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价值投资者开始反思价值投资?这几年,很多出名的价值投资者业绩不行。很多人应该看过《憨夺投资者》这本书。他的作者莫尼什•帕

价值投资者开始反思价值投资?

这几年,很多出名的价值投资者业绩不行。

很多人应该看过《憨夺投资者》这本书。他的作者莫尼什•帕伯莱是经典的价值投资者,这几年因为业绩不行,号称要转型。

他去年的股东信就后悔,长期持有一个牛股的收益,远远超过不断的换股。他后悔自己提早卖掉了曾经重仓持有的法拉利这个汽车股,如果拿到现在,就这个股票,他能赚的钱就远远超过他现在的资产。

巴菲特本人说过:

“只要在邮件信箱里看到霍华.马克斯的投资备忘录,我会马上打开阅读!”

霍华德·马克斯已经开始反思价值投资:

“与上世纪50、60年代不同,现在的一切似乎每天都在变化。很难想象一家公司或行业在未来几年既不会成为颠覆者,也不会被颠覆(或两者兼而有之)。

如果有人认为,今天榜单上的所有领先的成长型公司在五年或十年后仍将存在,那么他很有可能被证明是错的。

对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存在新的世界秩序。像“稳定”、“防御”和“护城河”等词在未来将不再那么重要。许多投资将需要比过去更多的技术专长。

而基于昨日故事必将在明日重演这一守旧思维进行的投资将会受到市场越来越严格的审查。”

很显然,霍华德·马克斯已经察觉到了,现在的世界进化迭代速度远远超过上个世纪的工业时代。而“稳定”、“防御”和“护城河”其实是变化缓慢的工业时代的特征。

价值投资本质上是线性思维,强者恒强,马太效应。也就是霍华德·马克斯所说的”昨日故事必将在明日重演“。进化速度越快,已经积累的竞争优势被淘汰的速度越快。

那么,是否竞争优势完全不重要了呢?那也不对,竞争优势还是很重要,但是含义已经变化了。

思维保守的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看不上特斯拉这个新物种,这是理所当然的,而特斯拉的老板马斯克也看不上巴菲特的老古董思维。

2018年,双方在网络上就护城河问题打过口水战。

Musk说过这样的话:

护城河迟早被敌人攻破,守是守不住的,要以攻代守。创新的速度才是企业真正的竞争优势。

马斯克的哲学是第一性原理,他多次说过制造业的产品都可以重新发明,只有原材料是不可复制的,制造工艺本身完全可以颠覆。

基于这种假设,那么就可以推论,竞争对手迟早可以赶上你,你唯一的优势就是比对手更快的去创新,所以竞争优势是动态的,而传统意义上的护城河是静态的。

另外一个不鸟巴菲特护城河理论的人,是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互联网浏览器之父,“软件吞噬世界”理念的创始者。

“蒂姆:“你会投资喜诗糖果公司吗?”

马克:“不会,绝对不会。而且每当我听到类似喜诗糖果公司的事情时,我都想找一家新的超级食品糖果公司,证明他们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跟他们完全相反。从本质上说,巴菲特是在赌变化不会发生,而我们是在赌变化会发生。当他犯错误时,他犯错的原因是他没有预料到事情会发生变化;当我们犯错误时,我们犯错的原因是事情的变化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上文的对话发生在蒂姆·费里斯(Tim Ferriss)和马克·安德森之间。

本质上来说,巴菲特所说的竞争优势,更适合于工业时代的经济。

互联网时代的竞争优势相比工业时代的竞争优势已经有所变化。互联网更讲究需求侧规模经济(网络效应),而网络效应最主要的来源之一是先发优势。谁先创建网络生态,谁就赢家通吃。互联网更讲究迭代速度,软件发布恨不得天天发布更新。

这也是马斯克的主要理念,创新速度高于一切。所以,马克·安德森和埃隆·马斯克的理念是异曲同工的。

本质上,电动汽车就是一个大号的电脑。电动汽车的智能化比起电动化更加重要。而智能化需要的是芯片和软件。而半导体芯片和软件的迭代速度是远远超过机械(发动机)和电子电气(电机)的。

唯一的竞争优势就是比对手更快的去行动,去迭代,不给自己设限,在尽可能宽广的范围内搜寻可能出现的创新。

那么,新时代巴菲特的思维就完全没有用武之地了吗?显然不是的。巴菲特投资的苹果就是他的护城河思维在新经济时代的完美代表。

苹果最厉害的是有需求侧的规模经济优势,也就是网络效应。因为苹果占据了操作系统这个制高点,自己独家占据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

其次,苹果有供给侧的规模经济优势,因为它的单品销量最大,对手如果用机海战术,那么规模优势肯定是比大单品差的。

苹果占据了芯片和软件制高点,可以到处跨界打劫,传统的耳机已经被他颠覆了,传统的手表也已经被他颠覆了。很快,传统的汽车他也要来抢肉吃。

只可惜,苹果这样的公司太稀缺了。它是少数新经济领域的老古董,而且是护城河超级强大的老古董。

总结一下,在商业环境变化迅速和跨界竞争不断涌现的新时代,我们对投资思维的理解也要与时俱进。价值投资方法依然有效,但也要拥抱新的投资思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