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追寻父亲的足迹

作者:杨森林文集
追寻父亲的足迹

包家库伊

宝霞(包家葵女儿)

说实话,小时候,他对父亲包家奎的了解是肤浅的,对父亲的感情是被理解的。

1988年秋天,我失去了与大学的臂膀,随着招聘热潮,我没有直接重读银川,一家知名企业作为纺织工人。好日子不长,企业倒闭、下岗、失业。1998年7月,我怀上了父亲,"女性在经济上是独立的,人格是可以独立的;一个没有文凭的人并不可怕,但必须学会"邓顿"的教诲术,去银川市各地红玫瑰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美容院,先后开店做生意。作为妻子,作为母亲,在世后,生活坎坷不平,半百多年后,只有深深体会到慈爱的父亲的憧憬,才感受到慈爱如山一样的真谛。

这一年,父亲离开我们近5年,有时候,看着父亲留下的一枚勋章、一张证书、一件遗物,听着亲朋好友一声问候,一句赞美,一句叹息,就让父亲想起了无穷无尽的思念,心里不禁回到了富饶美丽的中宁国度, 回到童年的记忆,回到父亲的怀抱,回到那个温暖的童年。情感造就了它,激励我去寻找父亲一生的朋友、同学们,追随父亲的脚步,回忆起激情燃烧的岁月奋斗,难以放弃家庭的感情,以安慰父亲在天上的精神,回报朋友和家人的爱。

2020年冬天,我回到中宁县,到教育局查考父亲的档案。听父亲说,他刚到中宁,和天津是两个世界,街道是一条土路,从南到北只有2英里,从东到西只有2英里,都是农村,不是一栋楼。60多年过去了,中宁县已成为一座高楼大厦,汽车水马龙、商店、热闹非凡。

来到东大街,县政府大楼宏伟壮观,广场矗立在"中国最佳住宅示范城市"的广告牌前。走进县教育局5楼,接待了我原名明沙中学84名文科班毕业生,那年县文科院、陕西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又回到明沙中学任教20多年的张伟斌老师。这曾经是父亲学生加同事的家乡,在明沙中学跟父亲一起,曾经在学校家养菜鸡,闲暇时喝酒聊天,现在负责教育系统档案管理。我一到,张先生就很开心,8:30按照约定的时间从银川我还没有到,张先生一直有他父亲的档案序列号来找我等我。我仔细看了看父亲的档案,查了一下,收集了相关信息。

历史专业毕业的张先生,对中宁县的教育史有清晰的把握,熟悉那些老教师的经历,并告知我马立顺(明沙小学退休教师)、毕德清(曾在中宁二世任教两年)的联系方式和地址。 王春祥、任天慈、朱万仓、万昌、袁洪涛等,并说我可以从他们父亲那里得到更多的信息。(未完成,待续)

(特别感谢陈雪峰的校友对本文的修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