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楠楠自语」最冷的枪和最热的血

作者:安徽网

春节档快结束的时候,档期评分最高的《狙击手》终于显出了一点逆袭的势头,上映三天才勉力过亿,到10号,《狙击手》已经开始冲击4亿,《长津湖之水门桥》更是已经突破30亿,成为中国影史第14部30亿俱乐部成员。《长津湖之水门桥》和《狙击手》是打开朝鲜战争题材的两种方式,一个大景别,一个小切口,一个枪林弹雨不计成本,一个枪枪致命惜弹如金。

《水门桥》相比前作是有进步的,那就是对刻意抒情和尴尬搞笑的克制,强化表达志愿军战士的牺牲精神和精神信仰,已经公开的信息是,《水门桥》主要是徐克导演操刀完成,你能明显感觉到,虽然是武侠片大师级导演,战斗场面确实不像上部那么拼命想展示志愿军的武功——尤其是不再打飞机了。节奏更加紧凑,效果很明显,因为从头到尾就一件事,炸桥。两个半小时就在做这么一件事,炸桥,炸桥,炸桥。开门见山话不多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情节中强化了美军的智力,虽然是浮光掠影的小计谋,这一点很好,因为一个强大的对手才能更加彰显胜利的含金量。

「楠楠自语」最冷的枪和最热的血

在场面这一点上,徐克的战争场面走了和林超贤拍摄大场面的风格,对于只在过年去电影院看个电影的观众而言,绝对值回票价。但两个半小时一直在炸桥,确实也看得有点累。这个可以类比魏翔“不太冷静”的喜剧风格,开始绝对是惊喜,看久了有点疲惫。

确实还有一个问题,太多惨烈的镜头,太多灰飞烟灭的场景,包括坦克碾压战士的场面,大过年的,确实有很多孩子坐在电影院。这确实有点悖论,因为战争的残酷是不言而喻的,像《拯救大兵瑞恩》的登陆战和《血战钢锯岭》的众多场面,电影分级多年未果,优秀战争电影解决这个悖论的方法,起点是找准那个战争电影的立足点:反战。所有战争题材的影视剧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反战,在这个问题上,《长津湖之水门桥》加大了这方面的努力。当然,最后只有马万里站在那里,本身就已经是在反战了。

七连剩下一个万里,五班剩下一个大永。

其实从戏剧难度上来说,《狙击手》的故事架构,拍起来更难,冷枪和热血对上了,容易哭的战士变得不那么容易哭了。两部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最后活下来的都是一个小战士,中国的编剧有点意思。相比较两部《长津湖》而言,《狙击手》里的美军要稍微正常一点,射击水准也拔得很高。据张艺谋说,志愿军这边是自己导的,美军那边是英语更好的张末导的,出来的结果是:五班群戏稳健,尤其是章宇再次展现了自己实力派的演技。最大的问题是,看上去并不高级的“子弹时间”过于频繁的使用,有点尴尬;美军方面开始还行,我一看这带头大哥不是小视频红人曹操嘛,果然演技差点意思,而且最后美国狙击小队明显情绪管理失控,一群本该最冷静的资深狙击手,分分变得歇斯底里,集体亮出大反派的面目,这就有点跳戏了。

「楠楠自语」最冷的枪和最热的血

客观讲,往后再有中国导演拍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长津湖》和《狙击手》在两条重启此类题材的道路上,尤其是与《上甘岭》和《英雄儿女》等老经典比,确实竖起了两个新的界碑,因为这个题材确实不好把握,尤其在影迷欣赏水准都在提升的年代。你再怎么不喜欢《长津湖》,也不能否认,纯粹从战争场面来说,它已经在硬件上达到一个高度了。我觉得大部分人如果将两部《长津湖》连场看完,视听享受有可能会变得略显疲惫,原因不是不够,而是多了,有时候少就是多;而《狙击手》横刀立马在讲故事的隘口,和满屏炸裂相比,狙击手题材素来是战争题材的另一块试金石——譬如让雅克阿诺和裘德洛合作的那部2001年的《兵临城下》。双管齐下,一个春节档给一个题材定起非常高的调。

右手最热的血,左手最冷的枪。

蒋楠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