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家卫健委回应“尊严死”立法争议#头条热榜安乐死、尊严死、安宁疗护是三个相近的概念,一个比一个准确,一个比一个更容易让

作者:苏德超

#国家卫健委回应“尊严死”立法争议# 头条热榜 安乐死、尊严死、安宁疗护是三个相近的概念,一个比一个准确,一个比一个更容易让我们的文化接受。无论是安乐死,还是尊严死,措辞都不太好。国家卫健委的意见可以说是相当稳健。不过,我并不赞成网友的以下说法:放开尊严死将会给犯罪和恶意以更多的可乘之机。

安乐死和尊严死让人联想到对生命的主动放弃。好死不如赖活着。生命是一切的基础。我们的传统文化对生命极为看重,重视现世肉体,相对而言对肉身之后的世界关注不多。因此,任何涉及到主动放弃生命的措辞,都会跟我们的底层文化心理抵触,只有一些罕见的例外才会被允许,如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尊严死”比“安乐死”措辞更恰当。尊严死,在死亡的时候也在追求尊严,尊严是一种可贵的东西。而安乐死则只限于死亡时的状态,这种状态痛苦比较少,但跟尊严死相比,缺乏积极的追求。而且,在语义上安乐死也会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孟子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说法对传统文化影响极大。在孟子说法的影响下,安乐死甚至具有负面的意义。

比较起来,安宁疗护就要稳健得多。患者得到安宁,医生和家属对他们进行疗护,他们是有尊严的,在死亡的时候他们会享受到安乐。也就是说,安乐死、尊严死的实质内容都可以涵盖其中,但“死”这个字眼却被回避掉了。到了疾病的终末期,无论是医生还是家属,在提前取得病人同意的前提下,都不应该进行创伤性治疗,不应该进行以挽留生命为目的的治疗。这个时候对生命的挽留,带给病人的福利可以忽略不计,同时却极大地增加了病人的痛苦。

有些网友表达了对尊严死的担忧,认为有些不法之徒会利用尊严死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这一担忧表达了善意,却未必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无论是安乐死、尊严死还是安宁疗护,都是一件极其慎重的事情。我们不应该只听病人的,也不能只听病人家属的声音,医疗专家的声音以及医学伦理小组的审查都很重要。而且,对安乐死、尊严死或者安宁疗护发生的地点也应该严加限制。这些过程应该在医疗机构进行,相应的医疗机构应该有国家认定的资质。

人生有很多次别离。临终关怀,就像站台送人。火车的汽笛已经拉响,隔着窗户去拉旅客的手,虽然表达了不舍之情,却会带来更大的风险。

#国家卫健委回应“尊严死”立法争议#头条热榜安乐死、尊严死、安宁疗护是三个相近的概念,一个比一个准确,一个比一个更容易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