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俄罗斯为什么不准车臣独立?苏联时期的糊涂账,被普京彻底解决

作者:倾城之殇

在上世纪90年代,车臣问题是俄罗斯挥之不去的一块心病,这块小小的地方给俄罗斯人带来了太多伤心事,车臣恐怖分子多年以来也成为了这个核武大国难以彻底根除的痼疾。

而车臣问题的核心在于车臣人的分离主义,这让外国人或许有些疑惑,苏联末期:数百倍于车臣大小的14个加盟共和国都能独立出去,为什么俄罗斯却不能放手一个小小的车臣呢?

这就要从车臣在苏联的地位说起。

俄罗斯为什么不准车臣独立?苏联时期的糊涂账,被普京彻底解决

车臣的地位

我们知道,苏联的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盟,简称后叫苏联。既然是国家联盟,那就意味着在苏联框架下头有多个加盟国,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小国,中亚的各个斯坦国等等在当时就是以这样的身份成为苏联的一部分。

而在苏联建立的一开始,就约定好了各个加盟国还都有退出的权力,虽然后来因为苏联建立成了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所以这项权力容易被人忽视,直到了20世纪末,才被人挖掘出来,成了苏联解体的法律依据。

所以,最终14个加盟共和国——加上俄罗斯联邦就是15个——统统从苏联和平独立出去。

但问题是车臣并不在这15个国家之列,而是处在俄罗斯联邦下头的行政区划,所以在法律上就不能像南边的格鲁吉亚、阿塞拜疆那样顺利成章地获得独立。

俄罗斯为什么不准车臣独立?苏联时期的糊涂账,被普京彻底解决

那车臣在俄罗斯联邦内到底该算何种地位,有哪些权力呢?现在看起来,从苏联时代开始,这就是一笔糊涂账。

从1917年二月革命后,车臣和整个北高加索地区地区就陷入了一片混乱,临时政府、地方苏维埃、哥萨克势力、沙皇旧官僚、民间宗教组织等等各方势力纠缠在一起,使得当地的一直建立不起一个长久、统一的政权。

直到1922年才在俄罗斯联邦的框架底下建立了车臣自治州,到之后的岁月里,车臣的地位常常发生变化,一会儿是民族自治州,一会儿是自治共和国,一会儿是山地共和国的自治区,一会儿又被分割成数个更小的行政单位。

但是不管车臣的行政等级如何变化,有一点是确定的:在苏联时代,宪法一直都没有赋予任何政治实体退出俄罗斯联邦的权利,这一点跟苏联与旗下的加盟共和国有着很大不同。

俄罗斯为什么不准车臣独立?苏联时期的糊涂账,被普京彻底解决

车臣之痛

在国内战争期间,北高加索地区的哥萨克主要站在了苏维埃政权的对立面。

所以战争结束后,苏联对这个地区的哥萨克做了强制迁徙的处理,把这一带在沙俄时期被哥萨克强占的20万俄亩的土地归还给了车臣人。

另外,在这段时期,苏联尊重车臣的独立性,给予了很多在法律、文化上的自治空间,长期以来高加索地区的民族紧张形势终于得到了缓和。

之后在1936年,苏联将车臣-印古什自治州升格为了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新的共和国俄罗斯人占到3成多,车臣和印古什人则为4成。

俄罗斯为什么不准车臣独立?苏联时期的糊涂账,被普京彻底解决

这一段时期车臣进入了一段难得的和平期,各个方面的生产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尤其是粮食储备充裕,这也让车臣人在30年代的大饥荒中收到的影响较小,不像其他地区出现大量的难民潮。

但好景不长,大清洗的镰刀也挥到了车臣人的头上,大量干部、民族知识分子、宗教人士和富农被逮捕,光是1937年7月31日一晚上,就有1.4万人被抓,占共和国总人口的3%。

这些人大部分被判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另外有6000人因为各种罪名直接被枪毙。

这激起了车臣人的反感,开始有小股的武装团伙袭击政府人员,1940年更是演变成大规模的反苏起义,一时间甚至将当地首长都赶出了共和国,直到1942年才被军队镇压下去。

俄罗斯为什么不准车臣独立?苏联时期的糊涂账,被普京彻底解决

而这时候苏德战争已经开打,德国在前期一路顺风顺水,兵锋同样伸进了高加索地区,这又让部分车臣人选择背叛苏联,当了德国人的帮凶。

这些事情又进一步导致了苏联中央对车臣人的不信任,在1944年局势逆转的时候,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为了惩罚车臣人“背叛祖国”、“充当德国人的间谍”,决定把所有车臣人和印古什人都搬迁到别处,并取消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

斯大林的做法无疑是放大了打击面,而且完全忽视了大多数车臣人和印古什人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所作出的贡献。

在前3年的时间里,小小的车臣-印古什地区就向前线输送了17000名士兵,几十万吨的肉、蛋、鱼,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击毙900多敌人的神枪手努拉基诺夫也是车臣人。

俄罗斯为什么不准车臣独立?苏联时期的糊涂账,被普京彻底解决

而与之作为对比,帮助德国人作战的车臣人不过数百而已。

所以有历史学家认为,斯大林的迁徙命令主要还是针对1940年的车臣反政府起义。

但不论所为何来,当时粗暴且残酷的流放政策持续了12年,期间几十万的车臣人被迫流离失所,被赶去尚未开发的深山老林,一切都得从头再来。

同时在新的迁徙地,车臣人还要受到移民管理局的严密监视,不准擅自离开居住地,而且移民管理局可以绕开法院直接对车臣人进行审判。

同时迁徙地糟糕的教育水平导致车臣人的教育水平出现了断崖式下降,这也为日后整个族群的保守化和宗教化埋下了隐患。

俄罗斯为什么不准车臣独立?苏联时期的糊涂账,被普京彻底解决

而在斯大林死后,迁徙令终于在1956年宣布结束,苏联撤销了对车臣人的行政监督,恢复了自治建制,并允许他们回归故土。

但流放期间的酸甜苦辣只有车臣人自身能够体会,惨痛的回忆给了整个民族都带来了无法弥平的伤痛,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在之后的日子里渐渐发酵,最后成为了90年代一系列过激行为的仇恨来源。

后来车臣独立运动的领袖也大多出生在1944年到1956年的流放年代。

趁乱独立

虽然在赫鲁晓夫时代,车臣作为一个民族获得了平反,但是强制迁徙所带来的影响实在是太过深远,车臣的发展大大滞后于苏联的平均水平。

俄罗斯为什么不准车臣独立?苏联时期的糊涂账,被普京彻底解决

从60年代到80年代,车臣贫困人口不断增加,居民受教育程度很低,四分之一的人没有接受过完整的义务教育。

失业率居高不下,很多车臣青壮年为谋一口饭吃只能从军打仗,投身进了阿富汗战场。

但这些老兵退役后的境况并没有好转,反而是让车臣社会多了一大群有实际战争经验的不稳定分子。

到了80年代末,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主权运动”也蔓延到了包括车臣在内的俄罗斯下的各民族自治区,在苏联解体的混乱中,车臣-印古什共和国也提出了民族独立的政治要求,而这个要求后来被俄罗斯联邦否决,最终爆发了第一次车臣战争。

俄罗斯为什么不准车臣独立?苏联时期的糊涂账,被普京彻底解决

而车臣战争从酝酿到失控再到爆发,都和叶利钦的脱不开关系。

在1990年,叶利钦主导的俄罗斯代表大会通过了《俄罗斯联邦国家主权宣言》等一系列法律,在实际层面上已经把俄罗斯置于苏联之上,对苏联造成了釜底抽薪的打击。

另外,叶利钦公开支持苏联各个民族的独立运动,并且支持俄罗斯联邦内的各个自治州作为联邦主体。

而这样做的原因,一多半是叶利钦要绕开戈尔巴乔夫,成为俄罗斯最高的领袖。

他迫切地希望尽快地压倒虚弱不堪的联盟中央,所以叶利钦对境内各个共和国主权扩大的要求全部采取了纵容的态度,希望这些力量能够加到一起逼迫戈尔巴乔夫就范。

俄罗斯为什么不准车臣独立?苏联时期的糊涂账,被普京彻底解决

但是,这就给了许多共和国方便之门,一时间多个共和国宣布独立,或者发表主权宣言,比如首都定在喀山的鞑靼斯坦共和国,工业、农业、矿藏资源等各个方面都十分优秀,显著高于俄罗斯的平均水平。

不过凡事都是物极必反,苏联-俄罗斯的混乱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在苏联彻底解体后,叶利钦终于得偿所愿拿到了俄罗斯的最高权力,这个时候他就必然要从一个旧秩序的颠覆者转换到一个新秩序的维护者了。

在叶利钦的主导下,俄罗斯在1996年通过新宪法,取消了原来共和国的主权地位,否认了各共和国的主权宣示的法律效力,简单讲就是不承认俄罗斯联邦内各个共和国独立。

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也再次成了上下关系,而不是之前叶利钦自己所支持的组成关系。

俄罗斯为什么不准车臣独立?苏联时期的糊涂账,被普京彻底解决

在设置新宪法的同时,叶利钦也加紧跟那些宣告独立的各共和国进行谈判,大部分都比较顺利地让对方同意继续留在俄罗斯联邦内部——因为许多共和国一开始宣告独立也是为了拉高价码。

比如前面提到的鞑靼斯坦共和国,一开始表现得极其强硬,但在叶利钦给予其远超过其他共和国的特殊地位后,也签订条约宣布放弃之前的独立要求。

叶利钦依葫芦画瓢,到1998年一共和40多个联邦主体签订了类似的条约,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有一个共和国油盐不进,铁了心就是要独立,这个共和国就是车臣。

第一次车臣战争

在混乱的苏联末期,车臣内部也经历了一番权力斗争,最后由前苏联将军杜达耶夫拔得头筹。

俄罗斯为什么不准车臣独立?苏联时期的糊涂账,被普京彻底解决

这时候的车臣-印古什共和国已经分成了车臣、印古什两个共和国,杜达耶夫在1991年10月27日当选为车臣总统,并签署总统令宣布车臣正式独立。

这种完全无视俄罗斯联邦的行为让叶利钦不得不采取一些行动,他派出军队打算用武力阻止车臣独立。

而就在杜达耶夫等人准备一番苦战的时候,叶利钦性格中的软弱却让他缩了回去。

俄罗斯各界反对声音不断,在苏联刚刚解体的背景中,要去派兵阻止另一个共和国的独立看起来有些荒诞,厌倦战争的俄罗斯人呼吁谈判解决问题,议会也否决掉了叶利钦的命令。

耳根子一向软的叶利钦在次年选择了撤军,但紧接着的经济危机又让他没有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没有空隙去处理车臣问题,使得杜达耶夫获得宝贵的发展时间。

俄罗斯为什么不准车臣独立?苏联时期的糊涂账,被普京彻底解决

结果等叶利钦到1994年终于腾出手要收复车臣的时候,杜达耶夫政权已经有飞机266架,坦克和装甲车100多辆,火炮和迫击炮350多门,各种枪械8.6万支,军队1.5万人。

不过,这种实力在俄罗斯军方看来还不值一提,所以军方一开始还乐观地认为在一周内就能解决战斗——结果,这一打就打了两年。

12月31日,4万俄军攻打车臣首都格罗兹尼市,遭到车臣武装顽强抵抗,牺牲了1100人,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后,俄军才终于拿下城市。

之后俄军快速推进,在1个月的时间里占领车臣90%的领土,但之后因为车臣武装藏进了山区,使得战争一路拖延到了1996年。

俄罗斯为什么不准车臣独立?苏联时期的糊涂账,被普京彻底解决

期间车臣武装无法在正面对抗中取得优势,便多次使用用绑架平民人质的方式来逼俄军退让,这也使得俄罗斯国内对车臣武装分子的憎恶与日俱增。

这场不对称的战争一直到1996年4月杜达耶夫被火箭弹炸死,才终于迎来了转机。

5月,叶利钦和车臣残余势力进行了停火谈判,俄军宣布胜利并撤军,车臣人在之后参与了俄罗斯总统大选。

之后叶利钦顺利连任,就在他以为万事大吉的时候,车臣传来了噩耗:车臣武装分子卷土重来,又一次占领了格罗兹尼。

俄罗斯为什么不准车臣独立?苏联时期的糊涂账,被普京彻底解决

这时候的叶利钦一是已经连任,二是感受到车臣问题的棘手,于是没有再次派遣军队,而是决定和车臣方面继续谈判。

最终,双方签订了协议,俄罗斯军队全部撤出车臣,同时赋予了车臣远超出其他联邦主体的广泛权力,并同意在5年之后就双方的关系进行更进一步的谈判。

普京的决断

不难看出,叶利钦其实并没有解决车臣问题,而是用一个“拖”字诀把事情推给了他的后任。

但即便叶利钦想拖,车臣的分离分子却一点都不愿意拖,他们始终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独立。

俄罗斯为什么不准车臣独立?苏联时期的糊涂账,被普京彻底解决

他们自行发布货币,制作身份证,并到处制造暴力案件,针对联邦官员发动恐怖活动,甚至开始入侵邻近的共和国。

1999年8月8日,车臣武装侵入隔壁的达吉斯坦共和国,帮助那里的极端势力推翻了当地政府。

这让叶利钦无法再坐视不理,但他自觉已经没有精力再处理车臣问题,他必须找一个真正能干的人来处理这一切,这个人就是普京。

8月9日,普京被紧急提拔为政府总理,11日,普京领导俄军进入达吉斯坦共和国,24日成功收复达吉斯坦。

俄罗斯为什么不准车臣独立?苏联时期的糊涂账,被普京彻底解决

但车臣恐怖分子不愿善罢甘休,9月初,在莫斯科制造了多起爆炸案,共造成293人死亡,一千多人受伤。

俄罗斯民众再也无法忍受,全都要求给予车臣武装致命的打击,普京回应了民众的呼唤,30日军队正式开入车臣。

对于普京来说,他已经厌倦了无意义的谈判,他只有一个目标:彻底消灭车臣武装,而且绝不和恐怖分子进行谈判。

2000年,10万大军在车臣全境展开,车臣武装主力很快被歼灭,3月份,大规模战斗已经结束,盘踞多年的车臣分离政权被扫荡一空。

俄罗斯为什么不准车臣独立?苏联时期的糊涂账,被普京彻底解决

而接下来时间就进入了漫长的反恐战和治安战,化整为零的车臣恐怖分子在之后的数年里制造了多起令世界震惊的恐怖袭击。

比如2002年的莫斯科文化宫人质事件,造成了128人死亡,500多人受伤;2004年莫斯科地铁爆炸案造成50多人死亡,100多人受伤;别斯兰市第一中学人质事件,更是造成包括儿童在内的338人死亡。

但普京一直坚持拒绝任何谈判,他对恐怖袭击的回应只有更多的反恐和军事行动,顶峰时期俄罗斯政府对反恐和军事的预算能达到总预算的近3成。

同时这也让第二次车臣战争成为了“没有结束日期的战争”,直到2009年4月16日,俄罗斯政府官方才宣布车臣的反恐行动正式结束。

俄罗斯为什么不准车臣独立?苏联时期的糊涂账,被普京彻底解决

回过头来看,车臣想要独立一开始就欠缺法源基础,实际上,即便是在苏联解体的时候,也没有任何一个共和国成功地从俄罗斯联邦中独立出来。

接下来,叶利钦虽然被认为出于个人私心,大大推动了苏联解体的进程,但当他成为俄罗斯总统后,基本的政治逻辑也不允许他再漠视任何一个共和国从俄罗斯分裂出去。

因为这必然会成为一个让国家崩溃的连锁反应的,已经拿到最高权力的叶利钦是不可能坐视这种情况的发生。而这种维护国家统治的决心,在普京身上有了更明显的表现。

最后,车臣分离势力的恐怖行径激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反对,第一次战争时俄罗斯人还多有反对,但到了1999年,就成了一面倒的支持。

俄罗斯为什么不准车臣独立?苏联时期的糊涂账,被普京彻底解决

而在苏联时代,西方国家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起码是都愿意声援波罗的海三国的独立运动,可在别斯兰市人质事件后,连美国总统小布什都必须发声谴责车臣恐怖主义,表示完全支持普京的强硬做法。

从这一点上也可以说,正是车臣恐怖分子自己,断绝了独立的最后一丝希望。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俄罗斯车臣问题根源研究;王有财;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05);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