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史学普及156.读诗鉴史-诗说皇帝七绝/国学汉化夏崇宗联辽和宋占江山,(1)汉化国学史未前。(2)宗室封王固统治,广疆阔

作者:大德广行1

史学普及

156.读诗鉴史-诗说皇帝

七绝/国学汉化夏崇宗

联辽和宋占江山,(1)

汉化国学史未前。(2)

宗室封王固统治,

广疆阔域五十年。(3)

简释:

(1)夏惠宗病死,其子李乾顺即位,是为夏崇宗。崇宗年满16岁后,其母梁太后仍不许他亲理朝政,小而引起了辽国的强烈不满。于是派使臣去夏国毒酒灭了梁太后,扶持崇宗亲政。夏崇宗对外仍然执行依附辽、金,和解宋朝的政策。但借机扩大了领土,使其成为夏国有史以来的疆域最为宽广的时期。

(2)梁后当权时,汉礼被废除,汉学也随之衰落。崇宗亲政后把汉学定为“国学”。建立了学校,教授学生3000多人。这样比过去只行汉礼又前进了一步。也表明了他推行汉文化的决心,以及夏朝的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时期他所做的贡献。

(3)为了进一步巩固皇权,他学习了汉人封王的制度,防止外戚专权。他对宗室加封王爵并委以重任。由于他的一系列政策,促进了夏朝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夏崇宗在位53年。

夏崇宗生平简介:

         李乾顺,夏惠宗李秉常长子。西夏第四位皇帝。生于公元1083年,死于1139年,终年57岁。公元1086年即位,在位53年。

史学界评价:

          夏崇宗李乾顺在位半个多世纪,是一个有作为、有改革精神的君主。尤其他提倡汉学为国学,改变了西夏奴隶制留下的很多不良风气。挽救了两个梁太后复辟给西夏带来的危机。使西夏向封建社会迈出了一大步。

          李至忠(著名版本目录学家):崇宗“秉性英明,处事谨慎,守成令主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