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空白》,花季少女之死

作者:燕子李三007

一个正常的工作日,日本某便利店门前。

一个怯生生的中学女生夺门而出,径直向便利店右侧跑去。她的身后,年轻的便利店老板紧追不舍。

没有人喊“救命”,也没有人喊“抓住她”。两人相隔十几米距离,在狭窄的路面上相对进行,除了匆忙的脚步声,其余一切声音都听不到。

女生突然转向要穿过路面,紧接着是一阵急促的刹车声,随之而来是“咚”一声闷响,女孩被撞飞,倒在路上。

年轻的女司机被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呆,双手紧握方向盘屏住呼吸。刚才还紧追不舍的便利店老板也大惊失色,慢慢向女孩挪步。

女孩挣扎着爬起来,额头上的血把本就稚嫩的脸庞遮住,惨白的皮肤显得更加白皙。她的眼神呆滞而彷徨,盯着几米之外的便利店老板。

只过了一秒钟,一辆满载而归的货车疾驰而来,把受伤的少女拖拽到车底,随着地面上长长一道血红色的印记出现才停下。

女孩不见了。

以上情节就是日本电影《空白》的开始。

《空白》,花季少女之死

不幸身亡的花季少女,在老师眼中是个唯唯诺诺,凡事慢吞吞的乖孩子。脑子单纯,动手能力不佳,甚至成为同学眼中的小透明,就这么一个人会去便利店偷东西,实在令人难以信服。

已经离婚的父亲是个愤世嫉俗的渔夫。独自带女儿过活的他根本不希望女儿与前妻多接触。动辄一脸蛮横,恶语相向,让女儿与他有着性别之外的隔膜。但他知道,女儿很乖,不会盗窃。

便利店老板为人谦逊,与世无争,经营着一家不大的便利店,像每个社畜一样拼命工作努力谋生,身为负责人却没有半分戾气与骄横。直到他看到那个少女把透明的指甲油放进自己的包里。

第一个撞到女孩的女司机性格开朗,天性善良。虽然此次事件经调查与她无关,但她还是认为自己是凶手。整日以泪洗面,希望获得小女孩父亲的谅解。

《空白》,花季少女之死

便利店长抓小偷,天经地义。偷东西的人要跑,他就去追,顺理成章。可谁也不曾想到这一追竟然追出这样可怕的结果,一条鲜活的生命在他面前就烟消云散,本来说得清的事,一下子变得说不清了。

女孩儿的父亲这才追悔莫及,想到了女儿生前的好,并执意认为女儿绝不会偷东西,所以追她的便利店老板要负责任,需要付出代价。

而店长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一切,追对方出意外也不是自己所希望的,可内心的不安让他郁郁寡欢,甚至一度想到要自杀抵命。

此时,媒体开始介入。

《空白》,花季少女之死

他们抱着看热闹不怕事大的心态,在葬礼上,女孩家门前,便利店前展开阵势,通过对随机路人的采访,甚至不惜激怒女孩的父亲,诱导并恶意剪辑便利店老板回答,以达到提升收视率的目的。

女儿的殒命他们不在乎,他们在乎的,是便利店老板“麻木不仁”,女孩父亲“严重失职”,而他们采访过程中受到阻挠甚至推搡。一切的一切,都毫无感情,冰冷异常。

这时,第一个撞伤女孩的女司机自杀了。

《空白》,花季少女之死

一个花季少女的意外离世,放大了几个家庭的痛苦。进而又通过连锁反应,在媒体发酵和社会的冷眼旁观下,让悲剧呈现出放射状态,牵扯的人和事越来越多。

影片的冷最早源自于女孩的人际关系。

呆呆木木,没有朋友,父母离异,内心自卑,唯一的好老师也不能让她对未来有更多希冀,而母亲那边家庭的自组重建,父亲永远的严苛也让她更加孤单。

意外之后,影片的冷源自于媒体的淡漠和残忍。为话题找话题,没有话题编织话题,想尽办法在当事人身上下手,杀人诛心,为本就伤感的故事增加了一抹挥之不去的阴影。

女儿学校的老师,本想帮助女孩父亲深挖根源,或许真有校园暴力存在。可校长的鄙夷,同事的冷嘲热讽,让好心的老师备受煎熬,甚至心灰意冷。如此教学环境下,还有什么可说呢?

《空白》,花季少女之死

本来简单的故事,通过单亲,车祸,霸凌,性骚扰,舆论,网暴等事件的催化,逐渐丰满。每一样内容的加入,又点到即止,一晃而过,仿佛社会上的冷眼旁观,让当事人一次次冰刀刮骨,痛不欲生。

无法认同异己,无法承受结果,无法承认失职,父亲的悲痛,在他与便利店长相互下跪磕头一刻表现得满满当当。

严重否定自己,永远苛责自己,过度悔过认罪,让便利店长和女司机活在人间炼狱。最终一个人间磕头,一个阴间谢罪。

那究竟谁对谁错呢?

影片并没有给出最终的答案。就像影片中每个角色都压抑而偏执,失去了生命的亮色,苟延残喘,甚至自杀身亡。

《空白》,花季少女之死

那《空白》究竟又指什么呢?

我想可能是女孩两次被车撞到一刹那的氛围。

事发突然,一切声音,状态,心绪,气氛,甚至生命指征都陷入了空白,宛若凝固一样。社会的压抑,生活的压抑,学习的压抑,家庭的压抑,工作的压抑,在那一刻都被定格,然后放大。

思绪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朝着危险方向上被放大,反映了当今日本现代社会的众生相。让每一个角色在爱和恨的尽头呈现出全体受害者与加害者的样子,将乍看愤世嫉俗的题材以什么都没说,却什么都说尽的“空白处理”表现。

《空白》,花季少女之死

日本不少同类型电影,总是借某个角色的落幕为开端,把逝者身边的人和关系进行展开,在各种角色的交互中达成人际关系的一致,积极向好的憧憬,留给生者更多反思与鼓励。

本片结尾同样指向了光明,好歹没有把丧文化走到底。作为标准的【只需看一次】的电影,这部作品留给观众更多的心理空白,或许真的需要很长时间去消化填充。

《空白》,花季少女之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