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第一是他对大量战争案例的研究,我们知道他非常喜欢读历史书,像三国水浒这样的斗争小说更是喜欢看,对于描写战争场景的文字,他

第一是他对大量战争案例的研究,我们知道他非常喜欢读历史书,像三国水浒这样的斗争小说更是喜欢看,对于描写战争场景的文字,他总是读非常仔细。比如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就大段引用了曹刿论战中的内容。单就毛选中提到的战役战斗就多达数百之多,涉及古代的,近代的,中国的,外国,自己参与或引导的,敌人领导的战役等,他都会拿来研究。而且他重点研究的是关于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案例。



可以说毛主席对以弱胜强的军事案例,格外偏爱,这与当时红军弱小,敌人强大的现实是分不开的。

比如他对下面这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就多次提及。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这些案例的学习研究,让他完成了对战争的了解。这与军事院校中案例教学不谋而合。而他的研究视角更加独特,没有受到任何教条主义的束缚,只以最终取胜为导向。

而这种案例教学法,一直被哈佛商学院,西点军校等世界一流学府所采用, 培养了无数的世界级领袖。可以说,案例,是我们快速了解一个领域最好的方法。

第二是研究大量的军事牛人。他点评过的军事将领不下100位,而且点评每每切中要点,如果对这些人没有全方位的研究,是不可能做到这点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将看的更远,而能站在无数巨人的肩膀上,你就是巨人。不管哪个领域要想开创,就必须先继承。

第三就是从自己和红军大量的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复盘。

毛主席对红军的每一场战役都有非常细致的总结,这种总结极大的升华了他对战争的认识,同时让他的指挥水平不断超越之前的军事牛人。

他用自己从一个书生成为一名伟大的军事家的过程诠释了这个成长方法论的巨大威力。不仅如此,他还用这种方法训练他的士兵们。让大批士兵通过这个方法论成长起来。他说:从“老百姓”到军人之间有一个距离,但不是万里长城,而是可以迅速地消灭的,干革命,干战争,就是消灭这个距离的方法。说学习和使用不容易,是说学得彻底,用得纯熟不容易。说老百姓很快可以变成军人,是说此门并不难入。把二者结合起来,用得着中国一句老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入门既不难,深造也是办得到的,只要有心,只要善于学习罢了。

在红军中那些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战争的农民,最后成长成优秀指战员的例子非常多。在1614名开国将帅中,只有66人受过了正规教育。更让人惊叹的是,湖北红安县出223位农民将军,这无疑是这套方法论最伟大的佐证。

这些数据让我非常震撼,一个农民只要在正确的指导下,就可以成为战场上一名杰出的指挥官,那我这个高材生,只要有正确方法论引导,也一定可以成为股坛上的将军。有了这样的思想转变,于是,我又杀回了股市。

可以说,毛主席,在那个极为残酷血腥的年代,由一介书生成为一名伟大军事家,他所贡献的成长方法论,对于竞争依然残酷的今天,有着无比宝贵的价值,对于任何一个想在自己领域出人头地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份制胜的宝典。

如果你想下好象棋,直接去研究当代或过去100个经典实战对弈案例,向这个领域最优秀的棋手学习,并且通过大量的实战不断总结,这样做一定是成长最快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