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追尋父親的足迹

追尋父親的足迹

包家庫伊

寶霞(包家葵女兒)

說實話,小時候,他對父親包家奎的了解是膚淺的,對父親的感情是被了解的。

1988年秋天,我失去了與大學的臂膀,随着招聘熱潮,我沒有直接重讀銀川,一家知名企業作為紡織勞工。好日子不長,企業倒閉、下崗、失業。1998年7月,我懷上了父親,"女性在經濟上是獨立的,人格是可以獨立的;一個沒有文憑的人并不可怕,但必須學會"鄧頓"的教誨術,去銀川市各地紅玫瑰職業技術學校學習美容院,先後開店做生意。作為妻子,作為母親,在世後,生活坎坷不平,半百多年後,隻有深深體會到慈愛的父親的憧憬,才感受到慈愛如山一樣的真谛。

這一年,父親離開我們近5年,有時候,看着父親留下的一枚勳章、一張證書、一件遺物,聽着親朋好友一聲問候,一句贊美,一句歎息,就讓父親想起了無窮無盡的思念,心裡不禁回到了富饒美麗的中甯國度, 回到童年的記憶,回到父親的懷抱,回到那個溫暖的童年。情感造就了它,激勵我去尋找父親一生的朋友、同學們,追随父親的腳步,回憶起激情燃燒的歲月奮鬥,難以放棄家庭的感情,以安慰父親在天上的精神,回報朋友和家人的愛。

2020年冬天,我回到中甯縣,到教育局查考父親的檔案。聽父親說,他剛到中甯,和天津是兩個世界,街道是一條土路,從南到北隻有2英裡,從東到西隻有2英裡,都是農村,不是一棟樓。60多年過去了,中甯縣已成為一座高樓大廈,汽車水馬龍、商店、熱鬧非凡。

來到東大街,縣政府大樓宏偉壯觀,廣場矗立在"中國最佳住宅示範城市"的廣告牌前。走進縣教育局5樓,接待了我原名明沙中學84名文科班畢業生,那年縣文科院、陝西大學曆史系畢業後又回到明沙中學任教20多年的張偉斌老師。這曾經是父親學生加同僚的家鄉,在明沙中學跟父親一起,曾經在學校家養菜雞,閑暇時喝酒聊天,現在負責教育系統檔案管理。我一到,張先生就很開心,8:30按照約定的時間從銀川我還沒有到,張先生一直有他父親的檔案序列号來找我等我。我仔細看了看父親的檔案,查了一下,收集了相關資訊。

曆史專業畢業的張先生,對中甯縣的教育史有清晰的把握,熟悉那些老教師的經曆,并告知我馬立順(明沙國小退休教師)、畢德清(曾在中甯二世任教兩年)的聯系方式和位址。 王春祥、任天慈、朱萬倉、萬昌、袁洪濤等,并說我可以從他們父親那裡得到更多的資訊。(未完成,待續)

(特别感謝陳雪峰的校友對本文的修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