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年古墓,盜擾嚴重,珍寶卻一件不少,專家開棺後:墓主太狡猾!

石椁葬是唐代高規格的墓葬形式之一,一般隻有皇族或得到王室特許才可使用,但是西安東長安街發掘的墓葬,其主隻是無名三品官員,卻得以石椁下葬,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千年古墓,盜擾嚴重,珍寶卻一件不少,專家開棺後:墓主太狡猾!

本是修路卻挖出古墓

2009年8月下旬,酷暑高溫下的西安,路上行人寥寥。

然而東長安街卻“叮叮當當”一番熱火朝天,原是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産業基地因業務需要,組織施工隊在長安杜陵塬上修建道路。

千年古墓,盜擾嚴重,珍寶卻一件不少,專家開棺後:墓主太狡猾!

在本是再尋常不過的一天,施工隊一名勞工用手抹了把汗,緊接着揮下一鏟時,卻驚訝地發現本應該出現鍬坑的泥土中卻多了一個洞。

“這好好的土裡哪來的洞,難道挖到老鼠洞了?”

他便念叨着便蹲下身随意撚了撚土,用手撥拉了一下,卻發現這個洞還不淺,似乎直通地下,黑洞洞的,透出一股陰涼的氣息,在建築工地的炎熱下對比十分明顯。

西安是孕育中華文明的寶地之一,僅曆史記載就有十多個王朝以此作為首都,朝代更疊,人來人往,無數代人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生老病死長眠于這裡,地下不知道隐藏了多少秘密。

千年古墓,盜擾嚴重,珍寶卻一件不少,專家開棺後:墓主太狡猾!

就連西安人自己都曾笑稱:“在西安啊,随處往下挖個幾十米都能見着點古代的稀奇玩意”,可見,在西安挖出墓葬在前幾年并不是什麼震驚的大事件。

這名修路的勞工也不例外,在西安生活久了,耳濡目染,一看見這個洞内壁光滑,向内延伸,不像是動物挖的,一看就是人為,是以他立馬就聯想到是不是又挖了墓出來。

一想到這,他轉身就向施工隊上司彙報自己挖出了個挺深的洞,看着像是以前什麼人挖的。

上司一聽就帶着幾個有經驗的勞工趕來,一圈人圍着神秘的黑洞仔細觀察,又稍微往下深挖了一些,見黑洞的确如那名勞工所說,便也覺得這洞大有來頭,極有可能就是什麼墓道之類的。

于是工地緊急暫停了修路程序,又聯系了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來進行實地考察。

千年古墓,盜擾嚴重,珍寶卻一件不少,專家開棺後:墓主太狡猾!

墓葬規格超乎想象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接到消息後立馬來到了施工現場。

在對挖出的洞進行了土壤考察和探測後,考古人員立馬判定這是一個古墓沒錯。

可是這一片此前并沒有墓葬被發現,而且周圍都是建築物,考古隊不僅對這個墓的朝代一無所知,連墓道走向和方位都無法測得。

隻能用笨辦法一點一點挖了,剛好這裡修路的建築隊有現成的挖掘機等工具,于是他們便借用施工隊的人手及器具,以勞工挖出的墓洞為基礎,慢慢從那裡下手展開發掘。

千年古墓,盜擾嚴重,珍寶卻一件不少,專家開棺後:墓主太狡猾!

雖然在施工隊的幫助下,發掘工作有挖掘機當助手,但挖掘機鏟子太大,不能精細操作,尤其是專家們對墓葬深度的規格還不清楚,地下有什麼也不知道,是以這挖掘機隻能用來大面積地将表層泥土挖去。

是以考古人員先要求挖掘機進行淺層泥土清理。

在挖掘機完成初步工作後,就該人工上場了。

考古隊員們與勞工一起,用鐵鍬一點一點試探性地往下進行挖掘,大顆的汗珠不住地從他們的額頭滴落,砸在泥土中,在烈陽下很快就蒸發不見蹤影。

“當”的一聲,鐵鍬鏟在了什麼硬硬的東西上,“到頂了!”從業人員激動地大喊道。

漫無目的的機械挖掘工作終于看到了頭,這聲音就像是拯救他們從火烤般的挖土工作中逃出的天籁之音一般。

千年古墓,盜擾嚴重,珍寶卻一件不少,專家開棺後:墓主太狡猾!

本來有些疲憊的他們一下都被打了雞血,一番埋頭苦幹,鏟土、小範圍爆破、撬磚輪番上陣。

幾天努力後,2009年9月27日,這個神秘的墓葬終于在世人面前現了真面目。

墓葬是南北走向的,開口在南,整體走向鳥瞰為“刀”字型,墓道較長,是較為常見的斜坡狀,且墓道共設有三個過道與三口天井。

墓道與墓室之間有甬道,長約四米,材質為普通磚塊,甬道内幸存有一塊儲存完整的墓志,志蓋有字“大唐故秦府君墓志銘”。

志文則書寫了墓主生平,表明墓主名叫秦守一,字膺萬,是甘肅隴西人。

千年古墓,盜擾嚴重,珍寶卻一件不少,專家開棺後:墓主太狡猾!

在世期間曾擔任玄武尉、岐州陳倉令、扶風令、京兆武功令、晉州長史、集州刺史、岐州長史、楚州刺史、萬年縣令、京兆少尹等職,最後官至司農卿,在六十五歲時死于洛陽,兩年後,在唐玄宗開元十二年從洛陽移葬至此。

從甬道進入墓室後,便可見方形墓室,雖面積并不是很大,但裝修極為精美,墓壁和墓頂都有彩繪,但四壁上壁畫皆已脫落斑駁不清,而墓頂依稀還能看出紅色顔料勾畫出的橫梁等房屋的仿畫結構。

千年古墓,盜擾嚴重,珍寶卻一件不少,專家開棺後:墓主太狡猾!

在形狀上,墓室四壁皆為外擴弧形,頂亦向上拱,整體組成穹窿頂形狀,高約四點六米,展現古人天圓地方的理念。

令人稱奇的是墓中棺椁。

墓室西部置有石椁一座,四塊蓋闆、十塊幫闆、四塊底闆和十塊立柱共同組成四面坡形的石椁頂,石椁底座則有兩點九米長、一點八米寬。

除形狀精巧外,石椁表面還刻有花紋,繪有門窗、男女侍從以及花草,男侍頭戴襆頭,拱手而立,侍女則體态豐腴,為典型唐代形象,線刻整體線條流暢,細節完備,展現出刻者的高超技藝。

如此精緻石椁在這裡出現讓考古隊百思不得其解。

根據《通典.棺椁志》記載:“大唐制,諸葬不得以石為棺椁及石室,其棺椁皆不得雕镂彩畫,施戶牖欄檻,棺内又不得有金玉珠寶。”

在唐代,隻有身份特殊或者受皇帝特許恩寵的皇家貴胄才能以石椁下葬。

千年古墓,盜擾嚴重,珍寶卻一件不少,專家開棺後:墓主太狡猾!

不僅如此,石椁的頂也分三六九等,棺椁頂可大緻分為庑殿頂、歇山頂以及硬山頂,在唐早期,隻有帝後才能享受庑殿頂,開元天寶年間,雖椁頂形狀要求有所放松,但庑殿頂仍是高規格的形制,使用條件較為嚴格。

在秦守一墓之前,大陸出土的石椁墓僅有二十多座,且大都為皇親貴族之墓,即使不是皇室成員,他們的也都是二品以上官員。

而根據此墓墓志所言,秦守一生前最高官至司農卿,司農卿為掌管農業、儲糧、園林花苑的官員,唐朝時官階僅為從三品。

區區一個三品官,為何能在死後以庑殿頂石椁下葬?要說他是受皇家特賞,可是正史中也沒有秦守一的相關記載。

這身份與墓葬規格的不比對讓專家們毫無頭緒,唯一可能的解釋便是這秦守一可能是幫皇室做了什麼不能說的秘密大事,進而能夠在死後兩年得以大費周章地移至這豪華墓中。

千年古墓,盜擾嚴重,珍寶卻一件不少,專家開棺後:墓主太狡猾!

墓葬被盜幸得殘餘珍貴文物

更多參考資訊已無從考證,因為這墓已被盜墓賊光顧,室内破壞十分嚴重。

考古所從業人員張小麗說:

“墓道中第三号天井破壞最為嚴重,且離墓室最近,盜墓賊應該是從三号天井進入墓中的。”

千年古墓,盜擾嚴重,珍寶卻一件不少,專家開棺後:墓主太狡猾!

甬道出原本有一封死的石門隔絕墓室與墓道,但是受盜墓賊侵擾,石門已經破碎,一扇門向内倒下,另一扇門則被完全打碎,碎片還被拖進了甬道和墓室。

除石門外,墓室内也損失慘重。

室内地上隻零星散落着一些普通的陶罐碎片,除此之外便僅存石椁一座,其餘文物全被偷盜一空,墓壁上的壁畫除自然脫落外,還有不少人工鑿撬的痕迹。

石椁也被盜墓賊打開,南部一端椁頂已與石椁完全分離,歪倒在一旁,原本安置在石椁内的骸骨也零七八落地散落在椁内北側,由此推斷秦守一下葬時應身着貴重飾品,不然不會遭到如此嚴重的破壞。

由此可見,這座千年古墓,可謂盜擾嚴重,但是,一切就真的如此了?墓穴内的随葬品真就一件不剩了?在之後專家開棺後,衆人才發現墓主的狡猾,珍寶一件沒少。

千年古墓,盜擾嚴重,珍寶卻一件不少,專家開棺後:墓主太狡猾!

從如此高規格的石椁來看,秦守一墓中應該存有不少重要文物,隻是它們現在下落不明,具體流落何方不得而知。

盡管如此,墓中石椁還是有很高的曆史研究價值,由于現場條件惡劣,考古人員經協商後一緻同意将墓葬整體搬遷至研究室,既能最大程度保護文物,也能幫助考古人員進一步對唐朝石椁有所了解。

9月28日,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研究人員便開始着手墓葬的搬遷工作。

由于石椁體型較大且通身石制自重極重,原樣移出幾乎不可能,于是研究人員決定先将石椁分塊移出,到達研究所後再原樣恢複。

說着簡單,可怎樣分塊才能合理配置設定重量,且在不傷害椁身的同時原樣恢複,這無疑是個巨大的考驗。

千年古墓,盜擾嚴重,珍寶卻一件不少,專家開棺後:墓主太狡猾!

考古人員為此專門查閱了此前發掘的石椁墓的有關資料,了解了石椁的特性和一般構造,又專門針對秦守一的石椁進行了詳細的結構分析與規劃,最終得出一套滿意的方案。

有了方案後,考古人員先全方位将石椁拍照記錄,後又按照計劃将石椁小心拆解成了幾個獨立部分,并對每個部分标上号碼以便後續重拼。

路途颠簸,為保護石椁,考古人員将每塊部分都用厚厚的毛氈包住,因為普通麻繩固定能力差,根據以往的經驗,他們選擇用龍骨和鐵絲來對石椁與毛氈進行固定以求萬無一失。

将石椁盡數吊出墓室後,在對整個墓葬進行最後的整理清掃過程中,考古人員又有了驚人的發現。

千年古墓,盜擾嚴重,珍寶卻一件不少,專家開棺後:墓主太狡猾!

由于盜墓賊從甬道三号天井進入墓葬,是以整個甬道都是石門和瓦罐陶器的碎片,粗看之下隻有一片狼藉。

然而将碎石碎片悉數清理後,考古人員在甬道第二過道西側發現了一個被埋住的小龛,龛一般是用于供奉神佛的小閣,在墓葬中較為常見。

雖龛盒的出現并不為奇,可在文物悉數被盜的秦守一墓,這龛盒說不定也能對整個墓葬的研究有些價值。

出于這樣的考慮,考古人員便在小龛的附近又仔細觀察了一番,這一看竟真看出了寶貝。

在它的附近的泥土裡,竟埋的還有唐三彩!

千年古墓,盜擾嚴重,珍寶卻一件不少,專家開棺後:墓主太狡猾!

考古人員大喜過望,立馬用随身攜帶的小鏟子将泥土輕輕鏟掉了一層,眼前的一幕更是讓他們喜上眉梢。

隻見泥土中有不少唐三彩,或立或倒,形狀多樣,其中不乏有仕女、駱駝、牛等形狀,用刷子将表面的泥土刷去,便能看見它們鮮豔光潔的釉面。

在考古人員的緊急發掘下,這裡一共出土了多達82件的唐三彩。

千年古墓,盜擾嚴重,珍寶卻一件不少,專家開棺後:墓主太狡猾!

唐三彩顧名思義,興起于唐朝,并在唐代風靡一時,主要用于陪葬,是一種低溫燒制的多彩瓷器,主要由黃、綠、白三種顔色組成,故被稱為唐三彩。

唐三彩的造型一般可以分為三類:人物動物、生活用具及神話形象,主要反映了唐代繁榮的貿易,開放的社會風氣以及唐朝人民欣欣向榮的生活狀況,不僅是中國華美豔麗的代表性陶瓷種類之一,同時也是現代了解唐代文化曆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遺憾的是,唐三彩在唐代後期便減少,開元年間更是逐漸凋零。

而秦守一墓雖是開元年間之墓,卻出土了82件精美唐三彩,數量之多,技藝之高超在整個考古界的同期墓葬發掘中都極為罕見。

千年古墓,盜擾嚴重,珍寶卻一件不少,專家開棺後:墓主太狡猾!

是以這些唐三彩一經發現就被立馬上報給有關部門,引起了上期部門的極度重視,給與了考古隊必要的充足支援。

經發掘修複,這批唐三彩中由18件三彩騎馬俑和30件三彩立俑組成的儀仗俑隊最為突出,不僅豐富了大陸現有唐三彩的有關研究,還幫助考古學家進一步了解唐朝的禮儀制度,其曆史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0年,同為石椁墓的唐高祖李淵重孫李道堅的墓道壁畫得以修複,其中不乏有當年參與秦守一墓發掘的研究人員參與到壁畫修複工作。

在修複時,他們也總能想起神奇的秦守一墓,為何遠不及朝廷中心的一屆司農卿能跟李道堅享受相似規格?這謎底或許隻有他自己知道了。

千年古墓,盜擾嚴重,珍寶卻一件不少,專家開棺後:墓主太狡猾!

石椁墓的對于墓主的身份象征意義在漢代就已經逐漸凸顯,這一點在2021年陝西省文物局和西安市文物局召開的專家論證會又一次被重申,這足以證明秦守一石椁對于考古界的重要意義。

而文物界對于唐三彩的研究發展一直沒有停下腳步,直到2022年,還有不少高校學者以秦守一墓中的女陶俑為研究對象,讨論唐朝以豐腴為美的審美觀形成緣由及影響。

從對秦守一墓身份與規格不比對的驚訝,到墓葬被盜面目全非的心痛惋惜,再到82件唐三彩面世的欣喜,秦守一墓的發掘工作讓人心情跌宕起伏感慨萬千,更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完美展現。

希望流落在外的秦守一墓中的文物能早日歸位,彌補這珍貴唐墓的缺失一角。

千年古墓,盜擾嚴重,珍寶卻一件不少,專家開棺後:墓主太狡猾!

參考文獻:

西安“管糧官”墓葬賽皇親追蹤:墓中挖出唐三彩;華商報,2009.09

西安發現唐代庑殿式石椁墓葬 規格逾皇親國戚;中新網,2009.09

西安發現唐開元年間官員古墓 出土唐三彩82件;中國日報網,2010.03

《唐代石葬具研究》;《南方文物》,2017年第2期

唐高祖李淵重孫墓道壁畫部分修複 重制唐代生活場景;光明日報,2020.08

确認漢文帝霸陵的曆史價值和意義;光明日報,2021,12

《唐三彩藝術價值與現代傳承——以洛陽唐三彩為例》;《輕紡工業與技術》,2021年第6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