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屏都在说谷爱凌她家教育得好,然后各种夸她妈妈会培养。
我觉得谷爱凌的成功有60%是因为基因好,40%才是教育。
她母亲谷燕90年代就在华尔街做风险投资,在国内毕业于北大化工系,美国毕业于斯坦福,高智商高眼界。
她父亲比较神秘,前阵子辟谣说不是谷歌第五名元老,但以她母亲的智慧和眼光,断然不会选太差的。

所以不是什么偏见,人一出生就不平等。
一副好皮囊加上一个好脑子,还有个特别聪明能干、开通会教育、财力雄厚的好妈妈,本来就赢在起跑线。
这些天生硬件就比普通人强的人,软件配置得特别高级,家庭教育一般人家实现不了。
麻雀跟老鹰能比?
起点好了,孩子的自律内驱力、喜欢解决困难、不断挑战高难度的乐趣种下了,之后就是看着小鹰往很高的方向飞翔了。
谷爱凌小时候问她妈妈世界上最好的大学是哪所?
她妈毫不犹豫地推荐了最好也最难考的斯坦福,后续谷爱凌果然考上了该校(满分1600分,她因为迟到了“只”拿了1580)。
这类人既聪明又刻苦还很有规划,所以有能力去挑战高难度的事情。
而体育是强健体魄的必需品,体育越好,精力越充沛,人生这场冲浪就可以玩得越爽。
到了参加冬奥会的时候,谷爱凌已经在自我控制和不断挑战与实现一个个人生目标后有了信心,所以才会勇敢地逆了母命“守住银牌”,完成1620度旋转得到金牌。
我前天跟一个朋友聊天,说到那些成功的高层,发现一水儿的都是“脑子转得特别快,身体特别好,可以经常不睡觉还像打了鸡血似的”。
而我们普通人则是“必须要到点睡觉、不能熬夜、开会超过四小时脑子就昏了”.......我们不能仅仅以睡觉这一项跟谷爱凌看齐就以为她跟我们是同类。
以下是谷燕1998年的专访,从里面可以看到她本来就胆大心细,眼光超前,绝对是精英中的战斗机。
看到这里大家会不会觉得没希望了,我们起点本来就不高,娃也不努力,催一下才动一下,没奔头了?
其实我觉得也不必那么悲观,虽然我们普通人硬件也就那样了,但是我觉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360行行行出状元。
谁也不知道咱祖上有什么特别拉风的手艺,没准就蕴藏在孩子的天赋里,这种天赋可能不明显,但是二十年后,可能也会成为一门吃香的技艺。
也就是多理解和栽培孩子真正兴趣所在的那一方面,目光放长远一点,别计较眼前得失,让他起码有一技之长。
拒绝对孩子期望过高,让孩子争取有始有终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在实现小目标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另外就是全家人一起多运动多锻炼,拥有一个好的体魄,才能支持我们平凡人有精力活好,做好我们想做的事情。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
当可爱的小仓鼠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