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面对价格飙升:“油价保卫战”能否速战速决?

作者:东方财经杂志
面对价格飙升:“油价保卫战”能否速战速决?

文:胡后法

国际油价持续居高不下,成为近来全球经济界关注的焦点。春节期间,全球原油价格显著走高。2月4日,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2.16美元,收于每桶93.27美元,达到7年来最高。长期跟踪国际原油市场的专家普遍认为,2022年的国际原油价格将保持强劲上升势头。这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将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据接受路透社调查的43名经济学家和分析人士的预测,今年布伦特原油的平均价格将达每桶79.16美元。这一结果普遍高于之前的预测。美国今年的原油价格将达76.23美元。但业内专家认为,这一价格预测太过保守。据英国经济学人智库认为,鉴于市场供应的紧张程度,今年油价肯定会升至每桶100美元以上。美国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公司对2022年国际油价的估计也是每桶超过100美元。

目前,经合组织国家的原油库存已处于多年来的低点,因而寄希望于产油国能尽快提高产量,以满足市场的原油需求。但是,人们高估了产油国的生产能力。实际上,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国并不能按照配额生产原油。据欧佩克官员透露,目前拥有闲置产能的国家并不多,只有沙特等少数几个国家尚有增加产量的能力。多数成员国的产能已达到极限,有的成员国连规定的产量指标都难以完成,如伊拉克上月的原油产量就远远低于所获得的产量配额。产油国如扩大产能,一方面不可能马上产生增产效应,另一方面需要增加大量投资,这反过来又将诱发油价的进一步上升。

面对价格飙升:“油价保卫战”能否速战速决?

石油输出国组织多数成员国的产能已达到极限。

就目前原油的供给侧而言,欧佩克成员依然是全球石油的主要供应国,其市场占有率超过40%。欧佩克日前开会决定,继续执行小幅增产的计划,不准备响应消费国呼声而大幅增产。本次油价上涨已引起各国高度关注,美国、印度和欧洲主要国家近来一再要求产油国增加产量,以促进在摆脱新冠疫情后全球经济的快速复苏。

但是,欧佩克坚持每月增产40万桶的计划。欧佩克认为,当前油价飙升的原因在于消费国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减少了对石化能源的投资。而美俄关系紧张等地缘政治因素也对油价上升起到了“火上加油”的作用。加上作为原油主要产区的中东地区近来危机不断,如也门胡塞武装对欧佩克第三大产油国阿联酋首都发起的袭击,使国际油市“雪上加霜”。

与人们的预期不同,全球范围内的新冠疫情虽然还在不断蔓延,但并没有影响国际市场对原油的需求。去年第四季度,全球日均原油需求增长了110万桶。而随着疫情的逐渐缓和,原油需求的更加坚挺将是预料之中的趋势。

面对价格飙升:“油价保卫战”能否速战速决?

随着疫情的逐渐缓和,原油需求的更加坚挺将是预料之中的趋势。

油价上涨虽然对产油国带来增收效应,但却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因此国际社会普遍希望未来油市能基本保持平稳,尤其美欧国家更是不愿看到油价暴涨。为此,美国去年以来频频出台抑制油价的措施,拜登政府一直试图与欧佩克接触,共商石油的增产保价问题。美国还两次释放石油储备,以稳定油价。

人们注意到,中国、日本、英国、印度、韩国等石油消费国也都加入了释放石油储备的行列,这说明保持石油市场的稳定、防止油价暴涨符合多数国家的利益,也有利于推动全球经济复苏。虽然释放储备对打赢“油价保卫战”不大可能发挥决定性作用,但可以对国际油市起到一个积极信号的作用,表达石油消费国遏制油价的姿态和决心。

面对价格飙升:“油价保卫战”能否速战速决?

拜登宣布释放石油储备。

美国之所以率先遏制油价飙升,主要是出于遏制通胀的需要。虽然美国已基本实现石油自给自足,对原油并无进口需求,但美国为了拯救经济,近年来大肆推行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疯狂印钞,导致美国通胀居高不下,遏制通胀已成为困扰拜登政府的主要经济难题。而全球石油交易主要以美元为基础,如果任由油价暴涨,势必加剧美国的通胀压力。

然而,从目前看,美国和其他石油消费国短期内似不大可能打赢这场“油价保卫战”,因为导致当前国际油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不会很快消除。尤其是如果乌克兰危机继续发酵,引发美俄军事对峙,西方加大对俄制裁,俄石油输出大幅下降,届时油价飙升更将无人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