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驾崩,遗诏皇太子朱祁镇即位,临终前宣宗反反复复看了7遍嫔妃殉葬表,最终没有还是把皇后孙若薇剔除了出去,这是源于孙皇后的一句话:“我们的儿子还有救。”
自从朱元璋恢复了嫔妃殉葬制,大明王朝的嫔妃很难有躲过此劫的。孙氏是朱瞻基青梅竹马的爱人,是他不顾群臣反对,背叛礼法,推上皇后宝座的女人。
他爱她,也许更胜过爱自己,因此那一天他问过她:“如果我死了,你愿不愿意为我殉葬?”
若说愿意,我想没有一个人愿意被迫去死,以孙皇后的性格,她不是怕死之人,怕死当初就不会与胡善祥争这个皇后之位了。
她不是怕,她是不甘心就这样死去,想想营养不良,到现在还站不起来的朱祁镇,孙若薇说出了这句话:“我们的儿子还有救。”
孙若薇就是《大明风华》中孝恭章皇后孙氏,我们下面就为了贴合史实,称为孙皇后。
孙皇后幼时随其父孙忠在永城县生活。一日,朱棣的太子妃张氏之母彭城伯夫人,机缘巧合的遇到了小女孩孙氏,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不久彭城伯夫人听说朱棣要给皇孙朱瞻基择偶,她就把10余岁孙氏推荐入宫,放在自己的女儿张氏那里扶养,由张氏教她宫廷礼仪。
为此,经常出入后宫的朱瞻基与孙氏相遇了,二人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一起成长。很快这种两小无猜的感情,发展成了牢不可破的爱情。
朱瞻基与孙氏花前月下,许下了无数次承诺,待他登基之后必封她为后。
1417年,司天监忽然来报,说后星将出现在山东,朱棣随即命太监前往寻觅,结果发现退休在家的前锦衣卫百户,胡荣三女儿胡善祥就是天象所示的后星,于是便诏她入宫。
这明显是个局儿,与前朝钩弋夫人那个局儿,做的一样一样的,奈何天子都愿意相信天降祥瑞,护佑子孙万代,因此朱瞻基大婚之日,因司天监的起奏,济宁胡善祥胡氏册立为正妃。
正史记载,胡皇后非常知书达礼,贤良淑德。但不爱就是不爱,与你好不好没有半毛钱关系,外加胡氏上位四年才给宣宗生下二女,没有子嗣更无以傍身。
1425年5月12日,仁宗朱高炽驾崩,六月十二,朱瞻基继位,是为宣宗。胡氏为皇后。
1427年,孙贵妃终于生下大皇子朱祁镇,这下宣宗终于有了废后的理由,他本来就看不上懦弱善良的胡皇后,但碍于胡皇后并无过错,又不好随便废立,此事只好搁置到次年,朱祁镇立为太子后,胡皇后被迫退位,让给了孙氏做了皇后,是为孝恭章皇后。
前面非非写过,朱元璋的张美人因女儿宝庆公主得以幸免殉葬的命运,到了从孙朱瞻基这里,孙皇后因儿子朱祁镇也逃脱了殉葬的命运。朱元璋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而朱瞻基则是出于真爱,放过了心爱的女人。
但从后世发展来看,朱瞻基当时的这一决定做对了,朱祁镇上位后不知天高地厚的发动了麓川之役,导致国力损失。
1449年,他又一时兴起御驾亲征,攻打日益崛起的蒙古瓦剌部,发生土木堡之变,成为了俘虏。
这一切全仰仗孙太后在朝中运筹帷幄,上蹿下跳的营救这个到处惹祸的儿子。
宫中不能一时无主,为了稳定政局救出明英宗朱祁镇,孙太后联合兵部尚书于谦,大力扶持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朱祁钰为监国,一举配合于谦等人打赢了北京保卫战。
明英宗朱祁镇被迎回朝后,软禁在南宫。没想到朱祁钰是个短命鬼,在他病重之际将石亨召到病榻前托孤,石亨当时满口答应,过后却打起了小算盘,他找到右都督张鞁和宦官曹吉祥,商议不如发动政变拥立“太上皇”朱祁镇重新复位,成功之后他们必是功臣,得以享受荣华富贵。
曹吉祥觉得此事可行,于是就去找孙太后。给自己儿子复辟,孙太后自然支持,当下他们又找了司天监夜观天象,据说紫微星变,帝星已见移位,此事干就要趁早。
1457年正月十六当晚,徐有贞、石亨、杨善和王骥等人与曹吉祥张鞁军队汇集,一行人打着瓦剌骚扰边境的借口进京,石亨拿着皇城钥匙开道下,大队人马从长安门直接进入皇城。
是夜,趁大臣们熟睡之际,朱祁镇等人从南宫出,长驱直入的进入了皇宫,守护的士兵们见太上皇临朝也不敢问,就这样一行人将朱祁镇扶上了奉天殿宝座。
朱祁镇真的应了当初孙皇后的话:“我们的儿子还有救…”再次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只可惜在这场政变中,于谦这位文武双全,刚正不阿的功臣被污蔑诛杀。
孙皇后在儿子废立中,稳定大局,保持中立,正是她同意于谦的主张,保京师,禁止贵族南迁,且深明大义的在关键时刻推举吴妃的儿子朱祁钰上位做皇帝,这才稳住大明江山,迎回了自己的儿子朱祁镇。
她维稳隐忍,朱祁钰在废朱见深立自己儿子为太子之时,她深居简出,低调内敛的保护着儿孙一脉。朱祁钰终是没那个命,儿子和妻子均早亡。
孙太后终于守的云开见日出。《明史·列传第一·后妃》:石亨等谋夺门,先密白太后。许之。英宗复辞,上徽号曰圣烈慈寿皇太后。明兴,宫闱徽号亦自此始。天顺六年九月崩,上尊谥曰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合葬景陵,祔太庙。#明朝果然很有料#
参考资料:《明史》《明史·列传第一·后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