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GSP化”的惠特克能否戰勝阿迪薩亞?

“GSP化”的惠特克能否戰勝阿迪薩亞?

在對陣達倫·提爾之前,我一直以為羅伯特·惠特克是個純粹的站立系選手。他雖然有強大到封住奧運銀牌摔跤手羅梅羅的能力,但以往基本将比賽維持在站立上。然而從對陣達倫·提爾開始,我對于“五星哥”的看法逐漸發生改變。他的這種改變令我想起另外一位同樣以空手道起家,最後融會貫通各派技術的傳奇人物喬治·聖皮埃爾(許多人稱呼為GSP)。今天就為大家分析一下惠特克的“GSP化”之路。

“GSP化”的惠特克能否戰勝阿迪薩亞?

惠特克從國小習剛柔流空手道,在比賽中也保持着非常明顯的空手道站架。标志性的貓步令其移動非常靈活迅捷,低放的雙手雖然增加了自己被命中的風險,但同時也令自己的拳更快、更難以預測。有一篇文章形容惠特克的打擊技術為“其徐如林”,我認為是非常恰當的。惠特克的攻擊幾乎不會出現複雜的組合(許多帶有空手道特征的選手都是如此),往往将最基本的兩三個單擊聯合,用最基礎的單擊或組合來掌控比賽節奏,同時為突發暴擊埋下伏筆。是以惠特克比賽經常是持續輕重結合、不緊不慢打着點數,一旦認為時機成熟便用爆發性極強的拳或高掃結束比賽。

當然,惠特克這種簡潔的空手道風格也有明顯的缺陷。首先是他的空手道站架導緻膝蓋的外側副韌帶暴露給對手。對方的踹、蹬一旦命中,會帶來極大的傷害,這種損傷嚴重到甚至不可逆。惠特克自己就被羅梅羅狠狠傷過,想必深有體會。第二點則是如果遇到踢拳或泰拳系的高手,惠特克的打擊效率明顯下降,隻有依靠動作容易變形的暴擊來“搖獎”。不得不承認在技術水準層面,吸收各家之長的現代搏擊技術确實比傳統搏擊技術更加細膩。

惠特克不僅慘遭黑龍KO,與泰拳高手達倫·提爾那一場比賽也赢得非常辛苦。前四個回合他與提爾各有一次擊倒,在第五回合提爾的肘擊令惠特克血流如注,幸好及時通過抱摔和地面壓制取得點數上的優勢。要真在站立上硬磕,勝負确實難說。可從那一場比賽,我已經看出惠特克嘗試修改技術體系。除了開發地面纏鬥能力,惠特克也試着融入泰式掃踢來增加踢技的威力,隻是在比賽中效果并不理想。對陣坎農尼爾時,惠特克又變回原來空手道風格的掃踢。從坎農尼爾開始,惠特克展現出他在站立方面最大的進步就是融入更多拳擊元素,快進快出令對手措手不及,仿佛決心用速度戰勝力度。再到面對以拳法著稱的蓋斯特魯姆時,惠特克既準且快的點刺和防守反擊也占了上風。在本次賽前倒計時的宣傳片中,惠特克也直言自己找了拳擊名宿強尼·劉易斯學習。

當然,僅僅開發拳擊就想複仇黑龍是遠遠不夠的。我之是以稱惠特克“GSP化”,不單指兩人都找拳擊名宿備戰。最突出的一點還是在于他們對比賽的控制力上。惠特克要想赢黑龍,我認為最關鍵還是在纏鬥上有所作為。這一點著名的賽前分析家丹·哈迪也提到了,他認為作為巴西柔術黑帶,同時擁有出色抱摔能力的惠特克打出“level change”和種種纏鬥技術或能克制黑龍。哈迪認為,黑龍可能在前兩回合能自如應對,但後三個回合就不好說了。惠特克能夠在拳法和纏鬥上穩壓蓋斯特魯姆,而後者的拳法和摔跤可是其最厲害的兩項武器。足以證明惠特克的技能樹點得相當全面。即使被坎農尼爾和提爾的重擊打中,也能迅速轉入地面磨點數,證明他擁有非常出色的控場能力。

這一切都令惠特克看上去是一個走簡約路線的GSP,GSP之是以強大,來自于對比賽的控制力和戰術的執行力。隻要他想打站立,沒人可以将他拖入地面;如果他想纏鬥,那對手隻能被迫進入地面。我在惠特克身上也看到了這種潛力。在心态方面,惠特克不再執着于火爆對拼、力求終結,而是希望穩定地斬獲勝利。這與GSP中後期表現也非常相似。更何況90年出生的他在中量級頂尖選手中還相對年輕,仍有一定上升空間。

惠特克能否戰勝黑龍仍是一個未知數,但黑龍承認惠特克無論是技術還是心态都有巨大進步。這場比賽想必會非常精彩,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兩位頂尖高手的表現。

往期專訪

導演李柯

功夫明星李炳淵 成龍女弟子徐冬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