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长治广电局战国墓

长治广电局战国墓

《文物世界》 2006年05期 崔利民 白红芳

长治广电局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分水岭春秋战国墓地中部。20世纪70年代以前,省、市文物部门曾在此地发掘过三十几座大型的春秋战国古墓,如分水岭269、270号东周墓[1]、分水岭战国墓等[2],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

2001年9月,长治市广电局为市政府铺设光缆线,在英雄北路(原太行路)西侧,广电局门口的人行道挖坑时,发现一座战国古墓(编号为01长分M1),市文物部门闻讯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了清理,现简介如下:

一、墓葬形制

该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方向10度。墓口大于墓底,坑壁倾斜光滑平整,呈斗状。墓口南北长4.2、东西宽 3.2米。墓底南北长3.8、东西宽 2.9米。墓室底部距路面2.24米。坑内填五花土,均经夯筑。葬具单棺单椁,均已腐朽。从棺椁板灰测定,椁南北长 2.96、东西宽 2.2米。棺置于椁中部,棺南北长2.34、东西宽 0.74米。棺内尸骨已腐朽,推测为一具尸骨,头向北,其他不清图一)。

墓内随葬有两组陶礼器,分置于棺椁之间两侧偏南,西侧为豆、壶,东侧为鼎、鉴、画、委、鸟柱盘、豆、壶等。另外,还在棺内发现铜戈鳟1件。

长治广电局战国墓

二、随葬器物

共计24件,种类有陶器和铜器。

1.陶器,共23件。均为泥质灰陶。器形较规整,陶土较细,烧制温度较高,质地较硬,器表呈青灰色。陶器多用轮制成型,耳、足、钮等采用模制或手制。器表装饰以凸凹弦纹为主,在磨光的陶器表面饰有朱红彩绘,惜已大多脱落。器类有鼎、豆、鉴、画、鸟首豆形孟、鸟柱盘等。

鼎3件。扁圆形盖,盖面饰三周凸弦纹。子母口,口内敛,口沿附耳外侈,深腹,圆底,矮蹄足。腹中部饰凸弦纹一周。标本01长分M1∶8,高24.4、口径22.8厘米图二)。

盖豆6件,根据器形分为二式。

I式∶4件。扁圆形盖,喇叭形捉手,盖面饰凸弦纹一周。豆身子母口,深弧腹,短柄,喇叭形圈足。腹部饰凸弦纹三周。标本01长分M1∶17,高 22.2、口径17、底径14.5厘米(图三)。

长治广电局战国墓

I式2件。扁圆形盖,圆形捉手,盖面饰凸弦纹一周。豆身子口内敛,浅弧腹,筒状高柄,柄中部微鼓,喇叭状圆足。腹部凸弦纹二周。标本01长分M1∶20,高24、口径 13.4、底径 12.1厘米图四)。

盘口豆2件。平口,直沿,直壁,浅盘,筒状高柄,喇叭形圈足。标本01长分M12,高17.8、口径14.2、底径 11.6厘米图五)。

小口豆2件。盖扁圆,盖心微鼓。器身小平口,直沿,短颈,溜肩,鼓腹,筒状粗柄,圆形圈足。器表光素无纹。标本01长分M1∶15,高15.6、口径6.1、底径6.7厘米( 图六)。

壶5件,按器形分为三式。

Ⅰ式2件。侈口,长颈,溜肩,鼓腹,平底。肩与腹部饰四周宽弦纹。标本01长分M1∶13,高 42、口径15、底径14.1厘米( 图七)。

长治广电局战国墓

Ⅱ式2件。带盖,盖顶鼓肩。敞口,方唇,短颈,丰肩,鼓腹,平底。肩腹饰四周凹弦纹。标本 01长分M1∶23,高29、口径13.8、底径 12.2厘米 图八)。Ⅲ式1件。敞口,短颈,溜肩,腹外鼓,平底。肩腹饰五周凹弦纹。标本01长分M1∶6,高 21.3、口径12.1、底径 10.3厘米图九)。

鉴 2件。平口,折沿,方唇,深弧腹,平底。腹部饰凸弦纹三周,两侧对称双环耳。标本01长分M1∶1,高19.5、口径 41.8、底径22厘米图一0)。

画1件。盘状,平口内敛,口侧出尖状短流。弧壁浅盘,平底。01长分M13,高2.2、口径14.5厘米 图一一)。

鸟首豆形黍1件。薄圆盖,盖面呈弧形。器身子口内敛,扁圆腹,圆底,短柄,喇叭状圈足。肩部附弯曲向上短流,流口以鸟首圆柱体作塞,鸟首朱红彩绘尚存,肩侧对称附有鸟尾。01长分M1∶10,高21.5、口径 9.1、流径3、底径12.3厘米图一二)。

长治广电局战国墓

鸟柱盘1件。盘敛口,弧腹,平底。盘心有矮圆柱,柱首作鸟形。鸟昂首翘尾,体扁圆,上饰朱红彩绘。01长分M1∶4,盘高10.5、柱高9、盘口径 26、底径 14.5厘米图一三)。

2.铜器 仅戈鳟1件。椭圆形翠,釜内残存朽木。戈鳟腰中一箍,箍下渐收成柱状。箍侧一穿,两侧饰勾云纹。箍侧附一鸟形兽。01长分M1∶24,边长11、銮径2.7厘米图一四)。

长治广电局战国墓

01长分M1 墓随葬器物组合为鼎、豆、壶、鉴、画等。从器物形制看,陶鼎与长治分水岭 43号墓I 式鼎43∶1),45号墓Ⅰ式鼎45∶8),40号墓Ⅱ式鼎(40∶6)相似。盖豆、盘豆与分水岭40号墓Ⅱ式豆(40∶9),盘豆ⅡI式( 40∶14)相似。小口豆与分水岭35 号墓I式豆柄氩 35∶26相同。壶Ⅰ式Ⅲ式与分水岭41号墓Ⅲ式壶(41∶1),35号墓IV式壶(35∶29)相同。鉴与分水岭 35号墓Ⅰ式鉴( 35∶119)相同。画、鸟兽豆形盔、鸟柱盘及铜戈鳟与分水岭40号墓Ⅱ式画( 40∶12),35号墓黍35∶91),柱盘( 35∶113),戈鳟( 35∶7)相似因。经过以上对比,参照分水岭墓地时代分期,01长分M1 墓应定为战国晚期。

该墓规模不大,在分水岭墓地属中型墓葬。而且随葬陶器中出有三鼎,陶器经轮制、磨光,陶土经过淘洗,并且器表有朱红彩绘,据此,墓主可能为士级贵族。

长治地区战国时期称为上党。从三家分晋到秦昭王时上党郡守降赵,随后上党尽为秦有,其间一百数十年时间,长治一带均属韩。《元和郡县图志·河东道四》载∶"潞州( 上党)……战国时属韩,别为都。以其远韩近赵,至赵孝成王时,冯亭以上党降赵,复为赵地。秦为上党郡地"。以此推测,01长分M1墓主可能为韩国人。

另外,该墓出土的小口豆、鸟柱盘、鸟首豆形歪等在其他地区较为罕见。

01长分M1墓是进入 20世纪 80年代以来,分水岭墓地的首次发掘,虽然墓葬规模不大,但对研究战国时期韩国的社会状况以及与长治分水岭墓地的相关情况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