然躺着一个已经死去的庞大动物,把这个工人吓得转身就跑,回到家里,大病了一场,百姓们听说之后都结伴前去观看,并且报告给了当时的政府。当时西海关附近一家防疫医院人员穿着白大褂给已经生蛆的动物尸体喷射了消毒水,龙骨被抬出来之后,有人用4个船锚系上绳子把骸骨围成一圈供大家参观,营口市民争相观看,附近城市专程来参观者也络绎不绝,购买往返营口的火车票,因此紧张起来。原营口著名的正骨医生马子晨,他曾亲眼见过龙骨,他的儿子马国祥记得他父亲曾经对他说过骸骨被发现时肉还没有完全腐烂,看上去啊特别像龙。据目击者李彬生回忆,那一年他10岁,在70年前,在西海关露天展览,围的是一圈,那都是锚山板下边固定船的锚,用那个尖段子围起一个圈来,用绳子拦着地下撒着白灰,因为人很多也挤不进去,只能随着人流的移动才能到前面看,人都有一个好奇心理,都去看,只是传说中有龙,实际生活中谁见过呀,没有见到过机会,都很好奇,都去看重点都看头,它很长。啊有两三丈长,10米左右,立着脊梁骨朝上,不像鱼,奇怪的是头上有角,任何水族是没有脚的。当时有关方面曾变妖老渔民辨认,哪但是没有一个认识怪物尸体的人们议论纷纷,普遍认为这是龙,啊并且推断是遭了天谴,而被雷击后落入苇塘的。有人叫他驼龙是龙生九子之一,营口委第六警察分署组织人力,把他的尸骨分解后运到南岸,在西海关前控场上按原状摆放任人参观。当时的营口美大照相馆和英明照相馆洗印了大量龙骨展览的照片,在二本艇胡同附近沿街贩卖一些从外地来营口参观龙骨的人,争先恐后购买龙骨照片,带回去给家人欣赏。针对此事,当年的盛京时报连续跟踪报道了好几天,1934年8月12日,盛京时报报道是这么说的,该龙体气参天,头部左右各生三指甲,脊骨宽三寸,余腹于脊骨两侧为肋骨,每根约五六寸长,尾部为立板型白骨尾,全体共28段,每段约尺余全体共3丈余,圆笼处有被找挖之宽2丈长5丈之土坑,一坑沿沼印清晰存在,至该龙骨尚存有金条,至皮肉已不可见以,1934年8月14日盛京时报刊登的龙骨照片,虽然年代久远,加上受当时摄影技术以及种种因素制约,只能依稀看出头戴草帽观看龙骨展览人群的模糊身影。但是画面中一具长长的动物,骸骨及其头上生出的两只长角依然清晰可见。为了验证他到底是不是龙,盛京时报的记者当时还采访了营口水产高级中学余校牢科一姓张的教授,张教授判定它其实是蛟类,由于夏季雨量过多,此物溯流入河搁浅于苇塘之中,以致枯死。

营口坠龙事件”在几十年后终于揭开谜团,到底是误解还是真实

关于龙骨后来的下落有三种说法,一是传说由于当时营口处在日伪当局的统治下,而日本人又非常重视对生物的研究,因此当时传说日本人把龙骨运到了伪满洲国的新京,就是长春,而后运到日本。第二种传说是龙骨标本,由位于营口市通惠门街的师范南校作为动物标本后,转到营口水产高级中学做标本,后来水产高级中学迁移到大连,龙骨也随学校迁往大连。第三种传说是龙骨被营口市某中药商买去了,做了药材。按理说龙骨下落不明,辽宁营口坠龙事件到这里算是画一句号,但是2004年,一名叫孙正仁的老人让此事再起波澜,他捐了5块,据说来自1934年营口坠龙的龙骨给了营口市史志办,并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鉴定一下关于这5块龙骨的来历,孙正仁老人说了1939年当时16岁的他他来到大连给人家做管家,女主人的丈夫是营口商会会长的弟弟,孙正仁深得主人赏识,1941年离开大连时,女主人把一段龙骨当做奖赏给了他。据说女主人手中的龙骨大约有三斤多,重呈白色条状,骨头底端约有碗口大小,慢慢向上延伸越来越细,直至最尖端。骨头表面的白色釉面很亮,女主人告诉他,这是曾经在营口展览的龙骨,这一段龙骨一共给了6块。后来孙正仁老人把一块送给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当年孙家还存有拍摄的该龙骨的照片,可惜啊这几年丢失了营口坠龙事件和龙骨现世的经过,大概如此,对此多方媒体进行过报道,也有各种质疑的声音。

营口坠龙事件”在几十年后终于揭开谜团,到底是误解还是真实

2004年中央电视台10频道走进科学栏目,推出专题片,破解70年前谜团,片中得出的结论认为,这是虚惊搁浅,然后骨骼拼错,辽宁省研究员傅仁义。根据盛京时报的照片断定龙骨是出土的原始牛的化石,董维富研究员认为这有可能是一种像的化石,而那两个角是长尺,有专家研究孙正仁老人捐赠的龙骨后,初步认为是第四季野马的化石,这些解释显然都不圆满,鲸鱼不会有角和四爪以及鳞片。根据刚腐烂活体拼装的骨头不太存在长度体型和特征,严重摆放错误的可能,牛马象都不可能有10多米长的蛇形骨骼,而且考古学者都忽视了最重要的问题,当时是活体腐烂得到的骨骼,而并不是古生物化石啊,新鲜骨骼也不可能成为化石。而且盛京时报1934年8月还有这么一篇龙降酿灾的报道,该龙曾在天空下降,弄翻了几只小船,卷坏了一些房子,导致多人死亡。就是说这种动物至少能在空中飞行一段路程,并且在空中能做起伏运动,这也是鲸鱼和猛犸象不具有的能力。另外啊据曾经亲眼见过,比苇塘中的龙更活龙活现的龙,蔡寿康、黄振福、张顺喜三位老人说,70年前那个夏季有一天下午大约5时左右,蔡寿康和黄振福、张顺喜以及曹玉文等几个孩子一起在外面玩。蔡寿康突然发现在营口市造纸厂方向的天空有一条龙,他立刻告诉黄振福、张顺喜和曹玉文,小伙伴们同时抬头往天上看,同时看到了龙,这条龙出现了大概有15秒左右的时间,三位老人说当时是阴天哪,那条龙是灰色的,在云中动态动作和蛇一样,和现在画上画的一样,头如牛头,头上两只脚是直的,嘴上有胡须,两个长须大眼睛突出,身长大约10多米,身上有鳞有4只爪,和现在的鳄鱼爪一样,尾巴像鲤鱼尾巴。因为以上种种疑点,中央电视台10频道在2005年的探索发现栏目专题片龙影遗骨再次探讨了这起事件,最后将结论定为未知生物,这也是目前研究此事件的主流看法和定性。1934年辽宁营口坠龙事件,虽然有大量目击者非常详实的记载照片,但是由于缺乏实物,这起事件仍然成了难以解开的历史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