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针绣出光与影 飞针走线绘人生

小针绣出光与影 飞针走线绘人生

广绣非遗传承人梁秀玲。 通讯员供图

小针绣出光与影 飞针走线绘人生

1. 广绣大师陈少芳。 南都资料图

小针绣出光与影 飞针走线绘人生

2. 广绣大师陈少芳在完成作品。南都资料图

小针绣出光与影 飞针走线绘人生

3. 广绣擅长用色彩绚烂的丝线,绣出光与影的世界。南都记者 郑俊彬 摄

广绣

非遗百科

广绣 国家级非遗

广绣是粤绣之一,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与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绣。

兼收西洋画派元素

广绣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由中原移民把刺绣带入岭南。至宋、元时期,广州农业、手工业、对外贸易不断发展,民间刺绣也逐渐发展起来。

到了明代,刺绣业更成为民间的一项重要的手工业行业,刺绣成为当时出口的主要手工艺品之一,在海外享有很高的赞誉。清朝时,广绣吸收西洋画派的元素和风格,内容和技艺都有所发展,在乾隆年间,广州刺绣业已有相当规模,影响力不断增强。

广绣擅长“留水路”

广绣工艺自成一家。它针法多变,针步均匀,能巧妙运用针法丝理表现物像的肌理;题材广泛,色彩丰富,注重光和影的和谐运用;不仅讲究刺绣的针法技术,更加注重绣品的艺术效果,讲求“功”为“艺”用。广绣擅长“留水路”,即在每一相邻近的刺绣面积之间,在起针和落针点之间留出约0.5毫米的等距离,从而在绣面形成空白的线条,使物象醒目传神,工艺韵味浓厚。

人物绣和花鸟绣是主打

广绣远看非常醒目,近看又精细非常,构图饱满、色彩鲜艳、立体性强,具有极高的装饰性、艺术性。人物绣和花鸟绣是广绣的主要产品,或生机勃勃,或富贵吉祥,饱有装饰趣味和审美,往往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祝愿。

小小的绣针背后,是匠人们多年的练习和独立思考。每一根丝线都能在艺人手下获得生命。广绣被服饰、家居装饰品广泛应用,如今更能在生活中发现广绣的身影,包袋、耳饰、丝巾……广绣用传统的针法绣出了现代的美。

广绣凝聚着历代艺人的天才与智慧,从艺术风格到创作思维都充满了岭南特色,其历史渊源与岭南文化发展的轨迹相映衬。

如今的广绣顺势而变,焕发生机,极富现代精神内涵,生动地展现了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的活力。

传承

陈少芳一家三代的广绣传承故事

陈少芳:耗时十年创作《岭南锦绣》

陈少芳,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绣(广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广东省工艺美术一级大师,中国刺绣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刺绣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广东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州市版权局工艺品版权鉴定委员。

从国画工笔到广绣技艺。陈少芳早年就读于国画科,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广绣创作设计工作。将国画与广绣结合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起初,广绣师傅并不能将设计图中“画的语言”转化为实际的刺绣手法。经过长期的学习,陈少芳意识到要先了解广绣的本体语言,熟悉针法技艺、刺绣过程和色彩关系,后续创作了许多完美融合国画工笔和广绣技艺的作品。

在低谷中发展广绣技艺。上世纪60年代末,民间工艺生存环境恶劣,刺绣行业遭到重创,广绣创作一度陷入低迷期,陈少芳对广绣所处的困境感到十分担忧。在广绣处于“人亡艺绝”的80年代,伴随着政府“全面复工复产”的号召,陈少芳毅然筹建广绣艺术研究所,旨在抢救、保护、创新、发展广绣技艺。

眼光长远,造福后人。为防止广绣技艺再次走入绝境,陈少芳一方面将技艺记录并整理成文字编撰成书,另一方面耗时十年创作了被誉为“广绣划时代世纪之作”的《岭南锦绣》。此外,陈少芳培训的技术人员众多,她的两个儿子和儿媳较全面地继承了广绣技艺。

谭展鹏:把传统融入时尚

谭展鹏,自1970年起随母亲——广绣艺术大师陈少芳学习绘画与广绣技艺。1980年于番禺市桥绣品厂任广绣设计,善于在服装设计中融入广绣创作。1984年起随陈少芳筹办陈少芳广绣工作室,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对广绣技艺的抢救、保护、传承工作。

设计是立身之本。谭展鹏将现代美术理论、时尚潮流与广绣的传统技艺相结合,实现动态平衡与发展,他认为“把传统融入时尚里不断更新,就会永远活下去”。2020年疫情期间,谭展鹏设计了许多新物,“抗疫”香囊将香云纱、中药与刺绣元素结合,深受市民喜爱;几款以粤剧元素为主题的手机袋制作精巧、极具特色。此外,谭展鹏不畏惧跨界合作,带领广绣大放异彩,曾与时尚品牌合作举行珠宝发布会。

顺应潮流,探索需求。谭展鹏积极观察社会生活,把广绣衍生品的创作与社会需求结合。十年之前,谭展鹏与母亲研究决定,让刺绣成为知名的、可供赏析的艺术品。然而,成为群众难以接触的艺术品会使广绣面临传承和发展的困境。如今,他认为,要将原有技艺重新融入实际,开发出人们有需求的日用产品。广绣传承不能脱离实际,植入生活场景才能发展延续。

谭靖榆:直播拓新路,广绣新潮流

谭靖榆,女,1994年11月14日生于广州,广东台山人。广东省十佳服装设计师;广绣新生代传承人;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会员;广州市民协工艺美术委员会会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绣(广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少芳之孙女。

在绣花架下长大。谭靖榆出生于刺绣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小学开始跟奶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绣(广绣)代表性传承人陈少芳学习刺绣,14岁起担任奶奶的助教,通过教学的方式传承广绣文化。年纪轻轻的她经验丰富,不仅自己的作品斩获大大小小的荣誉,还手把手带出了很多优秀的学员。

平台赋能,探索广绣传播新路径。非遗传承人、广绣教师、服装设计师,可以说谭靖榆是一个标准的斜杠青年,如今她还有一个新的身份——非遗手艺人主播。谭靖榆在多年的广绣普及过程中发现,需要寻找一种范围更广、大众更易接受的新方式进行广绣的传播,直播恰好符合目前的需求,还能接触更多的群体。每天挑选直播讲解的作品、定时开播,已经成为谭靖榆新身份——YY主播的日常。开播一年多,谭靖榆让越来越多的人逐渐了解并喜欢上广绣,为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贡献力量。

广绣的众多传承人正在不断探索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之路,锲而不舍地全情投入广绣艺术的创新工作中,在吸取传统优秀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给传统广绣技艺带来新的活力,以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通讯员 文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