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暗夜中勇敢地追求光明

作者:作家沙金成

——记东北沦陷时期诗人杲杳

杲杳是东北沦陷时期一位诗人的笔名,这两个生僻字发音gao yao,释义:日在木之上为杲,光明也;日在木之下为杳,幽暗也。联系诗人生活在“荆天棘地”的日伪时期,取这样的笔名,显然是有深意的。

在暗夜中勇敢地追求光明

杲杳,原名高德生,曾用名高也平、高也登、高再天,笔名有果奋、洒滑、飒划等,1917年出生于辽宁西丰高丽墓子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不满一岁丧父后,家境陷于贫困,直到1931年14岁了他还没有上学。经族人与亲友的说服,祖父始准其入小学读书。好在他发愤学习,成绩优良,全县会考考了第一名,老师和朋友都乐于资助他,执导读完四平师范中学毕业。这期间,他爱读民族英雄、爱国志士的传记,以及进步文学,并开始热爱文学,与飞尘、里雁、李妹等人研习诗文。1935年起,他开始在《明明》、《满洲新文化月刊》、《兴满文化月报》、《抚顺日报》、《大北新报》、《泰东日报·文艺周刊》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等作品。1939年在长春师范学校读书期间,他的诗集《口笛》由益智书店出版,受到文坛注意。1940年杲杳到抚顺

在暗夜中勇敢地追求光明
在暗夜中勇敢地追求光明

这本诗集现在在孔夫子旧书网售价高达万元

任中学教员,与詹靖国合编《抚顺日报》文艺副刊。其间,他们联络黄福绵等人秘密从事抗日反满活动。同

年夏,他在长春与一些爱国学生组织了一个“左翼读书会”,后到抚顺以小学教员为掩护开展反满抗日宣传活动。1941年12月30日,“左翼读书会”破获,他被逮捕关押在伪长春监狱。在狱中,他在墙壁上刻下一首诗《势力》:“高低水激浪,疏密气动风。群力可夺天,独夫梦不成!”表达了绝不屈服的意志。1943年日伪当局才做出判决,判处杲杳十年徒刑。

1945年日本投降后,杲杳获释。1946年他与陈树满在长春合办《今日东北》杂志,并先后任六、七家报社、通讯社的记者,在长春《中报》、《湘潮报》、《新生报》、《工商报》等发表作品。由于他经常发表揭露国民党官员贪污腐败的报道,生命受到威胁。

新中国成立后,杲杳改名高也平,在长春市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长春市十二中学、三十九中学任教。在1957年反右斗争中,他被划为右派分子。1966年“文革”开始后,他的精神再次受到沉重打击,肉体也遭受摧残,还被下放到长白山区劳动改造。十年动乱结束后,落实政策,他在1979年获得平反。离休后,他曾在工人职工大学任教。

认识杲杳,大约在1984年初,当时我在长春日报副刊做编辑、记者。好像是山丁先生介绍的,说他居住在长春,是30年代后期、40年代初期很有名的进步诗人。我曾到他家拜访,记得他的身材虽然瘦削,但是精神状态很好,很难想象他曾坐过敌伪的监狱,又遭受历次政治运动的打击。由于报社的工作十分紧张,我对东北作家的研究只能见缝插针,原计划写杲杳的文章迟迟没有动笔。1985年初,我们报社创办了《长春君子兰报》,由于缺少办副刊的人手,到了5月就把我调过去担任编辑。有一天,杲杳拄着手杖来到报社,还送来一首诗《赞兰中君子》。诗人宝刀不老,诗歌写道很有意境,我很快就编发了。交谈中,我得知他在1984年7月突然患脑血栓,导致半身不遂。

几个月后,由于外部环境的压迫,《长春君子兰报》停刊,我又回到日报编副刊。副刊有个重点栏目“我爱长春”,沈阳日报副刊的朋友告诉我,现居抚顺的老干部、老作家张烈曾在长春生活工作过,可以联系他。

在给我的第一封回信中,张烈提到了杲杳:“高德生同志,被日寇判处十二年徒刑,日本投降后,方从吉林监狱出来,今日他在长春,已退休。”原来他们也相识。1986年初,我因稿件事宜再次写信给张烈,信件被退回,我便请杲杳转寄。尽管他当时身体很差,仍然热心地伸出援手。在他的帮助下,我与张烈又恢复了联系。

1987年1月21日,杲杳因食道癌扩散在长春病逝,享年70岁。这个消息是我间接听说的,当时心情十分沉重,很想找出他的作品读一读。可是,他的成名作《口笛》早已绝版,可以找到的只有在《东北文学研究史料》第四辑重新发表的旧作小说《立点积》。在这篇发表与1941年的小说中,作者用大胆的写实笔法直白披露了日伪统治下的东北人民的生活困境:过生日想买面擀面条的愿望都无法实现,只能吃煎饼;通过老师间的对话,说出中国人不准吃大米,否则就会坐监牢;还写到主人公妻子回家路上每天被查验通行证……这些,怎么能瞒得过日本书报检察官及其雇佣的汉奸文人的眼睛呢?然而,作为一个有良知的诗人,杲杳没有惧怕,而是用自己的笔与入侵的敌寇抗争,在暗夜中勇敢地追求光明!这,是应该被历史牢记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