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GSP化”的惠特克能否战胜阿迪萨亚?

“GSP化”的惠特克能否战胜阿迪萨亚?

在对阵达伦·提尔之前,我一直以为罗伯特·惠特克是个纯粹的站立系选手。他虽然有强大到封住奥运银牌摔跤手罗梅罗的能力,但以往基本将比赛维持在站立上。然而从对阵达伦·提尔开始,我对于“五星哥”的看法逐渐发生改变。他的这种改变令我想起另外一位同样以空手道起家,最后融会贯通各派技术的传奇人物乔治·圣皮埃尔(许多人称呼为GSP)。今天就为大家分析一下惠特克的“GSP化”之路。

“GSP化”的惠特克能否战胜阿迪萨亚?

惠特克从小学习刚柔流空手道,在比赛中也保持着非常明显的空手道站架。标志性的猫步令其移动非常灵活迅捷,低放的双手虽然增加了自己被命中的风险,但同时也令自己的拳更快、更难以预测。有一篇文章形容惠特克的打击技术为“其徐如林”,我认为是非常恰当的。惠特克的攻击几乎不会出现复杂的组合(许多带有空手道特征的选手都是如此),往往将最基本的两三个单击联合,用最基础的单击或组合来掌控比赛节奏,同时为突发暴击埋下伏笔。因此惠特克比赛经常是持续轻重结合、不紧不慢打着点数,一旦认为时机成熟便用爆发性极强的拳或高扫结束比赛。

当然,惠特克这种简洁的空手道风格也有明显的缺陷。首先是他的空手道站架导致膝盖的外侧副韧带暴露给对手。对方的踹、蹬一旦命中,会带来极大的伤害,这种损伤严重到甚至不可逆。惠特克自己就被罗梅罗狠狠伤过,想必深有体会。第二点则是如果遇到踢拳或泰拳系的高手,惠特克的打击效率明显下降,只有依靠动作容易变形的暴击来“摇奖”。不得不承认在技术水平层面,吸收各家之长的现代搏击技术确实比传统搏击技术更加细腻。

惠特克不仅惨遭黑龙KO,与泰拳高手达伦·提尔那一场比赛也赢得非常辛苦。前四个回合他与提尔各有一次击倒,在第五回合提尔的肘击令惠特克血流如注,幸好及时通过抱摔和地面压制取得点数上的优势。要真在站立上硬磕,胜负确实难说。可从那一场比赛,我已经看出惠特克尝试修改技术体系。除了开发地面缠斗能力,惠特克也试着融入泰式扫踢来增加踢技的威力,只是在比赛中效果并不理想。对阵坎农尼尔时,惠特克又变回原来空手道风格的扫踢。从坎农尼尔开始,惠特克展现出他在站立方面最大的进步就是融入更多拳击元素,快进快出令对手措手不及,仿佛决心用速度战胜力度。再到面对以拳法著称的盖斯特鲁姆时,惠特克既准且快的点刺和防守反击也占了上风。在本次赛前倒计时的宣传片中,惠特克也直言自己找了拳击名宿强尼·刘易斯学习。

当然,仅仅开发拳击就想复仇黑龙是远远不够的。我之所以称惠特克“GSP化”,不单指两人都找拳击名宿备战。最突出的一点还是在于他们对比赛的控制力上。惠特克要想赢黑龙,我认为最关键还是在缠斗上有所作为。这一点著名的赛前分析家丹·哈迪也提到了,他认为作为巴西柔术黑带,同时拥有出色抱摔能力的惠特克打出“level change”和种种缠斗技术或能克制黑龙。哈迪认为,黑龙可能在前两回合能自如应对,但后三个回合就不好说了。惠特克能够在拳法和缠斗上稳压盖斯特鲁姆,而后者的拳法和摔跤可是其最厉害的两项武器。足以证明惠特克的技能树点得相当全面。即使被坎农尼尔和提尔的重击打中,也能迅速转入地面磨点数,证明他拥有非常出色的控场能力。

这一切都令惠特克看上去是一个走简约路线的GSP,GSP之所以强大,来自于对比赛的控制力和战术的执行力。只要他想打站立,没人可以将他拖入地面;如果他想缠斗,那对手只能被迫进入地面。我在惠特克身上也看到了这种潜力。在心态方面,惠特克不再执着于火爆对拼、力求终结,而是希望稳定地斩获胜利。这与GSP中后期表现也非常相似。更何况90年出生的他在中量级顶尖选手中还相对年轻,仍有一定上升空间。

惠特克能否战胜黑龙仍是一个未知数,但黑龙承认惠特克无论是技术还是心态都有巨大进步。这场比赛想必会非常精彩,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两位顶尖高手的表现。

往期专访

导演李柯

功夫明星李炳渊 成龙女弟子徐冬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