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因其轻便、智能、易用,近年来受到大众的喜爱,不少市民都将电动自行车作为自己的出行首选。然而,为电动自行车充电已成为一件相当烦人的事情。社区里一些居民会把电动自行车在走廊里充电,有的从楼上家掏出一根电线进行"飞线"充电,不仅影响社区环境,而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日前,一款为电池充电的汽车智能充电装置,在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落户多个街区,只需刷卡或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付款成功后按下插座号码,指示灯会亮起,说明电动车正在充电...方便安全的操作收获了不少居民的赞誉,困扰着社区多年的消防安全隐患也得到了有效破解。

滑动代码为"汽车"充电
两级充电"套餐",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
在曹杨社区华西花园兰花大厦区,杨先生正打算给自己的"车"充电,只看到他骑着电动自行车到大楼下面的一栋电动自行车充电棚,把车上标有1号停车位,然后拿出充电器下面的座位,连接插座, 拿出手机扫描智能充电桩二维码,支付扣款成功,下对应的1号启动按钮,充电指示灯亮起。整个过程不到2分钟。"很多人习惯于把汽车推到走廊里充电,有时偶尔会忘记拔掉插头,电动汽车长时间充电,有火灾隐患。杨先生说。"充电现在使用智能充电桩,根据电池的实际情况选择充电时间,一旦电池饱和,就会自动关机,一旦电池饱和就会自动断电,这样安全就有保障。
改造新的充电棚
据了解,这个"收费棚"的前身是社区内一个非机动车停车点,已经存在了10多年,由于年代久失修加上管理疏忽,使其逐渐成为"僵尸车"停车点。此次街道与中国铁塔有限公司合作,为华西花园兰花大厦安装智能充电桩,通过多方协商和沟通选址,决定在这里进行改造,施工人员将原来破旧的彩钢板硬屋顶和部分设施拆除,重新安装简约美观的软屋顶, 新增2套智能充电基站,每个基站下10个充电插座,共20辆电动自行车提供"补充能量"服务,充电费用为时,目前有2套套餐供居民选择,分别为1元240分钟和2元480分钟,折算下来,一辆普通的两轮电动自行车充电一小时只需0.25元。此外,通过APP,车主还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充电状态,一旦插错了插头,还可以实时在线报警,起到了一定的防盗作用。
"我们是一个高层社区,居民更多,但收费比特不多。"华西花园区党总书记宗润宇告诉记者。"社区硬件设施与生俱来的短缺,导致居民没有地方给电动汽车充电,只能拉线充电,导致社区电动汽车停放混乱,安全隐患,我们也做出了很多努力来沟通来阻止,但居民有这种需求,要彻底消除它真的是很难的。现在社区建成充电桩,在一定程度上让私人电缆充电的问题多年来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优化,生活更加便利。"自充电桩投入使用以来,社区居民的反应一直很好,我们听取了部分居民的意见,我们准备安装一些露天防水充电桩,以确保居民可以使用它们,预计最早将于下个月完成。
新的信用卡支付方式是为使用手机有困难的老年人设计的
同样是漕阳花园万都花园区的曹杨社区,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出口住宅区,没有地下车库,多年来,社区的电动自行车所有权越来越多,没有地方收费已经成为社区的"大问题"。面对困难问题,社区依托红室机制,将解决充电难点问题作为重要议题进行讨论协商,召集社区财产、行业委员会、部分社区党员、建筑领导等共同开启社区电动自行车充电问题的脉搏, 最终决定由社区物业公司通过自洽,引进苏州某智能充电桩供应商,为社区安装智能充电设备。目前,50个智能充电桩全部已安装并投入使用,社区业主无需支付任何安装费用,均由企业免费安装,每月从充电收入中提取20%作为后期维护和租赁费用。"除了使用手机进行扫码支付外,我们还加大了对一些不熟练使用手机的老年家庭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引入信用卡支付手段,居民在卡上预存部分费用,每次使用一次刷卡,就可以享受充电服务。"上海金辰物业管理公司经理顾兴强说。"刷卡收费1元4小时,如果需要填8个小时,只需再刷卡一次即可,单次收费的费用高达2元,并会在以后推出新用户、月包等优惠套餐。
接下来,曹杨新村街道将继续推动智能充电桩在辖区内安装,并通过有效的宣传和引导,让居民自觉使用充电桩充电,有效预防和避免电动自行车私人拉线引起的火灾现象,从而提高社区火灾预防和控制水平, 确保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