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过度管教,正在扼杀你家的“谷爱凌”

过度管教,正在扼杀你家的“谷爱凌”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虎妈猫爸?还是教练式家长?或是人生合伙人?在《自驱型成长》一书中作者给出了他认为的理想模式:父母应该是孩子的资源库和成长顾问。我比较认同这一观点,我们可以从很多被看做家庭养育成功典范的案例中,看到这一模式。谷燕对谷爱凌的教育正是这一模式最好的例证之一。

先说第一条,做孩子的资源库。

有时候中国的家长会纠结“孩子应该穷养还是富养”的问题。其实这不是一个可以一概而论的选择题,更像是一个投资决策。把合理的钱(最起码不会对家庭生活造成负担和风险)投入到更有长期成长性的事情上,就是一门划算的投资。比尔盖茨的父母、马斯克的妈妈、以及谷爱凌的妈妈,在孩子教育这件事上绝对都算是下了重注,当然收益也是巨大的…

过度管教,正在扼杀你家的“谷爱凌”

但所谓的富养并不是给孩子多好的生活物质基础,而是在孩子的成长和关键机遇上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比如,谷爱凌在滑雪这件事上表现出了天赋,谷妈妈为孩子在学滑雪这件事上提供了足够的支持,有人测算,从8岁开始学滑雪,到18岁奥运夺冠,谷妈妈在谷爱凌学习滑雪上投入了上千万元,这还仅仅是学费,还没有包括时间上的投入,谷妈妈本身是投资人,时间上的投入可能比金钱上的投入价值更高。所以,真正的富养,真不一定是花多少钱,你能投入足够的时间和情感,可能更能让孩子受益终身。

第二条,做孩子的成长顾问。

注意,是成长顾问而不是成长教练,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教练会主导孩子做什么,而且会全程监督,随时打断,他们的目的是保证孩子做到最好。而顾问会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性,让孩子依靠自己的自驱力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在过程中当孩子遇到他们搞不定的困难时,起到一个咨询或者提供解决方案的角色。

两种模式最大的区别是,后者拥有自主性,是去帮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家长想让孩子做的事。我们再拿谷爱凌举例,谷爱凌小时候也学钢琴、学芭蕾、学篮球,但在学习的过程中,谷妈是起着资源提供者的角色,给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让她有足够的感受,然后根据自己的感受决定继续学习,还是放弃……当然,最终谷爱凌迷上了滑雪,谷妈也一如既往地支持她,给她提供资源,并做好成长顾问,谷妈给谷爱凌制定的作息规定:“每天睡够10小时”在中国互联网上出圈,其背后就是尊重孩子自身的独特性,用自己的知识来帮助孩子成长。

过度管教,正在扼杀你家的“谷爱凌”

很多中国家长喜欢对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揽,几点起床睡觉?穿什么?做什么?怎么做?都要管。写作业也要贴身盯着,孩子上学都恨不得全程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呢?这样的后果就是,孩子失去了自驱力,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是家长让做的,驱动都来自外部,他们到底擅不擅长、喜不喜欢没人真正关心,听话才是他们最关心的……所以就不能怪孩子成不了“谷爱凌”了,因为成长中他们早就失去了对“自我”的塑造能力。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不妨学学谷爱凌的妈妈,学会放手,多给孩子一点自主权,试着像顾问一样在一旁观察、欣赏孩子,发现那些能让他们产生心流的事情,在这些事上给与足够的资源和呵护,让孩子在自驱力的推动下,成长为自己本应该成为的样子……他们不见得成为“谷爱凌“,但是他们更有机会做成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