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汉族人的葬礼民俗每年正月十一是老父亲生日,赶在正月,还在过春节,正月初十已经上班的我向单位请假回家给父亲过生。碰巧村里有

作者:邻家阿木哥

汉族人的葬礼民俗

每年正月十一是老父亲生日,赶在正月,还在过春节,正月初十已经上班的我向单位请假回家给父亲过生。碰巧村里有老人过世当天出殡,作者自读书出来参加工作进了城,已经很少参加村里老人过世“白喜”。

只记得小时候村里有老人过世了,会很热闹,也是村里一件大事,因为从当天开始,村里大多数男人女人自觉都去帮忙。村里有威望的长辈主导丧事流程,孝子都要听从,然后人员分工十分明确,第一时间请当地专做法事的,我们当地习惯称呼为“和尚师傅”,法事有更严格的流程,同时还要请“地仙”看风水选择墓地,算好出殡时辰,然后安排四到五人开挖墓坑,这个叫“开经济”。

老父亲乡村教师退休多年,快八十了,村里村邻有老人过世,总是会请老父亲去参与法事,主要是负责整个流程的相关文字书写工作,包括写悼词。

因为过世的老人是我们家族算比较近的成员,老父亲见我们兄弟几个都回来了,下午五点多,老父亲陪我们前去现场吊唁。叩首,孝子跪着还礼,现场一片肃穆。

现场墙壁上贴着丧事安排流程,还有贺礼名单,其中“夫子”名单上看到几个跟我同龄的儿时伙伴名字,大约有20来人我已经大多数名字不熟悉了。

第二天出殡时辰是七点到九点,起灵时间早上五点,按照丧事规矩,起灵必须是要从其家中移至村口“正朝门”,然后有一套起灵仪式,鸣鞭炮,敲锣鼓,做法事,念悼词,众亲跪拜。

抬棺的人叫“夫子”,分为“起灵夫子”,即本家族或者本院子的青壮年劳力抬棺,沿着村里的老规矩确定的路线缓慢前行,负责炮火的打前站一路放炮火,接着后面有个人专门负责沿路撒纸钱,接着就是主要由小孩子“顶花圈”,再接着是舞龙的,后面就是孝子孝孙跪拜。

抬棺是核心圈,有“和尚师傅”随行敲锣鼓一路做法事,最后面就是村里村外十里八乡的男女老少赶过来集体送行。

虽然天气寒冷,还下着小雨,送葬的基本每户都有人参加,我也一早起床参加了。

行至本村邻家院子,事先就安排好的一班邻家院子的青壮年劳力接下“起灵夫子”抬棺,叫“接棺夫子”,继续抬棺前行。

过了邻院子后,抬棺进入最后一个程序,再由另外一个院子的一班青壮年劳力接着抬棺,叫“上山夫子”,抬棺上山和下葬。

整个送葬的队伍基本不说话,炮火连天,锣鼓喧天,舞龙舞狮,乐队奏乐,热闹又肃穆。

其实对自己汉族身份一直无感,自小村里面但凡热闹的,基本就是“白喜”。不像大多数少数民族那样动不动穿花衣蹦蹦跳跳,载歌载舞。汉民族向来比较严肃、正统,不会动不动就跳舞,烧篝火。

但是,对于生死这种严肃的大事,汉民族就会特别严肃和讲规矩,仪式感威严,每个流程都十分规整和肃穆。

这,大约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的尊严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