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全球小商品贸易“风向标”开市,今年订单比去年好接吗?

“今年初五初六就有客人来下单了,都是通过手机接到的。”

2月12日,被称为全球小商品贸易“风向标”义乌国际商贸城开市。一早就来到市场给店铺换上新联的义乌翰林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新春告诉第一财经,“今年春节的订单比去年好一些”,其中的“开门红”是一笔来自俄罗斯老客户的订单,客户看上的正是他们研发出的新品。

官方数据显示,在开市的第一天,共7.5万个商位的义乌国际商贸城,总开门率达88.3%,吸引了3.9万名省内外的采购商来到现场,总人流量超过20万人次。

义乌商城集团市场运营公司总经理王向荣对第一财经表示,今年的市场,从开门率和客流量来说,都要比去年更加热闹。今年开市日的一大特色是首次采用线上直播方式,同步向全球采购商发出邀约。受到疫情影响,今年仍有不少外商无法到达义乌市场采购,交易的主战场也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

全球小商品贸易“风向标”开市,今年订单比去年好接吗?

停工不停单

对于义乌来说,“停工不停单”是当地市场商户们在春节假期时的常态。

“由于去年放假时间比较早,物流停的也比往年早,今年客户早早就开始催着发货了。”义乌晶鑫玩具有限公司(下称“晶鑫玩具”)的店长何丹告诉第一财经,国内的采购商在初六左右就开始下单了,而海外的客商更是在节前就开始咨询和下单。

晶鑫玩具专业生产各类仿真洋娃娃、智能语音对话洋娃娃等,注册了“白雪公主”的商标。由于今年返乡过年的外地员工较多,何丹表示,工厂将在正月十六开工。不过由于已经提前备好了原材料和半成品,工厂开工后只要进行组装,一两天后就可以发货。

在何丹看来,今年的订单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端,预计整体会比去年更好,原因之一是去年海运费暴涨,有些国外客商处于观望心态没有备货,“现在手上空了,市场会持续反弹”。

对于他们来说,加大力度研发新品,是吸引客商的重要动力。“通过去年一年的研发,我们今年也在新品商做了充足的准备,就等着2022年的新客人了”。

全球小商品贸易“风向标”开市,今年订单比去年好接吗?

以耳环饰品为主要产品的秀美一族店长金晓告诉第一财经,他们今年也打算多出新品,“以前的频率是每周上新,今年是每天都要上新”。疫情下,直播带货的采购商越来越多,而他们讲究出新的速度。

由于老客户已经开始下单补货了,金晓他们的工厂也已经同步开工。

朱新春的工厂也在12日开市当天开工。为了更好的吸引订单,他们专门把产品分为两类——引流款和利润款,其中引流款是讲究创意的新品,用于吸引新订单,但利润可能会相对薄,而利润款则指附加值更高、利润也更稳定的产品。

全球小商品贸易“风向标”开市,今年订单比去年好接吗?

来自喀麦隆的采购商卢瑟在义乌已经5年多了。12日上午,他和同伴们站在金华特佰惠工艺品的商位上逗留了许久,他们对可以在杯子、体恤衫等产品上DIY印制图案的转印产品颇有兴趣。“这种转印设备我们在网上看到过但还没试过,我们今年想找些新的产品卖到我们的国家。”

特佰惠的店长吴丹丹表示,他们主要销售转印的空白耗材和机器,70%~80%为外贸业务,客商多来自于中东等地,而客户的返单如今都以线上为主。

内销比例加大

除了线下转线上的引流方式,在双循环的新格局下,越来越多的义乌外贸企业也在外贸内销“两条腿走路”,内销的比例不断加大。

“我们是内贸和外贸都有做,以前是一半一半,疫情的背景下内贸已经占到了70%的比例。”金晓表示,他们原来的产品主要出口巴西等地,现在更多通过直播电商等方式卖给了国内的消费者。

对朱新春而言,10年前外贸占比高达90%的业务结构,也已经变成了内销比例超过外贸,高达到60%的新格局。他表示,公司自主开发了数百款拥有设计专利的产品,也会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国内市场的爆款。

赶着开市日,专门从河南周口来到义乌的采购商王伟表示,和自己一起组团前来的有30多人。由于当地打造了一个义乌小商品内销基地,他们每年都会来义乌采购三四次,业务量也每年都有增长。

王向荣表示,疫情下,国际商贸城的经营户整体的内销比例都有所提升。作为外向型市场,随着全球经济陆续复苏,义乌“品类齐全、产业链高度集聚”等竞争力将继续保持。2021年,义乌国际商贸城日均人流12.24万人,日均开门率93%,商位出租率保持在98%以上,整体较为平稳。

作为外贸“晴雨表”,义乌2021年完成出口3659.2亿元,增长21.7%;进口243.9亿元,增长95.3%;转口贸易增长6倍;市场人流、周边资金流分别增长18.2%和25%;义新欧中欧班列开行1277列,增长31.1%;快递业务量增长29.5%,总量达92.9亿件。

不过,原材料价格上升、国际运力结构性失衡,以及芯片等重要零部件短缺等问题还将持续存在。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在1月25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称,在去年6.05万亿美元规模、30%高速增长的基数之上,今年外贸形势十分严峻,稳增长的困难和压力前所未有。中国的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综合成本明显上升,经营风险和压力处于高位。(文中配图均由本文记者拍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