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红流吞没古斯特罗夫号,被击垮的还有德意志的精神

作者:弋南海

二战末期,苏联红军一路杀到了柏林,让德国人也切身感受到了国破家亡的感觉,同时对东普鲁士的彻底摧毁,则彻底击垮了德国人的精神支柱。当载满平民的巨轮沉没在波罗的海,普鲁士王冠上的明珠柯尼斯堡变成一片废墟,乃至普鲁士这个名字都成为了罪恶。这一系列事件都足够让德国人反思,更是对世界上其他战争狂人的警醒。

红流吞没古斯特罗夫号,被击垮的还有德意志的精神

■1871年统一后的德意志,普鲁士王国占据绝大部分领土

德国的核心是普鲁士——温斯顿·丘吉尔

二战后有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纳粹主义是普鲁士慢性疾病的突然爆发。”“普鲁士将自己独特的政治文化强加在德国,其威权主义导致了民主制度在德国的衰败,以及为独裁专制统治提供了温床。”尤其是东普鲁士及其首府柯尼斯堡,最能代表普鲁士精神。古德里安曾说“东普鲁士是我们的故乡,是传统文明的发源地”,对于二战中的德军来说,东普鲁士是军国主义的摇篮,“国王之山”柯尼斯堡是“牢不可破的精神堡垒”。

红流吞没古斯特罗夫号,被击垮的还有德意志的精神

19世纪末的国王之山城堡

一战后《凡尔赛条约》将东普鲁士与德国其他部分隔开,使其成为德国的飞地。在东普鲁士人看来,他们是受《凡尔赛条约》影响最大的,东普鲁士经济本就不景气,以农业为主,波兰走廊的存在让东普鲁士的农产品难以运送到德国本土,加剧了东普鲁士的经济矛盾,进而导致更严重的社会矛盾。1929年的金融危机让德国的经济雪上加霜,纳粹党趁机赢得了不少德国人支持。这种情况在东普鲁士尤为明显,农产品价格低、销路不畅,农民大量流失到德国本土的工业城市,让极端保守且掌握大部分土地的容克贵族们非常不满,政治倾向开始偏向右翼,破产的农民与失业工人也开始病急乱投医。1928年纳粹党在东普鲁士只赢得了0.8%的选票,1930年就到了19%。

红流吞没古斯特罗夫号,被击垮的还有德意志的精神

一战后的德国,红色部分是被割走的领土

1933年的选举中,纳粹党在全德获得了44% 选票,而在东普鲁士获得了56.5%的选票,是全德最高的。希特勒上台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的政策,尽管效果并不显著,但也足以让广大贫民看到希望。柯尼斯堡的广播里开始播放对希特勒的赞美,学校里、大街上行举手礼的人也越来越多。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波兰走廊不复存在,当年被迫离开东普鲁士的农民回到了家,东普鲁士尝到了战争的甜头。由于战争初期德国本土没有被战火波及,因而绝大多数德国人都像往常一样生活。食物与啤酒还算充足,动物园依旧开放,学校正常开课。

战争降临东普鲁士

在德军节节胜利时,柯尼斯堡就已经感受到一些不详的预兆。官方的报纸逐渐地不再慷慨激昂,转而用各种委婉的语言去掩饰德军在东线的苦战,电影、新闻片中的德军不再是一路高奏凯歌,而是在泥泞与冰雪中苦苦挣扎。胜利的字样减少,“消灭布尔什维克”的口号逐渐苍白无力。回国的伤兵带来的都是些让人消极的消息,广播里为数不多欢呼胜利的声音却是用英语或俄语发出的,东普鲁士省长科赫不得不禁止民众收听敌台。

如果说这些更多的是打击东普鲁士人对胜利的自信,那么柯尼斯堡大轰炸无疑是让东普鲁士深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1944年8月26日与29日,皇家空军两次轰炸柯尼斯堡。26日的轰炸皇家空军投下了500吨炸弹,主要轰炸了柯尼斯堡的郊区一带。29日,279架兰开斯特轰炸机带着燃烧弹再次飞临柯尼斯堡上空,这次轰炸摧毁了市中心一半以上的建筑,国王大街化为灰烬,柯尼斯堡大教堂变成废墟。大火吞噬着周围的一切,烈焰形成的火焰风暴将周围的人吸入,更多的人死于窒息。保守估计有4000人死于轰炸,至少20万人无家可归。

红流吞没古斯特罗夫号,被击垮的还有德意志的精神

皇家空军轰炸后的柯尼斯堡

相比于盟军的轰炸,东线的苏联红军才是东普鲁士的掘墓人。1944年底时,防守东普鲁士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有三个集团军,从北至南依次为第3集团军、第4集团军、第2集团军,总人数55万人,坦克突击炮700辆,火炮6000余门,空中有第4航空队的200架战机。可他们对面的白俄罗斯第2、第3方面军上述数字分别为115万人、3600辆、39800门,以及2400架战机。

红流吞没古斯特罗夫号,被击垮的还有德意志的精神

苏军东普鲁士进攻计划

1945年1月13日,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向德国第3集团军发起猛攻,第二天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向德国第4集团军发动进攻。尽管力量悬殊,但德军的垂死挣扎让苏军付出了巨大伤亡。只是德军孱弱的兵力难以阻挡苏军潮水般一波又一波的进攻,防线不断被突破,苏军士兵第一次踏上了德国的领土。由于希特勒顽固地拒绝提前疏散平民,只有很少一部分东普鲁士东部居民被允许撤离,因而大部分平民撤离时已经晚了。撤离毫无计划,天气又十分糟糕,一些人觉得留在家里比逃跑更安全些。

红流吞没古斯特罗夫号,被击垮的还有德意志的精神

1944年时东普鲁士人修筑战壕

然而事实大与愿违,那些目击过苏军所占领城镇的人回忆,所有房屋的门窗都被打破,不少建筑被夷为平地,一些房屋还在熊熊燃烧。一间车库的门上倒挂着一具尸体,一排平民倒在墙根下,所有人都是脑后中枪。妇女的尸体大多裸露着,显然是被奸污后杀害,有十五六岁的少女,也有不少是老年妇女。那些撤离的平民的命运也好不到那去,狭窄的道路上挤满了人与牛车,苏军飞机时不时来轰炸,一辆苏军坦克径直开向挤满难民的桥,其结果自然是惨不忍睹。与难民一起撤离的德军也威胁着难民的生命,他们的坦克与车辆丝毫不顾及前方是不是有人,任何挡路的人都会被碾成肉酱。一辆运送难民的列车被横在铁轨上的苏军坦克拦截,车上的乘客被赶下车,随后遭到了屠杀,所有妇女都被强奸,只有极少数人逃脱,其中一名妇女为避免受辱用手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红流吞没古斯特罗夫号,被击垮的还有德意志的精神

难民使用各种交通工具逃生

一些德国人还幻想苏军士兵会放过他们,如果这样他们宁愿为苏军服务。在东普鲁士小镇西尔金根,当第一批苏军进入小镇时,大部分当地人都主动举起双手示意自己不再抵抗,苏军确认镇子里没有军人后,只是索要了一些食物与水就准备离开,走之前告诫这些德国人“更坏的还在后面”。他指的是后面那些占领军,比起一线部队来说,这些占领军毫无军纪且无比残暴。占领军随意殴打平民,奸污妇女,掠夺财产,烧毁德军家属的家。苏军不断深入东普鲁士,这样的惨剧也越来越多,一些人了解到苏军暴行后,宁愿杀死自己家人后再自杀。不少妇女相约,一旦苏军接近就集体自尽。

红流吞没古斯特罗夫号,被击垮的还有德意志的精神

死在冰面上的难民

这种行为诚然十分残忍,但要知道,绝大多数苏军士兵都与德国人有着血海深仇,亲眼看着自己的家人被杀害,村庄被夷为平地的苏军士兵心理都憋着一股怒火,当他们看见德国人住在精美的房屋里,吃着面包喝着咖啡,就连马厩都比自己住的房子好,很多来自村里的苏军士兵一辈子都没有见过电灯、抽水马桶,以及精致的地板与舒适的沙发,保持理智显然是不可能的。回想自己被夷为平地的茅屋,以及忍饥挨饿中的家人,苏军士兵难以理解为何这些生活优越的德国人要来毁灭自己的生活。

红流吞没古斯特罗夫号,被击垮的还有德意志的精神

遭遇苏军报复的平民

冰海上的惨剧

德军对于东普鲁士抱有极大的感情,在明知不可能守住东普鲁士的情况下,他们想尽可能地转移更多的平民。邓尼茨组织了上千艘舰船转移平民,从1月份到4月份疏散了250万以上的平民。但不是所有登上船的平民都能安全撤离,1月30日,一场巨大的海难发生了。格都尼亚作为伤兵与平民的集散地,每天有无数人等待撤离。30日这天,古斯特洛夫号在那里已经等了将近10天,船上满载平民,可一辆伤兵列车到达后,又有几百名伤兵被塞到船上。几千名平民也趁机登上了船,这艘船足足搭载了近9000人,是额定搭载人数的四倍。

红流吞没古斯特罗夫号,被击垮的还有德意志的精神

由于古斯特洛夫号之前很长时间都没有出海,导致船底大量贝壳聚集,加上超载,船长只能以15节的航速前进,且为避免翻船,船长没有走“之”字,而是笔直的向前开去,这种路线有利于避开水雷,却更容易被更危险的潜艇发现。晚上21时10分,苏联潜艇S-13发现了这艘缓慢行使的轮船,并发射了三枚鱼雷,全部命中。50分钟内,这艘严重超载的轮船边沉没了。1月份的海水冰冷刺骨,船上的救生艇因为结冰沉入海底,附近的德军鱼雷艇冒着被击中的危险救了大约500人,绝大多数人则葬生冰海。据统计,船上的9000名乘客近966人生还。

红流吞没古斯特罗夫号,被击垮的还有德意志的精神

侥幸逃生的乘客

古斯特洛夫号的悲剧只是东普鲁士人悲惨境遇的一个缩影,但正如一名生还者所说“古斯特洛夫号这个巨大的目标警告着我们这些活着的人,世界领袖们制造的、给人类带来无数灾难的战争不能再重演了”。死于苏军枪口与冰海中的东普鲁士士人,也许正是当年在街上高喊纳粹口号的人。当他们支持国家发动战争时,就应该想到会有这么一天。人总是要为自己的狂热与短视付出代价。

红流吞没古斯特罗夫号,被击垮的还有德意志的精神

东普鲁士省长科赫,战后成为战犯,但逃脱了死刑

可即便平民百姓是卑鄙愚蠢的,那也是富人贵族们先堕落犯错的。真正主导国家命运的还是那些容克贵族,以及希特勒等纳粹党人,他们盲目地发动战争,最终让整个德国付出代价,自己战后却想方设法的要逃避制裁。只是这一次的战败对德国尤其是普鲁士是毁灭性的,占领东普鲁士的苏军将境内的古老庄园铲平,容克贵族们的坟墓被摧毁,还挖了俾斯麦的祖坟。柯尼斯堡也被划归苏联,改名加里宁格勒,60年代“国王之山”城堡被炸平,如今这里德意志人口仅占总人口的0.4%,普鲁士时代的建筑所剩无几。1947年2月25日,柏林的盟军与苏军占领军签署法律“普鲁士国家、中央政府及其所有附属机构自即日起废除”,普鲁士从此不复存在。也难怪二战后的德国对战争的反思如此深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