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全市中小学生将正式开学。
这几天,
不少家长都忙着为孩子采购新学期的
学习资料、文具等学习用品。
记者实地走访书店发现,
教辅书销量平稳,家长购书更“理性”;
文学名著、自然科学等课外读物
受广大学生、家长的青睐,
销量有所增长。
记者在静安区海防路的新华书店看到,各类琳琅满目的书籍充斥着视线。不少小朋友在家长的带领之下,在书店中徜徉,阅读知识精华。小朋友们读着书,家长们则在一旁为孩子精挑细选。

在B1层的教辅区,各类书籍根据年级、科目的不同,分类摆放,家长们翻阅着图书,时不时与孩子们轻声交流。一位妈妈带着女儿正在书架前翻翻找找,她说:“女儿数学计算能力比较弱,想买些练习册回去做。”
一位小学生家长告诉记者:“我们给孩子布置的学习任务肯定是大大地减少了,但是教辅书还是得需要,稍微选几本,该掌握的知识还是要掌握,该巩固的地方还是要巩固。”
记者注意到,书架摊位前,各类中小学教辅书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一些书的封面写满“名师”“名校”等字样,还印有“一卷通关”“满分作文”“备考密卷”等各种名头,看得人眼花缭乱。有家长在两本试卷集之间为难,“买哪本好呢”;有家长根据微信群里的推荐,直接来选书;还有家长热情地和身边的人交流起选书心得。
在一层的综合类图书区域,孩子们津津有味地读着课外读物。“如今,教培补习班不让办了,孩子有大把时间看书了,拓阔视野,陶冶性情,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一位家长说。
不少家长表示,国家出台“双减”政策的目的就是给孩子减负,不必再通过教辅书给孩子增加额外的学习任务。一位小学生家长在帮孩子找书,她表示,来书店之前就已经跟孩子沟通好了,“以前都是我帮她挑书,基本以教辅书为主,现在‘双减’学习压力轻了,就按孩子自己的意思,想看什么就买什么。”
据书店店员介绍,受“双减”政策的影响,自寒假以来,课外读物销量明显好于往年。“教辅类书籍销售一直比较平稳,近半年来,课外读物的备货量一直都在增加。”
“双减”政策下,如何给孩子选购“教辅书”?
对此,有老师提醒,如果孩子在课堂上能“吃饱吃好”且学有余力,家长可以在征得孩子同意的基础上适当准备一点教辅书,增加孩子学习的宽度和厚度;但如果孩子对于掌握好课堂知识还有些吃力,家长不应该盲目通过教辅书来培养孩子,而是要充分跟学校老师沟通,帮孩子补上短板。否则,可能导致国家给孩子减负,家长又给孩子加负的结果。
有老师建议,应有针对性地购买教辅书。挑选教辅书的时候,最好多征询一下任课教师的意见。教辅书买回去之后,做哪些、多少题目,最好也要有老师的指导。做教辅书上的习题,应该是以调动学生兴趣为主,最重要的一点是,避免内容上与课堂教学重复。此外,“双减”背景下,对教辅书中的习题进行选做,也未尝不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针对自己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精选一些题目来练习就可以了。
如今,“双减”政策的落地意味着学生有更多的校内活动时间和家庭自主时间,也有更多可能的阅读机会和阅读时光。如何培养孩子的课外阅读能力?有老师指出,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引导,为孩子们提供适宜的阅读环境,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尊重孩子的兴趣,慢慢引导他们读不同类型的图书。
总之,评判一个孩子、评价一个家庭的教育方式,不能以孩子刷了多少教辅书、某次考试考了多少分为标准。家长们与其把“双减”政策施行后获得的宝贵陪伴时间再交给教辅书,不如为孩子提供更高质量的陪伴,比如一起阅读、锻炼,甚至是共同做家务,以此来加强亲子沟通,把教学工作交给学校,把时间留给孩子。陪他们扎扎实实走好人生每一步,这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来说更有裨益。
记者:郁婷苈
图片:郁婷苈
视频:郁婷苈
编辑:徐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