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北京冬奥会首例脊柱骨折运动员,术后恢复良好

“北医三院崇礼院区,日本籍单板滑雪运动员训练时高空坠落,伤情危重,请求转运。”2月3日下午,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地面指挥中心指挥长杨钟玮的对讲机骤然响起接诊指令。

急救车直接开进创伤中心接诊大厅,创伤中心冬奥医疗保障团队总队长、崇礼院区副院长杨渝平及北医三院保障队队长刘彬迅速反应,召集医疗保障队内北医三院骨科脊柱亚专业组副主任医师刘啸等相关专家进行了病史的询问以及查体,完善了影像学X光片、CT和核磁的检查,初步诊断患者胸10椎体以及胸9椎板骨折。创伤中心第一时间与指挥中心汇报沟通,研究探讨患者的下一步治疗方案。

北京冬奥会首例脊柱骨折运动员,术后恢复良好

由于脊柱胸腰段解剖结构特殊,前方紧邻大血管及内脏,椎管内是脊髓,因此脊柱胸腰段稳定性重建的技术要求极高,不仅需要主刀医生拿捏每一步的精度,快速出手精准置钉,还需要团队适时调整麻醉深度,密切配合快速、高效地完成手术。

北医三院骨科不仅在国内最早开展外科治疗脊柱疾病,还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挑战疑难重症,凭借超强的实力和众多名师,成为业内的一张名片。

崇礼院区院长敖英芳在指挥中心用日语向患者、队医和教练展示了清晰的3D重建CT片,详细、完整地交代了病情,明确了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利弊。患者和队医在了解病情后,强烈要求手术治疗。

由于对治疗方案与病情解释非常满意,患者对医疗队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和院区的医疗设备十分信任,经我方医疗团队、运动队、使馆三方讨论后,患者决定在北医三院崇礼院区进行手术治疗。院区在第一时间给患者办理了住院,同时完善术前检查。

2月4日,在敖英芳院长带领下,闭环内医疗保障队总队长杨渝平、北医三院骨科刘啸副主任医师、河北医大二院骨科张华、崇礼院区骨科张大明与闭环外专家天坛医院脊柱外科刘宝戈、唐山二院创伤骨科关鹏飞和梁卫东通过指挥中心5G远程会诊系统进行线上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定出了最优化的手术治疗方案,形成了包括术前准备、麻醉保障、术中细节及术后康复等在内详细的治疗计划。同时,考虑到运动员将来骨折愈合后需回国拆除内固定,崇礼院区与北医三院本部积极沟通,从本部紧急协调国际通用版运动员专用器械。

2月5日,国际雪联医疗委员会副主席Jenny Shute(珍妮·舒特)来到创伤中心看望受伤外籍运动员,对创伤中心的接诊流程、防疫措施、硬件设施、专家团队和优质的医疗服务给予了高度赞扬,并称赞崇礼院区的冬奥医疗保障水平是顶级的。

2月6号,由刘啸为患者主刀行骨折复位、椎弓根固定术。此例手术为脊柱手术,难度及风险比较大,十分考验医生的手术思维和操作技术。闭环外的院区领导及专家通过指挥中心远程视频系统全程对手术进行观摩指导。

据介绍,该手术是北京冬奥会3个赛区正式比赛期间第一例运动员手术,同时也是首例外籍运动员手术。手术历时1个小时,非常顺利。术后,病房的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了细心的术后康复及护理。

术后第2天凌晨,患者出现持续的腹痛、腹胀。北医三院专家医疗队为患者进行会诊和治疗。专家们一直守护患者到凌晨5点多,直到其腹痛逐渐缓解安静入睡后才返回驻地。

北京冬奥会首例脊柱骨折运动员,术后恢复良好

运动员个人社交媒体

经过一系列耐心细致的治疗,患者在术后第3天,就已经能够下地行走。患者和队医都对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速度发出难以置信的赞叹,对中国医生竖起了大拇指,并送给医护人员代表两国友谊的徽章。术后第5天,患者已经可以在不需搀扶的情况下行走,她自己很兴奋,很开心!患者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文“康复顺利,终于能练走路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