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正担任四川省委书记1955年授衔时,为何还被授予上将军衔

作者:摩尔历史

新中国的建立离不开千千万万为国奋斗的革命志士,可以说,没有那些敢于为国家流血流泪的英雄,就没有现在的国家。在那一段血与泪交融的辛酸史中,他们仍咬牙坚持,挺立不屈、奋勇向前。

1955年,国家开展了一个宏大的授衔活动,为的就是给那些为国立功的将领们授予军衔,给予他们应得的荣誉。可是评定军衔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国家人才济济,有才能、有品格、有功劳、有资历的军人有很多,到底为哪些人授予军衔,并不容易定夺。

他正担任四川省委书记1955年授衔时,为何还被授予上将军衔

1955年评定军衔时,在元帅之上原本还有一个大元帅的军衔,这大元帅的军衔自然是授予伟人的,这点无需争议。可伟人却不愿意当这个大元帅,并说:“依我看,以后在地方工作的同志,一律不评军衔。”

就这样,1955年评定军衔时,几乎所有的在地方工作的将领们都无缘评定。许多将领比如李聚奎将军是在后来才补授上的军衔。这完全可以证明军衔的评定要求之严格,那么当时在四川省工作的阎红彦为何却成了例外,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呢?

他正担任四川省委书记1955年授衔时,为何还被授予上将军衔

一、入党契机

阎红彦于1909年10月26日生于陕西安定(今子长)瓦窑堡,年少时曾在私塾读过书,后因家境贫困只好辍学为地主打短工。他不愿安于现状,便到陕北去闯荡并于1924年在安定县报名当兵。在这里,阎红彦遇到了李象九和谢子长。

李象九是陕西白水人。阎红彦报名当兵时,李象九便是在安定县负责招兵的连长。李象九注意到眼前的年轻人虽然年纪尚小,但却聪明伶俐、颇有志气,便把阎红彦留在了身边。

他正担任四川省委书记1955年授衔时,为何还被授予上将军衔

这李象九的身份可不像表面那么简单,他不仅是军阀部队的连长,还是一名共产党员。这次参与招兵,李象九也是想借机发展一下新同志,党内的另一位优秀的将领谢子长,就曾在李象九的手下当过兵,做过事。

阎红彦在同李象九与谢子长的交往下,接触到了许多新知识、新思想,因为他们二人,阎红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对共产党有了更深的了解,明白共产党是真正为广大人民着想、为人民奋斗的党。1925年,阎红彦光荣的加入了共产党。

他正担任四川省委书记1955年授衔时,为何还被授予上将军衔

二、个人贡献

入党以后,阎红彦在各个方面都为组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作战经验丰富,阎红彦在回师陕北前就曾率部参加东征战役。后为掩护中央机关安全转移。阎红彦又指挥军队在瓦窑堡地区坚决的抗击国民党军地进攻。

1939年阎红彦被任为政治委员,镇守在陕甘宁边区的南部。1945年4月阎红彦参加了中共七大,11月率军参加邯郸战役,改任第三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他正担任四川省委书记1955年授衔时,为何还被授予上将军衔

抗日战争结束后,阎红彦于1946年6月率领军队出击陇海路(即陇海路战役);9月参加定陶战役。1947年6月阎红彦参加鲁西南战役,并在8月随军成功挺进大别山。

除了打仗以外,阎红彦在其他方面也为组织做出不少的贡献。1947年10月份,临近冬季但部队冬衣紧缺,影响对外作战。阎红彦为此做了不少工作,终于筹到许多的布匹、棉衣,有力的支援了作战。

他正担任四川省委书记1955年授衔时,为何还被授予上将军衔

建国后,阎红彦于1952年在四川省人民政府任职。战功累累的他,在建国后继续为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努力,他任职的这段时间,一直为四川省的经济等方面的建设而努力。可谓是殚精竭虑。

三、授衔原因

以阎红彦本身的资历和对党内的贡献,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本来毫无争议,可因在地方工作的将领不得被授衔这一原则,使他失去了被授予上将军衔的资格。

他正担任四川省委书记1955年授衔时,为何还被授予上将军衔

阎红彦之所以被伟人同意授予上将军衔是因为大授衔时,出身于陕北红军的将领非常少,阎红彦作为陕北出身将领的代表被授予军衔。当时陕北红军的创始人谢子长和刘志丹都早已逝世。大将中,只有徐海东大将可勉强算为陕北出身的将领。

徐海东于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徐海东是红二十五军出身,后来才到的陕北。即便徐海东被授予大将军衔,在上将中,依然缺少陕北出身的将领。

他正担任四川省委书记1955年授衔时,为何还被授予上将军衔

陕北的将士们为革命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授衔时缺少出身陕北的将领怎么行?伟人得知这个问题后非常重视,主席深思熟虑一番后便说:“我看阎红彦就是陕北红军的代表嘛,应该授上将。”就这样,阎红彦被授予上将头衔。

总结

对于英雄,人们应该尊重并铭记。1955年的授衔仪式为八百多名将领授衔,后又补至一千六百一十四人,这些将领无疑都是值得钦佩的英雄,为他们授予军衔本是理所应当。

他正担任四川省委书记1955年授衔时,为何还被授予上将军衔

可这些革命的前辈们,却不这么想。被授衔的将领中,有许多人认为自己不值得被授予如此高的军衔并请求降低。也有很多将领认为新中国不应该采用军衔制,并申请取消军衔制度。

1959年,时任国防部长的彭德怀元帅在访问阿尔巴尼亚与斯库台党政负责同志交谈时就曾对军衔问题袒露心扉,“我不喜欢人家叫我元帅。因为这是战争的结果,是跟人家学来的。”彭德怀元帅真诚的说,“我也不喜欢肩上这两块“牌牌”,将来会没有这东西的。”

他正担任四川省委书记1955年授衔时,为何还被授予上将军衔

彭德怀元帅在这句话中真实出流露的朴素感情,在当时军队高层领导人中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件事体现了前辈们一心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和朴素情怀,1965年,在各个革命前辈的建议下,最终中央确定取消军衔制度。

许许多多的将领、战士,在建国后依旧为国家不断奉献着。他们也许没有那么多勋章与证明,但他们也依旧伟大。不仅要记住这些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并被记录在历史的前辈们。也要记住那些默默无闻在基层做事的人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