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嵩(1166—1243),南宋画家,浙江杭州人。少年时曾为木工,后成为画院画家李从训的养子,绘画上得其亲授,擅长人物、道释,尤精于界画,为光宗、宁宗、理宗时期画院待诏。
其画过许多表现下层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及表现农民劳动生活的场景。
李嵩具有多方面才能,尤其善于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态度,他的《骷髅幻戏图》则以其不易被人理解的深刻的寓意,给中华美术史留下了一个千古画谜。
1.《明皇斗鸡图》

▲《明皇斗鸡图》 纵23.5厘米横21.0厘米
《明皇斗鸡图》绘唐明皇驻马观赏斗鸡的场景。画中唐明皇闲适逸豫,器宇不凡;斗鸡引颈收翅,曲足抬尾,争斗一触即发。全图既绘出了盛唐的歌舞升平,又在云鬓珠翠间藏渔阳鼙鼓,隐天宝之乱。画作以史为镜,传递给当时及后世帝王一个朴素的道理:逸豫可以亡身,唯有居安思危、励精图治,才得国泰民安。
2.《月夜看潮图》
所画为南宋时临安中秋夜观海潮的情形,细致地描绘了钱塘江粼粼江涛,杭州岁岁观潮之乐,堪称观潮书画的杰出之作。
3.《货郎图》
▲《货郎图》纵25.5厘米横70.4厘米
《货郎图》是宋时日常街头巷尾的一个剪影,其间朴实的货郎、安详的妇人、活泼的儿童,神态各异,相得益彰。此作用笔工细、设色淡雅,整体意蕴古朴沉着,显示出画家扎实的写实功力,展现了宋代山乡一派安定祥和的生活图景。
4.《花篮图》
▲《花篮图》 纵19.1厘米 横26.5厘米
《花篮图》绘“隆盛篮”一只,其中满插栀子、蜀葵、石榴、萱草、夜合花五种夏季花卉,群芳争艳,娇媚多姿。在传统文化中,蜀葵因花有五色,象征五行,常与端午节的重要人物钟馗同现;石榴花、栀子花是端午节中用于驱邪的花朵;萱草、夜合花也常与端午节关联。可见,此《花篮图》或为庆祝端阳之作,表达了繁荣鼎盛、圆满富足的生命活力和精神特质。
5.《水殿招凉图》
▲《水殿招凉图》纵24.5厘米横 25.4厘米
古代屋顶形象和细部装饰很丰富,此图为重檐十字脊歇山顶,屋檐两头微微上翘,几条高起屋脊端头有兽头的收束构件,垂脊前端则有仙人、蹲兽装饰。屋顶瓦陇与瓦当、飞椽、套兽绘法皆极细腻,屋顶山花面搏风版相当宽阔,正中安置垂鱼,沿边又有惹草装饰。
图画中屋檐下方阑额上安补间铺作,当心间用两朵,次间各用一朵,完全符合宋代木匠建屋的技术规则,临水殿建在水边或花丛之旁,构造灵活多样。
画上有闸引湖水入渠道,流至宫苑内。建在池沼上的盝顶廊桥,下用地 ,上有排叉柱,柱上架额,额间架梁,是研究宋代桥梁、水闸的宝贵资料。
6.《骷髅幻戏图》
▲《骷髅幻戏图》纵27厘米横26.3厘米
此画看似恐怖,其实整个画面非常祥和欢乐,毫无惊怖,应是一个流动的携家带口的提线木偶(傀儡)艺人的一场演出,主要描写妇女与儿童生活的一个欢乐场景。
宋元时期,骷髅乃是一种习见的关于人的谐谑式隐喻,但随着时光流逝,其比喻义已逐渐被人遗忘,这正是今天人们对此图感到骇异的根本原因。道家的齐物、乐死,佛家的寂灭、涅檗,是骷髅幻戏的思想渊源,该画作就展示了李嵩个人谐谑有趣之格调,并体现了这种思想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