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才子寫婚聯“司月二大旦牛住了”,每個字加一筆後,新娘羞紅臉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命随年欲盡,身

作者:母靜怡的故事

才子寫婚聯“司月二大旦牛住了”,每個字加一筆後,新娘羞紅臉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命随年欲盡,身與世俱忘;無複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對聯是漢族的傳統文化之一,是寫在紙、布上或者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文化藝術形式,對聯相傳起源于五代後蜀主孟昶,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

對聯也叫作楹聯,多是古代懸挂于房屋之上,明代開始,才有了對聯這個稱呼,其是一種對偶文學,是漢字特征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與書法美妙結合,是中華民族絢爛多彩的藝術形式。

傳說,對聯始于五代後主孟昶,他在寝室寫下“新年納餘慶,嘉節号長春”,謂文“題桃符”。

骈文和律詩是對聯的兩大直接源頭,其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又吸收了古體詩、散文、詞曲等特點,對聯所用句式是以多種多用,根據句式不同,其标準寬嚴也不同,平仄要求有重有輕。

對聯的平行對稱,與哲學中所謂的“太極生兩儀”,世間萬物互相對稱的思想本質極為相通,中國對聯的哲學淵源和民族文化心理,就是陰陽二進制觀念,是古代人的世界觀基礎,也是他們的思維方法,但如今我們已經跟這種觀念相距甚遠。

對聯以簡潔優美的文字描繪美好景象,以抒發人們的願望和期盼,千百年來,更是有許多文人雅士投入其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它更是一種老少皆宜,雅俗共賞的藝術文體。

在對聯中,有一種比較特殊的文體——婚聯,是人們用來祝賀他人結婚所題的對聯,親友饋贈婚聯,是非常隆重有意義的,主要是為了贊頌兩人結合的完美,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對新人的美好祝福等。

一般來說,婚聯撰寫要少幾分陳詞酸腐,多幾分喜氣诙諧,曾經在一對新人的婚禮上就有一副充滿趣味的對聯。

一位姓劉的小姐跟梁家的少爺成親,兩人郎才女貌,非常登對,都很有才華,結交的也是一些文人志士。

成親這一天,兩人的朋友們來參加婚禮,晚上開始鬧洞房,而文人雅士鬧洞房的方式也非常文雅,大家都寫了一副對聯來祝福新人,輪到康才子時,他寫下了八個大字:“司月二大旦牛住了”。

人們看到這副對聯面面相觑,都不了解其中深意,新郎就更加不知所謂,大家都不了解其中深意。

看到大家一臉懵的樣子,康才子說:我這對聯還沒寫完呢,我現在就将它補全,但我有個要求,那就是我每補全一個字,新娘就要跟着讀出來。

大家都不知道才子的用意,是以就起哄着跟着叫好,新娘也不得不同意了。隻見才子在每個字上都加上一筆,“司月二大旦牛住了”瞬間變成了“同用工夫早生佳子”,大家看了都拍手歡呼才子有才華,而新娘得知自己讀出來的話的意思,她不禁羞紅了臉,紅着臉跑開了。

這副對聯可以說非常巧妙,聽起來似乎不着邊際,但隻是加上一筆就成為了一句吉祥話,這樣的小巧思,給新人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新鮮感,想必夫妻感情一定更加好了。

“鳥戀林魚戀水情哥戀情妹,雲配月葉配花佳女配佳男”,婚聯大多是雅俗共賞的,頗具韻味,傳統婚聯注重文采,而現代婚聯更加有教育意義,有時代氣息。

其實,無論是哪種形式的對聯,都值得人們反複玩味,從古至今,對仗的修辭手法都受到人們的追捧,“乘肥馬,衣輕裘”、“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對聯的演變是經曆了一個很長的過程的。對聯的興起和發展都頗具曆史意義,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曆史文化,希望我們不要将其遺忘。

你知道曆史上有哪些“奇對”嗎?

聲明:内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與本文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删除,謝謝#曆史#

才子寫婚聯“司月二大旦牛住了”,每個字加一筆後,新娘羞紅臉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命随年欲盡,身
才子寫婚聯“司月二大旦牛住了”,每個字加一筆後,新娘羞紅臉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命随年欲盡,身
才子寫婚聯“司月二大旦牛住了”,每個字加一筆後,新娘羞紅臉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命随年欲盡,身
才子寫婚聯“司月二大旦牛住了”,每個字加一筆後,新娘羞紅臉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命随年欲盡,身
才子寫婚聯“司月二大旦牛住了”,每個字加一筆後,新娘羞紅臉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命随年欲盡,身
才子寫婚聯“司月二大旦牛住了”,每個字加一筆後,新娘羞紅臉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命随年欲盡,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