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真实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冤狱始末 清末四大奇案之一 西太后两批御旨

作者:我喜欢诗歌

真实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冤狱始末

堪称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事件,近百年来被屡屡编成剧本搬上银幕荧屏。但他们所表现的内容是否真实呢?按杨乃武之女杨濬的话说:“总觉得与事实出入太大,有很多真实的情节没有摆进去,摆进去的却有许多是不真实的。 ”笔者前些年影影绰绰耳闻此剧曾于荧屏热闹了一阵子,今出于考证之需就百度上了解了一下剧情梗概。对比杨濬之述,觉得近期荧屏表现的东西好像比较57年前杨濬对当时作品的评价还要跑调的多。剧情虽然拉长了太多,却都是在歪情异恋上下功夫。更甚者生造主线篡改原本,误导、失却了应有的喻史明理的历史作用。

此案之所以称奇,一,本来只是民间一桩本不该称为案件的平常病亡事件,却匪夷所思的越闹越大,直至惊动朝廷并劳西太后两次亲批谕旨示令直至进京刑部大审、开棺验尸。二,其过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峰回路转飘忽不定,受害人从不认罪到两次招认两次翻供,离奇非常。纵观始终细究其缘发人深思。《文史资料选辑》刊载了杨乃武女儿杨濬1965年撰写的《记我父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狱》一文,现为便于读者快捷了解详情,据其原文梳理剪辑,用今人更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分期叙述如后……

话说1873年10月11日晨,浙江省余杭县县衙接到喊冤,知县刘锡彤听说出了命案,就准备打轿带领法医前往验尸。恰在此时,来了一位秀才郎中给县衙里的人看病。此人名陈竹山,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见知县刘锡彤这般阵势问明缘由,方知有老妇告状,称她儿子葛品连突然暴死,死因生疑却又难辨不明,所以来投状衙门。听得如此,于是陈竹山就添油加醋说,外面早有传言,说杨乃武与葛品连之妻毕秀姑(小白菜)有私通之嫌云云扯了一通。最后他说,现在出了这等事情,恐怕内中必有蹊跷。经他一说,一下子就把杨乃武扯了进来。陈竹山之所以如此热心进言添油加醋,是因为他与县衙里的人打得火热,又与杨乃武素有间隙。而知县刘锡彤听了这般说道,亦是内心一动,不由切齿默念道:杨乃武,哼!今天你终于落到我的手心了……

看官你不仅要问,这两个人为什么对杨乃武此人这般不待见呢?那么,咱们就先明白一下杨乃武其人的大致情况和相关小白菜的情况。

杨乃武,出生于浙江省余杭县城内,家距当时县衙门只有百步之遥。从祖父起以养蚕种桑为业,家境小康。20岁时考取秀才。与众不同的是,他为人性情刚直,平日看到地方上不平之事,总是好管多说。又常把官绅勾结、欺压平民等事编成歌谣。因此官府说他贯作谤诗,毁谤官府。距余杭县城十余里的仓前镇,地邻苕溪、水运发达,是当年皇粮集中的地方。百姓缴粮陋规极多,交银子有火耗,交粮米有折耗,量米时要用脚踢三脚,让米溢出斛外,溢出的米不许农民扫取,中小粮户们受欺负苦不堪言。杨乃武代他们交粮米又代他们写状子,向衙门投诉粮官克扣浮收,请求官府剔除钱粮积弊,减轻粮户额外负担。如此,对于为官贪暴的知县刘锡彤,认为就是与他作对。同时,负责收粮的小官何春芳却反诬杨乃武状告他鼓动农民抗粮不交,代农民包交国粮从中牟利。刘锡彤接到何春芳的反诉后传讯杨乃武,扬当然不服据理力争。于是刘锡彤仗权指控杨乃武吵闹公堂目无王法,钱粮舞弊行为依然如故。杨乃武愤恨无奈,为泻内心之恨写了一副对联趁夜间贴到县衙照墙上,联文如此:大清双王法,浙省两抚台。由此,杨乃武与县衙官绅们结下积怨。由此可知,官绅们对杨乃武的不待见就不奇怪了吧。

再说小白菜既毕秀姑,余杭人,家庭贫苦,童年丧父,并无他亲。随母改嫁到小贩喻敬天家生活。她生的容貌秀丽,人也聪明。然而却不受继父待见,在家帮母亲做些粗活,常受市井无赖的调笑侮辱。她喜欢穿件绿色衣服,腰上再系条白色围裙,配上清秀苗条的身材,于是街坊们送她绰号:“小白菜”。又因她嫁了个丈夫活像武大郎,她却俊俏犹如潘金莲,也叫她毕金莲。还有因她丈夫是做豆腐的,又有戏称叫她“豆腐西施”。从中看出穷苦人家遭人轻蔑。毕秀姑(小白菜)的丈夫葛品连,自幼随父亲开豆腐店,父亲死后他去给别家豆腐作坊做伙计,随母改嫁跟一个木匠沈体仁生活。因家无房屋,即入赘喻敬天家成亲。两人过起了小日子后,又觉得房屋狭窄起居不便。于是起意在外另租房屋居住。可巧沈体仁受请给杨乃武家做木匠活,楼房刚修好,尚有余房一间闲置。葛品连得知后托沈体仁承租下来,从此,他与小白菜就在杨乃武家里住了下来。

待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