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衣袂飘飘惊世美 大起大落又新生

衣袂飘飘惊世美 大起大落又新生

晒莨。

衣袂飘飘惊世美 大起大落又新生

过泥工序。

衣袂飘飘惊世美 大起大落又新生

香云纱服装。

衣袂飘飘惊世美 大起大落又新生

屈汀南作品。 屈汀南供图

香云纱

非遗百科

香云纱染整技艺 国家级非遗

香云纱原名响云纱,俗称茛纱绸,产于南番顺一带。它是目前世界上罕有的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真丝绸面料,是以丝罗织物与平纹织物为坯绸,经复杂特殊的染整加工而成。

香云纱历经多次大起大落

与其古老的制作工艺密切相关

明代已出口国外

有关香云纱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唐代。北宋的沈括、明代的李时珍都曾记述过薯莨的染色作用。明代永乐年间,广东莨纱已经出口国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再加上价格更低廉的人造丝的问世,逐渐地,广东丝绸业受到打击,香云纱进入低谷阶段。

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香云纱再度流行起来。但好景不长,不久后香云纱再次衰落,几乎无人传承,急需保护。2008年,“香云纱染整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入选非遗后,香云纱的市场曾有过短暂的升温,但是由于新机器的粗放生产,香云纱的质量参差不齐。不久后,香云纱再次跌回低谷。2011年时,顺德只剩下4家香云纱工厂。

河泥和薯莨 两大染色原料

有了机器生产,也入选了非遗,但香云纱还是没能避免衰落的困境,这与香云纱本身的制作工艺密切相关。

香云纱染色所用的两大主要原料是河泥和薯莨。薯莨并不罕见,但河泥的选择却非常有讲究。河泥必须未受污染,含有适量的高价铁离子,才能与薯莨中的单宁很好地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坯绸油黑乌亮。香云纱的生产流程包含浸莨水、晾晒、洒莨水、封莨水、煮练、卷绸、过、洗涤、晒干、摊雾、拉幅、整装等工序,其中的多道工序还需要反复进行多次。

繁复的操作决定了香云纱生产中无法完全使用机器,手工制作才能确保成品的精良。

广东丝织业的创举

作为优越自然条件与独特染整技艺相结合的产物,香云纱挺爽柔润,日晒和水洗牢度佳,柔软而富有身骨,经久耐穿,被有关专家誉为“广东丝织业具有划时代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的创举”。

如今,它频繁地出现在各大时装周上。舞台灯光下的香云纱衣袂飘飘,以其独特之美征服世人,背后是洗净铅华的自然,与众多传承人的“匠心”。

传承

用心印染,用新传承

每一次香云纱惊艳众人,都源于师傅们的用心印染与匠心传承。由于香云纱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当地特有的河泥,所以它又被叫做“泥土里长出来的布”。可就是这“泥土里长出来的布”,如今却以时尚的方式,向世界讲述着古老的故事,吸引越来越多人的注目。

梁珠:“回首往事无所负”

香云纱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的背后,除了有作为非遗的文化底气之外,也离不开许多像梁珠这样的手艺人。

“立足凤城话旧事,相逢已是鬓如丝。回首往事无所负,大好基业望扶持。”这是梁珠老先生写给自己的一首诗。梁老生于1935年,60余年间他一直致力于发展香云纱产业,是目前大陆为数不多的精于香云纱工艺的老师傅。

香云纱的传统制作工艺本就复杂,再加上手工制作过程中手部容易受伤和变色,能在这个行业坚持下来实属不易。梁珠自上世纪80年代起开办晒莨厂,还完善了香云纱的传统工艺,守着香云纱的传承事业,一守几乎就是一辈子。

梁老先生如今已经到了本该含饴弄孙的年纪,但他却几乎每天待在工厂里,与众多工人一起见证每一寸香云纱的出品。

张绍景:“南海西樵,纺织世家”

广东佛山南海区,有一个西樵镇,那里从古至今就是大陆纺织业的重镇。在纺织业已不复往日繁华的今天,西樵镇仍有不少人传承着历史悠久的纺织工艺。张绍景就是其中之一。

明永乐年间有记载,广东产出的香云纱曾名扬四海。上世纪30年代,北京、上海的上流人士,将其视为奢侈品。尽管香云纱有过繁荣鼎盛的时期,但一些历史原因使得香云纱逐渐消失。西樵镇里,大量的技师离开,后来,用于织纱的提花木织机也开始消失。

2008年,当香云纱染整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后,大量鱼龙混杂的成品涌入市场。从小在西樵镇长大的张绍景见识过真正的香云纱,也见证过香云纱曾经的繁荣。他说:“我们想做出儿时记忆里真正的香云纱。”从那时开始,他就与家族中的几个兄弟一起努力,试图还原香云纱的提花木织机。

如今,“唧唧吱吱”的织纱声又回到了西樵镇。百东村的永鸿制造厂里,放着两台高达3米的传统提花木织机,其中有一台可以织出香云纱的坯源——“白坯丝”。这台机器就是张绍景几兄弟历经数年钻研才还原出来的。

“唧唧复唧唧”,工人们脚踩地上的竹竿,再用手拨弄纱线,香云纱坯逐渐现出雏形。文人骚客记载的织布声,有独特东方神韵的香云纱,正是在岭南老手艺人的世代坚持下得以传承,熠熠生辉。

屈汀南:“越是民族的精髓,越是世界的”

屈汀南出生在广东顺德,其祖辈就开始以经营丝绸绣品为生。他从小看着长辈们晒莨、浸泡坯绸、发酵,最后制出香云纱。或许是儿时受到长辈的影响,也或许是与香云纱有不解的缘分,屈汀南不顾家人的阻拦,报考了广州大学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后,他专门研究岭南服饰发展史,收集并创新了160多种粤绣针法,并成为了广绣传承人。

屈汀南总说:“越是民族的精髓,越是世界的。”这一信念与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设计大赛的主题不谋而合——“我们拿什么给子孙看”。屈汀南用香云纱的作品配合着广绣参赛,一举夺得“世界民俗文化奖”和“21世纪设计大奖”。如今的屈汀南除了拥有自己的服装品牌,还担任着广州T.I.T创意园岭南服饰博物馆馆长,以多元方式向更多的人展示着传统工艺之美。

国际大秀的舞台上,衣袂飘飘,时尚气息与文化风情交相呼应。香云纱这项传统的工艺,在向世人传播中国的故事,诠释着民族的魅力。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通讯员 文木

供图:佛山市顺德区博物馆(除署名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