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五次恶战见证同生共死兄弟情:鲁智深发怒如疯虎,武松急眼吓煞人

很多人都说梁山好汉之间并没有桃园结义一般的义气,甚至连贾家楼四十六友也不如:及时雨宋江毒死了黑旋风李逵,笑面虎朱富迷晕了师父青眼虎李云,李逵杀了一丈青扈三娘全家还要斧劈入云龙公孙胜的老母……

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玉麒麟卢俊义、霹雳火秦明被宋江吴用坑得家破人亡,圣手书生萧让、玉臂匠金大坚、神医安道全都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这些人之间即使没有仇深似海,也不可能情同手足。

五次恶战见证同生共死兄弟情:鲁智深发怒如疯虎,武松急眼吓煞人

再黑暗的角落也会有光明,再冷酷的环境也会有温暖,在梁山这个薄情寡义甚至忘恩负义的罪恶渊薮,也有能让人感受到光明与温暖的同生共死兄弟情,比如发怒的鲁智深势如疯虎,急眼的武松能吓煞人,都是云天高谊的完美展现——咱们今天的话题,就是通过五次恶战,来看看鲁智深和武松这对好兄弟、好搭档,如何把兄弟的安危看得比自己的生命和虚名还重要。

鲁智深和武松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视功名利禄如粪土,对金钱也不屑一顾:鲁智深借钱也要救助金家父女,缴获瓦罐寺金银一点没要,又把自己从桃花山顺来的酒器分给了史进一半;武松打虎得到一千贯赏钱全部分给了猎户,在蜈蚣岭搜集到的一二百两金银,也送给了素不相识的落难女子。

五次恶战见证同生共死兄弟情:鲁智深发怒如疯虎,武松急眼吓煞人

鲁智深和武松是梁山仅有的三五条好汉之二,而他们之间的情义,也真可感天动地——他们都可以为对方付出生命,而且也真救过对方性命。

鲁智深武松第一次并肩作战,是在东昌府之战中,那一次鲁智深一不小心着了道:“一石子正飞在头上,打得鲜血迸流,望后便倒。”

鲁智深受伤倒地,武松急红了眼:“张清军马一齐呐喊,都抢将来。武松急挺两口戒刀,死去救回鲁智深,撇了粮车便走。”

五次恶战见证同生共死兄弟情:鲁智深发怒如疯虎,武松急眼吓煞人

武松救鲁智深,是冒着生命危险的:张清军马众多,而且还有飞石偷袭,武松也随时可能被撂倒,但是“鲁大哥”受伤,急眼的武松可没时间考虑那么多,他的眼里只有鲁智深一人,他拼死杀入再杀出重围,连粮车都不要了。

武松为了鲁大哥可以不顾自己的安危,鲁智深为了成全武二兄弟,也宁肯放弃到手的赫赫战功——在破辽国和征方腊的两次战斗中,鲁智深都把功劳让给了武松。

兀颜统军设下混天象阵,鲁智深领着武松等六员头领攻打辽兵太阳阵,斩杀御弟大王耶律得重的功劳,鲁智深让给了武松;在征方腊的苏州之战中,鲁智深赶鸭子,武松杀鸭子,那只鸭子名叫三大王方貌:“小巷里又撞出鲁智深,轮起铁禅杖打将来。方貌抵当不住,独自跃马再回府来。乌鹊桥下转出武松,赶上一刀,掠断了马脚,方貌倒攧将下来,被武松再复一刀砍了,提首级径来中军,参见先锋请功。”

五次恶战见证同生共死兄弟情:鲁智深发怒如疯虎,武松急眼吓煞人

这两次恶战,鲁智深从不与武松争功,这是一个好大哥应该做的事情,而二弟武松也对鲁大哥的安危极度挂心:在鲁智深与宝光和尚邓元觉打得难解难分之际,一向自视甚高的武松放下身段,抽出雪花镔铁双戒刀要俩打一个——能让武松把江湖规矩和面子踩在脚下的,也就是鲁智深一人而已:“行者武松见鲁智深战宝光不下,恐有疏失,心中焦躁,便舞起双戒刀,飞出阵来,直取宝光。宝光见他两个并一个,拖了禅杖,望城里便走。”

鲁智深的武功当然不输邓元觉,正所谓事不关心关心则乱,武松可不想让鲁智深涉险,宝光和尚看见红着眼睛杀过来的武松,也是胆颤心寒,只能掉头就跑,那个不知死活的贝应夔却当了替死鬼:“武松闪个过,撇了手中戒刀,抢住他枪杆,只一拽,连人和军器拖下马来。嗝察一刀,把贝应夔剁下头来。鲁智深随后接应了回来。”

五次恶战见证同生共死兄弟情:鲁智深发怒如疯虎,武松急眼吓煞人

武松之所以敢在敌军冲杀过来的时候丢了刀去抓枪,就是因为跟鲁智深心有灵犀配合默契——有鲁大哥在后面照应,敌人纵有千军万马,又能奈我何?

鲁智深顶住了以雷霆万钧之势冲过来的骑兵,把武松接了回去——这要是换做李逵,早就连滚带爬地跑回去了。

笔者说李逵欺软怕硬,有一些人表示反对,但是我们看完鲁智深与武松并肩作战的过程,再回过来看看李逵在副手被杀时有多怂,那就什么都明白了:石宝一刀把鲍旭砍做两断,项充、李衮把已经吓傻的李逵“急护回来”,他脱险之后才哭出声来(哭奔回寨);李衮被乱箭射死,项充被剁做肉泥,李逵抱着脑袋逃入深山,最后是“花荣、秦明、樊瑞三将,引军来救。杀散南军,赶入深山,救得李逵回来(李逵差点被人追上杀掉)。”

五次恶战见证同生共死兄弟情:鲁智深发怒如疯虎,武松急眼吓煞人

在那次恶战中,李逵被方腊军赶入深山差点挂掉,鲁智深也“赶入深山”,但他那是在追赶敌人——武松身负重伤,一向对敌将能生擒就不打死的鲁智深,此时急怒攻心势如疯虎,一定要杀几个人才能出了胸中恶气。

包道乙那口玄天混元剑从半空中飞下,正砍中武松左臂,武松失血过多当场晕倒。“却得鲁智深一条禅杖,忿力打入去。救得武松时,已自左臂砍得伶仃将断,却夺得他那口混元剑。”

这段描写十分真实:武松虽有“天人”之称,但毕竟还是肉体凡胎,受了那么重的伤也会晕倒,并不能在动脉血如喷泉而不包扎的情况下“单臂擒方腊”——用不上两分钟,血就流干了。

五次恶战见证同生共死兄弟情:鲁智深发怒如疯虎,武松急眼吓煞人

武松晕倒,鲁智深狂怒之下也忘了包道乙的飞剑有多厉害,不但救了武松,还将那把妖剑抢在手中,这是典型的不要命打法,包道乙胆颤心寒之下也不能作法,只能脚底抹油开溜,而鲁智深则不依不饶地对夏侯成展开了追杀。

鲁智深经过智真长老点化之后,已经很少杀人,武松受伤激发了鲁智深压在心底多时的杀机,他将夏侯成追上一禅杖拍死,连智真长老“逢夏而擒”的叮嘱也忘了:“洒家在乌龙岭上万松林里厮杀,追赶夏侯成入深山里去,被洒家杀了。贪战贼兵,直赶入乱山深处……”

五次恶战见证同生共死兄弟情:鲁智深发怒如疯虎,武松急眼吓煞人

这五次恶战,让我们看到了发怒的鲁智深和急眼的武松有多可怕,同时我们更看到了这兄弟二人的交情有多铁、这二人的表现有多可敬——鲁智深有武松这样的兄弟,武松有鲁智深这样的大哥,这一辈子也真值了。

鲁智深和武松都选择了六和寺做归宿,我们有理由怀疑:鲁智深是借坐化之名隐居,武松之所以拒绝回京受封,也是要与他的鲁大哥终生相伴。

说鲁智深“火遁”诈死埋名,只是笔者一个美好的愿望,熟读水浒原著的读者诸君或许还有更高明的见解,这里要向诸君请教的,是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还有谁像鲁智深武松那样重情重义同生共死?如果评选梁山义气英雄,除了数一数二的鲁智深武松之外,还有哪几位好汉能位列第三第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