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千年古墓,盗扰严重,珍宝却一件不少,专家开棺后:墓主太狡猾!

石椁葬是唐代高规格的墓葬形式之一,一般只有皇族或得到王室特许才可使用,但是西安东长安街发掘的墓葬,其主只是无名三品官员,却得以石椁下葬,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千年古墓,盗扰严重,珍宝却一件不少,专家开棺后:墓主太狡猾!

本是修路却挖出古墓

2009年8月下旬,酷暑高温下的西安,路上行人寥寥。

然而东长安街却“叮叮当当”一番热火朝天,原是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因业务需要,组织施工队在长安杜陵塬上修建道路。

千年古墓,盗扰严重,珍宝却一件不少,专家开棺后:墓主太狡猾!

在本是再寻常不过的一天,施工队一名工人用手抹了把汗,紧接着挥下一铲时,却惊讶地发现本应该出现锹坑的泥土中却多了一个洞。

“这好好的土里哪来的洞,难道挖到老鼠洞了?”

他便念叨着便蹲下身随意捻了捻土,用手拨拉了一下,却发现这个洞还不浅,似乎直通地下,黑洞洞的,透出一股阴凉的气息,在建筑工地的炎热下对比十分明显。

西安是孕育中华文明的宝地之一,仅历史记载就有十多个王朝以此作为首都,朝代更迭,人来人往,无数代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生老病死长眠于这里,地下不知道隐藏了多少秘密。

千年古墓,盗扰严重,珍宝却一件不少,专家开棺后:墓主太狡猾!

就连西安人自己都曾笑称:“在西安啊,随处往下挖个几十米都能见着点古代的稀奇玩意”,可见,在西安挖出墓葬在前几年并不是什么震惊的大事件。

这名修路的工人也不例外,在西安生活久了,耳濡目染,一看见这个洞内壁光滑,向内延伸,不像是动物挖的,一看就是人为,所以他立马就联想到是不是又挖了墓出来。

一想到这,他转身就向施工队领导汇报自己挖出了个挺深的洞,看着像是以前什么人挖的。

领导一听就带着几个有经验的工人赶来,一圈人围着神秘的黑洞仔细观察,又稍微往下深挖了一些,见黑洞的确如那名工人所说,便也觉得这洞大有来头,极有可能就是什么墓道之类的。

于是工地紧急暂停了修路进程,又联系了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来进行实地考察。

千年古墓,盗扰严重,珍宝却一件不少,专家开棺后:墓主太狡猾!

墓葬规格超乎想象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接到消息后立马来到了施工现场。

在对挖出的洞进行了土壤考察和探测后,考古人员立马判定这是一个古墓没错。

可是这一片此前并没有墓葬被发现,而且周围都是建筑物,考古队不仅对这个墓的朝代一无所知,连墓道走向和方位都无法测得。

只能用笨办法一点一点挖了,刚好这里修路的建筑队有现成的挖掘机等工具,于是他们便借用施工队的人手及器具,以工人挖出的墓洞为基础,慢慢从那里下手展开发掘。

千年古墓,盗扰严重,珍宝却一件不少,专家开棺后:墓主太狡猾!

虽然在施工队的帮助下,发掘工作有挖掘机当助手,但挖掘机铲子太大,不能精细操作,尤其是专家们对墓葬深度的规格还不清楚,地下有什么也不知道,所以这挖掘机只能用来大面积地将表层泥土挖去。

所以考古人员先要求挖掘机进行浅层泥土清理。

在挖掘机完成初步工作后,就该人工上场了。

考古队员们与工人一起,用铁锹一点一点试探性地往下进行挖掘,大颗的汗珠不住地从他们的额头滴落,砸在泥土中,在烈阳下很快就蒸发不见踪影。

“当”的一声,铁锹铲在了什么硬硬的东西上,“到顶了!”工作人员激动地大喊道。

漫无目的的机械挖掘工作终于看到了头,这声音就像是拯救他们从火烤般的挖土工作中逃出的天籁之音一般。

千年古墓,盗扰严重,珍宝却一件不少,专家开棺后:墓主太狡猾!

本来有些疲惫的他们一下都被打了鸡血,一番埋头苦干,铲土、小范围爆破、撬砖轮番上阵。

几天努力后,2009年9月27日,这个神秘的墓葬终于在世人面前现了真面目。

墓葬是南北走向的,开口在南,整体走向鸟瞰为“刀”字型,墓道较长,是较为常见的斜坡状,且墓道共设有三个过道与三口天井。

墓道与墓室之间有甬道,长约四米,材质为普通砖块,甬道内幸存有一块保存完整的墓志,志盖有字“大唐故秦府君墓志铭”。

志文则书写了墓主生平,表明墓主名叫秦守一,字膺萬,是甘肃陇西人。

千年古墓,盗扰严重,珍宝却一件不少,专家开棺后:墓主太狡猾!

在世期间曾担任玄武尉、岐州陈仓令、扶风令、京兆武功令、晋州长史、集州刺史、岐州长史、楚州刺史、万年县令、京兆少尹等职,最后官至司农卿,在六十五岁时死于洛阳,两年后,在唐玄宗开元十二年从洛阳移葬至此。

从甬道进入墓室后,便可见方形墓室,虽面积并不是很大,但装修极为精美,墓壁和墓顶都有彩绘,但四壁上壁画皆已脱落斑驳不清,而墓顶依稀还能看出红色颜料勾画出的横梁等房屋的仿画结构。

千年古墓,盗扰严重,珍宝却一件不少,专家开棺后:墓主太狡猾!

在形状上,墓室四壁皆为外扩弧形,顶亦向上拱,整体组成穹窿顶形状,高约四点六米,体现古人天圆地方的理念。

令人称奇的是墓中棺椁。

墓室西部置有石椁一座,四块盖板、十块帮板、四块底板和十块立柱共同组成四面坡形的石椁顶,石椁底座则有两点九米长、一点八米宽。

除形状精巧外,石椁表面还刻有花纹,绘有门窗、男女侍从以及花草,男侍头戴襆头,拱手而立,侍女则体态丰腴,为典型唐代形象,线刻整体线条流畅,细节完备,展现出刻者的高超技艺。

如此精致石椁在这里出现让考古队百思不得其解。

根据《通典.棺椁志》记载:“大唐制,诸葬不得以石为棺椁及石室,其棺椁皆不得雕镂彩画,施户牖栏槛,棺内又不得有金玉珠宝。”

在唐代,只有身份特殊或者受皇帝特许恩宠的皇家贵胄才能以石椁下葬。

千年古墓,盗扰严重,珍宝却一件不少,专家开棺后:墓主太狡猾!

不仅如此,石椁的顶也分三六九等,棺椁顶可大致分为庑殿顶、歇山顶以及硬山顶,在唐早期,只有帝后才能享受庑殿顶,开元天宝年间,虽椁顶形状要求有所放松,但庑殿顶仍是高规格的形制,使用条件较为严格。

在秦守一墓之前,大陆出土的石椁墓仅有二十多座,且大都为皇亲贵族之墓,即使不是皇室成员,他们的也都是二品以上官员。

而根据此墓墓志所言,秦守一生前最高官至司农卿,司农卿为掌管农业、储粮、园林花苑的官员,唐朝时官阶仅为从三品。

区区一个三品官,为何能在死后以庑殿顶石椁下葬?要说他是受皇家特赏,可是正史中也没有秦守一的相关记载。

这身份与墓葬规格的不匹配让专家们毫无头绪,唯一可能的解释便是这秦守一可能是帮皇室做了什么不能说的秘密大事,从而能够在死后两年得以大费周章地移至这豪华墓中。

千年古墓,盗扰严重,珍宝却一件不少,专家开棺后:墓主太狡猾!

墓葬被盗幸得残余珍贵文物

更多参考信息已无从考证,因为这墓已被盗墓贼光顾,室内破坏十分严重。

考古所工作人员张小丽说:

“墓道中第三号天井破坏最为严重,且离墓室最近,盗墓贼应该是从三号天井进入墓中的。”

千年古墓,盗扰严重,珍宝却一件不少,专家开棺后:墓主太狡猾!

甬道出原本有一封死的石门隔绝墓室与墓道,但是受盗墓贼侵扰,石门已经破碎,一扇门向内倒下,另一扇门则被完全打碎,碎片还被拖进了甬道和墓室。

除石门外,墓室内也损失惨重。

室内地上只零星散落着一些普通的陶罐碎片,除此之外便仅存石椁一座,其余文物全被偷盗一空,墓壁上的壁画除自然脱落外,还有不少人工凿撬的痕迹。

石椁也被盗墓贼打开,南部一端椁顶已与石椁完全分离,歪倒在一旁,原本安置在石椁内的骸骨也零七八落地散落在椁内北侧,由此推断秦守一下葬时应身着贵重饰品,不然不会遭到如此严重的破坏。

由此可见,这座千年古墓,可谓盗扰严重,但是,一切就真的如此了?墓穴内的随葬品真就一件不剩了?在之后专家开棺后,众人才发现墓主的狡猾,珍宝一件没少。

千年古墓,盗扰严重,珍宝却一件不少,专家开棺后:墓主太狡猾!

从如此高规格的石椁来看,秦守一墓中应该存有不少重要文物,只是它们现在下落不明,具体流落何方不得而知。

尽管如此,墓中石椁还是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由于现场条件恶劣,考古人员经协商后一致同意将墓葬整体搬迁至研究室,既能最大程度保护文物,也能帮助考古人员进一步对唐朝石椁有所了解。

9月28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研究人员便开始着手墓葬的搬迁工作。

由于石椁体型较大且通身石制自重极重,原样移出几乎不可能,于是研究人员决定先将石椁分块移出,到达研究所后再原样恢复。

说着简单,可怎样分块才能合理分配重量,且在不伤害椁身的同时原样恢复,这无疑是个巨大的考验。

千年古墓,盗扰严重,珍宝却一件不少,专家开棺后:墓主太狡猾!

考古人员为此专门查阅了此前发掘的石椁墓的有关资料,了解了石椁的特性和一般构造,又专门针对秦守一的石椁进行了详细的结构分析与规划,最终得出一套满意的方案。

有了方案后,考古人员先全方位将石椁拍照记录,后又按照计划将石椁小心拆解成了几个独立部分,并对每个部分标上号码以便后续重拼。

路途颠簸,为保护石椁,考古人员将每块部分都用厚厚的毛毡包住,因为普通麻绳固定能力差,根据以往的经验,他们选择用龙骨和铁丝来对石椁与毛毡进行固定以求万无一失。

将石椁尽数吊出墓室后,在对整个墓葬进行最后的整理清扫过程中,考古人员又有了惊人的发现。

千年古墓,盗扰严重,珍宝却一件不少,专家开棺后:墓主太狡猾!

由于盗墓贼从甬道三号天井进入墓葬,所以整个甬道都是石门和瓦罐陶器的碎片,粗看之下只有一片狼藉。

然而将碎石碎片悉数清理后,考古人员在甬道第二过道西侧发现了一个被埋住的小龛,龛一般是用于供奉神佛的小阁,在墓葬中较为常见。

虽龛盒的出现并不为奇,可在文物悉数被盗的秦守一墓,这龛盒说不定也能对整个墓葬的研究有些价值。

出于这样的考虑,考古人员便在小龛的附近又仔细观察了一番,这一看竟真看出了宝贝。

在它的附近的泥土里,竟埋的还有唐三彩!

千年古墓,盗扰严重,珍宝却一件不少,专家开棺后:墓主太狡猾!

考古人员大喜过望,立马用随身携带的小铲子将泥土轻轻铲掉了一层,眼前的一幕更是让他们喜上眉梢。

只见泥土中有不少唐三彩,或立或倒,形状多样,其中不乏有仕女、骆驼、牛等形状,用刷子将表面的泥土刷去,便能看见它们鲜艳光洁的釉面。

在考古人员的紧急发掘下,这里一共出土了多达82件的唐三彩。

千年古墓,盗扰严重,珍宝却一件不少,专家开棺后:墓主太狡猾!

唐三彩顾名思义,兴起于唐朝,并在唐代风靡一时,主要用于陪葬,是一种低温烧制的多彩瓷器,主要由黄、绿、白三种颜色组成,故被称为唐三彩。

唐三彩的造型一般可以分为三类:人物动物、生活用具及神话形象,主要反映了唐代繁荣的贸易,开放的社会风气以及唐朝人民欣欣向荣的生活状况,不仅是中国华美艳丽的代表性陶瓷种类之一,同时也是现代了解唐代文化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遗憾的是,唐三彩在唐代后期便减少,开元年间更是逐渐凋零。

而秦守一墓虽是开元年间之墓,却出土了82件精美唐三彩,数量之多,技艺之高超在整个考古界的同期墓葬发掘中都极为罕见。

千年古墓,盗扰严重,珍宝却一件不少,专家开棺后:墓主太狡猾!

所以这些唐三彩一经发现就被立马上报给有关部门,引起了上期部门的极度重视,给与了考古队必要的充足支持。

经发掘修复,这批唐三彩中由18件三彩骑马俑和30件三彩立俑组成的仪仗俑队最为突出,不仅丰富了大陆现有唐三彩的有关研究,还帮助考古学家进一步了解唐朝的礼仪制度,其历史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0年,同为石椁墓的唐高祖李渊重孙李道坚的墓道壁画得以修复,其中不乏有当年参与秦守一墓发掘的研究人员参与到壁画修复工作。

在修复时,他们也总能想起神奇的秦守一墓,为何远不及朝廷中心的一届司农卿能跟李道坚享受相似规格?这谜底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千年古墓,盗扰严重,珍宝却一件不少,专家开棺后:墓主太狡猾!

石椁墓的对于墓主的身份象征意义在汉代就已经逐渐凸显,这一点在2021年陕西省文物局和西安市文物局召开的专家论证会又一次被重申,这足以证明秦守一石椁对于考古界的重要意义。

而文物界对于唐三彩的研究发展一直没有停下脚步,直到2022年,还有不少高校学者以秦守一墓中的女陶俑为研究对象,讨论唐朝以丰腴为美的审美观形成缘由及影响。

从对秦守一墓身份与规格不匹配的惊讶,到墓葬被盗面目全非的心痛惋惜,再到82件唐三彩面世的欣喜,秦守一墓的发掘工作让人心情跌宕起伏感慨万千,更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完美体现。

希望流落在外的秦守一墓中的文物能早日归位,弥补这珍贵唐墓的缺失一角。

千年古墓,盗扰严重,珍宝却一件不少,专家开棺后:墓主太狡猾!

参考文献:

西安“管粮官”墓葬赛皇亲追踪:墓中挖出唐三彩;华商报,2009.09

西安发现唐代庑殿式石椁墓葬 规格逾皇亲国戚;中新网,2009.09

西安发现唐开元年间官员古墓 出土唐三彩82件;中国日报网,2010.03

《唐代石葬具研究》;《南方文物》,2017年第2期

唐高祖李渊重孙墓道壁画部分修复 重现唐代生活场景;光明日报,2020.08

确认汉文帝霸陵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光明日报,2021,12

《唐三彩艺术价值与现代传承——以洛阳唐三彩为例》;《轻纺工业与技术》,2021年第6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