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才子写婚联“司月二大旦牛住了”,每个字加一笔后,新娘羞红脸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

作者:母静怡的故事

才子写婚联“司月二大旦牛住了”,每个字加一笔后,新娘羞红脸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对联是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者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也叫作楹联,多是古代悬挂于房屋之上,明代开始,才有了对联这个称呼,其是一种对偶文学,是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与书法美妙结合,是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形式。

传说,对联始于五代后主孟昶,他在寝室写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

骈文和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其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特点,对联所用句式因此多种多用,根据句式不同,其标准宽严也不同,平仄要求有重有轻。

对联的平行对称,与哲学中所谓的“太极生两仪”,世间万物相互对称的思想本质极为相通,中国对联的哲学渊源和民族文化心理,就是阴阳二元观念,是古代人的世界观基础,也是他们的思维方法,但如今我们已经跟这种观念相距甚远。

对联以简洁优美的文字描绘美好景象,以抒发人们的愿望和期盼,千百年来,更是有许多文人雅士投入其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更是一种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艺术文体。

在对联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婚联,是人们用来祝贺他人结婚所题的对联,亲友馈赠婚联,是非常隆重有意义的,主要是为了赞颂两人结合的完美,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对新人的美好祝福等。

一般来说,婚联撰写要少几分陈词酸腐,多几分喜气诙谐,曾经在一对新人的婚礼上就有一副充满趣味的对联。

一位姓刘的小姐跟梁家的少爷成亲,两人郎才女貌,非常登对,都很有才华,结交的也是一些文人志士。

成亲这一天,两人的朋友们来参加婚礼,晚上开始闹洞房,而文人雅士闹洞房的方式也非常文雅,大家都写了一副对联来祝福新人,轮到康才子时,他写下了八个大字:“司月二大旦牛住了”。

人们看到这副对联面面相觑,都不了解其中深意,新郎就更加不知所谓,大家都不了解其中深意。

看到大家一脸懵的样子,康才子说:我这对联还没写完呢,我现在就将它补全,但我有个要求,那就是我每补全一个字,新娘就要跟着读出来。

大家都不知道才子的用意,因此就起哄着跟着叫好,新娘也不得不同意了。只见才子在每个字上都加上一笔,“司月二大旦牛住了”瞬间变成了“同用工夫早生佳子”,大家看了都拍手欢呼才子有才华,而新娘得知自己读出来的话的意思,她不禁羞红了脸,红着脸跑开了。

这副对联可以说非常巧妙,听起来似乎不着边际,但只是加上一笔就成为了一句吉祥话,这样的小巧思,给新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新鲜感,想必夫妻感情一定更加好了。

“鸟恋林鱼恋水情哥恋情妹,云配月叶配花佳女配佳男”,婚联大多是雅俗共赏的,颇具韵味,传统婚联注重文采,而现代婚联更加有教育意义,有时代气息。

其实,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对联,都值得人们反复玩味,从古至今,对仗的修辞手法都受到人们的追捧,“乘肥马,衣轻裘”、“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对联的演变是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的。对联的兴起和发展都颇具历史意义,是中华民族的宝贵历史文化,希望我们不要将其遗忘。

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奇对”吗?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本文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历史#

才子写婚联“司月二大旦牛住了”,每个字加一笔后,新娘羞红脸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
才子写婚联“司月二大旦牛住了”,每个字加一笔后,新娘羞红脸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
才子写婚联“司月二大旦牛住了”,每个字加一笔后,新娘羞红脸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
才子写婚联“司月二大旦牛住了”,每个字加一笔后,新娘羞红脸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
才子写婚联“司月二大旦牛住了”,每个字加一笔后,新娘羞红脸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
才子写婚联“司月二大旦牛住了”,每个字加一笔后,新娘羞红脸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