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断臂流浪汉睡马棚,靠村民救济为生,部队突然开车迎接:你受苦了

作者:历史嘟嘟读

上个世纪60年代,内蒙赤峰县的一个小村子当中,缓缓驶进了几辆车,一时之间在村子里引起了轰动。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小村庄当中很少有人能够开得起这样的汽车,于是当地村民们都纷纷上前围观。

汽车中走下了几个干练的人,能看出他们都是领导级别的人物,个个气宇轩昂,神情严肃。村民们连忙喊来了村里的干部,村长上前接待以后才知道,这几个人原来都是政府的工作人员,甚至还有一个军区的副军长。

断臂流浪汉睡马棚,靠村民救济为生,部队突然开车迎接:你受苦了

为首的领导,一下车就急切地问道:“你们村有没有一个叫于水林的人?”

村长听后十分惊讶:“于水林?您是说那个残疾的流浪汉吗?他住在我们村的马棚里,您没有找错吗?”

领导一听这话,马上让村长带他们前往马棚,马棚当中一个穿着破烂,行动缓慢的流浪汉正在用一只手艰难地收拾着草料。身上穿的大棉衣已经露出了里面发黄的棉花,灰头土脸的样子令人徒增伤感。

那位领导看到流浪汉的样子,禁不住眼含热泪:“老于,十年了,你这些年你都去哪了啊?”

断臂流浪汉睡马棚,靠村民救济为生,部队突然开车迎接:你受苦了
当地的村民都露出了十分惊讶的神情,那么这个流浪汉究竟是谁呢?他有着怎样的背景?为什么会引来这么多的军区领导呢?

毅然从军,冲锋陷阵

马棚当中的流浪汉名叫于水林,是内蒙古赤峰市人。他出生于战乱年代,家中并不富裕。在战争当中艰难度日的他也没有机会进入到学校当中接受真正的教育。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纪里,于水林自幼便目睹了一幕又一幕的残暴与恶毒。因为战争的原因,他的亲人也在不断地逃亡之中离世,只剩下他一个人孤独地生存。

于水林的慢慢长大,国家的抗日战争也终于取得了胜利,然而只是经历了短暂的平静以后解放战争再次爆发,于水林生活的家园再一次陷入战争之中。

断臂流浪汉睡马棚,靠村民救济为生,部队突然开车迎接:你受苦了

上世纪的农民

彼时的于水林已经慢慢长大,拥有了独立的能力,看到周围的百姓长期生活在战争的残害下叫苦连天,难以安稳度日,内心不仅萌生了想要参军的想法。

自幼便饱经战乱之苦的于水林,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乡回归平静,让百姓们真正过上幸福平稳的生活。

于是孤身一人的他毅然决然地参加了家乡的招兵。进入部队之后,于水林一直跟随着新兵们演练。在部队当中的他学习十分刻苦,每一项成绩都十分突出。

然而,当时战乱频发,对战士的需求量很大,所以在新兵连训练了没多久,他便跟随着部队参加到了解放战争之中。

断臂流浪汉睡马棚,靠村民救济为生,部队突然开车迎接:你受苦了

报名参军

当时的部队没有时间对新兵进行系统的训练,大多数的新兵只是经过了简单的培训便冲到了前线。一些新兵因为胆怯,总是跟在队伍的最后面。

然而,初上战场上的于水林却没有表现出丝毫的退缩,他在各个战场上冲锋陷阵,始终冲在队伍的最前面,和其他的战士相互配合,参与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

入朝作战,不畏生死

经过战斗的洗礼,于水林也慢慢成长为了一个身经百战,英勇无比的老兵。在解放战争的各个战场上,都能够看到他一往无前的身影。

解放战争胜利后,于水林本以为生活终于回归了平静,自己的愿望也终于实现,准备回到自己的家乡安稳度日,然而眼前的平静没有维持多久便爆发了朝鲜战争。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的尖枪利炮很快逼近了大陆的边境地区,炮弹摧毁了无数百姓的家园,百姓们民不聊生,难以度日。

断臂流浪汉睡马棚,靠村民救济为生,部队突然开车迎接:你受苦了

为了保卫国家领土,中央决定援助朝鲜对抗美国,将当时的解放军改编成为志愿军。当时在解放军队伍中的于水林也随着大部队迈过了三八线,前往了异国他乡,在朝鲜进行作战。

当时的于水林已经积攒了不少的战斗经验,在战场上也一直有勇有谋,他和其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样,在战场上毫不退缩。

后来大陆志愿军凭借坚韧不屈的战斗力量将敌军打得退出了三八线,至此获得了第三次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的胜利,也为大陆部队休整提供了有利条件。

断臂流浪汉睡马棚,靠村民救济为生,部队突然开车迎接:你受苦了

随后,美军很快与英军取得联系,新一批的坦克等重型武器被运用到战争当中,为了避免与重型武器的正面抗争,我军主动发起了第四次战争。

然而就是在这场战争上,饶是当时对抗战十分经验的翟水清指导员和于水林这样的老兵也感觉到困难重重。

第四场战争本是由我军主动发起,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我军在兵力上占有优势,然而随着敌军的援助武器到达,他们的战斗力量很快提升,看着战士们一个接一个的倒在血泊之中,我军不得不调整了作战计划。

为了避免与敌军重型武器的正面冲击,我军开会决定改变战略方法,他们决定成立突击队绕到敌军后方,寻找战队的突破口。

断臂流浪汉睡马棚,靠村民救济为生,部队突然开车迎接:你受苦了

会议决定让身经百战的翟水清担任指挥长。当时的于水林作为十分有战斗经验的老兵,也被选拔到了这支队伍当中。找到敌军的突破口并不容易,想要绕道敌军后方还不能引起对方注意,这在战斗场地上十分困难,然而这一举动却直接关乎战争的胜利与否,战士们都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当时的突击小队凭借翟水清指挥员熟练的指挥能力,成功地绕到了敌军后方,很快他们便在轰鸣的马达声中找到了敌军的两辆坦克。

好不容易摸到这里的突击队员们丝毫不敢耽搁,在指挥员的一声令下之后,他们使尽浑身解数,将准备好的手榴弹全部拉响,扔到敌军的脚下,一时之间战火冲天。

断臂流浪汉睡马棚,靠村民救济为生,部队突然开车迎接:你受苦了

然而,即便是巨大的火力压制住了一批敌军,但坦克外壳坚硬,刚才的爆破并没有将两辆坦克车完全损毁,而且身处敌军的大后方,突击小队的队员们还是丝毫没有占到优势。

敌军很快意识到突击小队的到来,于是马上对他们进行火力攻击,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又一个地倒下,而坦克与他们的炮火军队又迟迟攻打不下。

剩下的突击小队队员们个个都心急如焚,他们知道,此时必须有人将手榴弹丢进坦克驾驶舱里,不然所有的队员不但完不成任务,还会牺牲在这里。

在漫天的子弹中,他们始终抓不到机会前往坦克的驾驶舱,所有的战士们都急得红了双眼。就在这时,一个高大的身影从枪林弹雨中脱颖出来,躲着子弹冲了上去,他怀里抱着两枚反坦克手榴弹,目光如炬,毫无惧色。此人正是于水林。

断臂流浪汉睡马棚,靠村民救济为生,部队突然开车迎接:你受苦了

此时,身后作为指导员的翟水清看到战友冲上前去,连忙大声地呼喊劝阻他。然而于水林明白,现在已经顾不了这么多了,必须有人冲上前去,将敌军的坦克炸毁,翟水清眼含热泪在后面呼喊也丝毫动摇不了他的决心。

于水林在队友的火力帮助下,悄悄从侧面到达了敌军的盲区,他手中拿着队伍当中唯一的两颗反坦克手榴弹,他心里明白,成败在此一举。

指导员看到他已经成功摸到坦克旁边之后,下令所有的战士用火力掩护。

只见于水林猛地从地上弹起,飞奔向坦克,在坦克旁边的敌军也被他的神兵天降吓得愣在了原地,于水林越过他们将反坦克手榴弹直接塞进了坦克的履带当中,拉响手榴弹,然后飞扑到了旁边的坑里。动作麻利敏捷,连躲在远处观察的翟水清也忍不住叫了声好。

断臂流浪汉睡马棚,靠村民救济为生,部队突然开车迎接:你受苦了

志愿军

一时之间战火轰鸣,火光滔天,那坦克被炸毁,所有的战士们很快一拥而上,加大火力。而此时,突击队的队员们都以为于水林牺牲在了巨大的火光当中,翟水清更是直接下令:“大家加大火力,冲啊,去将于水林的尸体抬回来!”

也就是在这个空档,敌军也认为他早已牺牲在了炮火当中,所以火力并不在此。因此此时的于水林抓住了机会,飞奔到另外一个坦克旁边,将手榴弹塞了进去,坦克成功的被炸毁。

此时他已经暴露了自己的位置,一排排子弹扫射过来,于水林在巨大的爆炸和无处可逃的子弹当中难以抵挡。他只觉得右臂又痛又麻,身体已经不能站立,他以为自己一定要死在这里了,于是随手抓起了一把枪,不要命似地向敌军扫射,直到巨大的疲惫与疼痛,让他失去了意识。

断臂流浪汉睡马棚,靠村民救济为生,部队突然开车迎接:你受苦了

翟文清

再次醒来的时候,于水林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右臂,而他在这场战斗中的英勇表现,也被人们争相传颂,当时组织上授予了于水林二级战斗英雄的称号。

断臂之后,隐姓埋名

失去右臂以后的于水林本可以依靠自己的功绩,安度人生的后半段时光,然而作为一个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战士,于水林觉得自己这样的伤病已经没有作战的能力,他不想给组织添麻烦,想独自一人默默的承受这一切。于是他自己在养好伤以后,便偷偷地退出了队伍。

失去右臂的于水林因为自身的残疾难以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很快他也将身上的积蓄花光。一路流浪到了一个小村子当中。当时的村长看到这个流浪汉身上有残疾很是同情,便将他安排在了村子里的马棚当中,靠饲养马匹换取一些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后来于水林的生活很是贫苦,但是他依旧没有向任何人提起过自己的功绩。

断臂流浪汉睡马棚,靠村民救济为生,部队突然开车迎接:你受苦了

那场战役中作为指挥员的翟水清一直记得自己的这位老战友,于是在朝鲜战争胜利以后,他便回国开始打探老战友的消息,但当时的通讯设备并不发达,而且资料记载不详细,翟水清查找了很多资料,也还是没能找到他,只能大海捞针般的慢慢寻找。

直到这一年,他受组织安排,作为政府代表下乡慰问,才因为偶然的机会,听说了一个村子当中有一个独臂老人。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翟水清赶到了这里,连他自己也想不到,自己再见到老战友竟然是在这脏兮兮的马棚之中。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翟水清热泪盈眶,后来在他的帮助下,当地政府也知晓了这位战斗英雄,帮助他改善了生活条件。后来在老战友和政府的撮合下,于水林娶妻生子过上了幸福平稳的生活。

革命战斗时期,无数革命战士们为了百姓们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在革命胜利之后,他们悄悄退场,不愿给国家增添任何一点麻烦。于水林的心中一直认为保家卫国是自己的天职,他在战争胜利以后便黯然退场,这样忠于祖国,热爱生活的精神,值得我们后代的人们永远学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