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彬州传统手工纸灯笼:手艺人更是“守艺人”

彬州传统手工纸灯笼:手艺人更是“守艺人”

“正月里来正月正,家家户户挂红灯。”灯笼作为大陆传统文化的典型元素,它象征着幸福和吉祥, 正是这样美好的含义,使得中国有元宵节挂灯笼的传统习俗。

近日,记者走访了迎建村做纸灯笼的村民杨胜科家,在他家的客房里,堆放了数百只已经做好的纸灯笼。这些灯笼无一例外都是杨胜科一家老小手工制作的。杨胜科告诉记者,从他记事起,父辈们每年都会制作纸灯笼,他们家制作纸灯笼已有七、八十年时间。坚持这件事一方面是讨个彩头,传统民俗说灯笼做好了,来年麦子就打得多,粮食收成就多。另一方面是早些年间卖手工纸灯笼可以增加收入,补贴些家用。现在继续做纸灯笼,更多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和热爱,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到传统手工纸灯笼。

彬州传统手工纸灯笼:手艺人更是“守艺人”

一个小小灯笼,凝聚着匠人二十道工序的心血,裁纸、染色、晾干、整齐、潮湿、折叠、扎线,再潮湿、擀弯,再晾干、推开、粘连、圈成鸽子状,上圈,再烘干。反复潮湿、晾干虽然工序繁琐,杨胜科一家却做得有滋有味,从年轻时的养家糊口到现在情不自禁的喜欢。每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制作灯笼,聊聊家常,已成为他们每个人内心深处对家、对年味最美好的记忆。

彬州传统手工纸灯笼:手艺人更是“守艺人”

“纸灯笼虽然比不上电子灯笼精致,但有浓浓的中国味道,圆圆的红灯笼象征着家人团聚,幸福美满。过完年后一家老小围坐在火炉旁有说有笑的糊纸灯笼,将元宵节的喜气和美好祝福传递给每一个人。”杨胜科话语里透漏着对手工灯笼的宠爱。

做好的灯笼,点上一根蜡烛,暖暖的光带我们找寻儿时的美好,更是几代人爱的延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