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的尘埃——谋攻天下的战略家魏国六杰之刘晔

作者:豫鉴历史

  刘晔字子扬,安徽人,他出生在王族家庭,所这就给他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刘晔当时也是跟着名师学习各种知识。他在少年时期表现的已经很出色了,他的遭遇也很悲惨,他的母亲在他7岁大的时候,就撒手人寰离开了他。临终前又嘱咐他,一定要除掉他父亲的一个下属,当时刘晔的父亲不止一个妻子,所以家里的仆人很多都分好几伙。刘晔的母亲也经常被这个仆人背后诋毁,所以她怕危害到刘晔兄弟二人,就叫刘晔长大了亲手除掉这个人。

  当时刘晔只有7岁,肯定是办不了这件事的,直到他13岁那年,他才把这个“仆人”抓住,并亲手处死这个人。但是刘晔的父亲是很宠信这个仆人的,刘晔为了取得父亲的原谅,只好如实说明情况和杀人动机,他的父亲也没怪罪他。(在当时天下乱世杀一个仆人是没人管的,何况他是王族子弟,不看他的面子,也要看他们刘家的背景。)

  刘晔加入到曹操的阵营还是比较晚的,比程昱、郭嘉等人要晚几年,但是他从心里归附曹操那一刻,就立了一个大功!当时在扬州地带有很多割据势力,私人武装的豪强最多,他们也想趁机在乱世中占领一个地盘,也想称霸一方。

  196年扬州巨寇“郑宝”听说“刘晔”在当地的名气很大,而且还足智多谋,所以想叫刘晔做他手下谋士,刘晔看事不好逃跑了。在外面躲了一年后,刘晔与曹操取得了联系,并且曹操派人到江淮一带去发掘人才,以及争取拉拢一批当地的豪强势力。刘晔看曹操派的使者到了扬州后,他亲自前往和使者见面,当时曹操准备除掉郑宝,只不过因为扬州地带不是他的地盘。他没有办法下手,刘晔知道后找到使者,和他设定了一个计策,在官邸邀请郑宝来参加酒会,只叫郑宝一个人在里面。他的手下只能在院子里等着,郑宝来到后看守卫森严,就处处堤防着刘晔,刘晔派曹操手下的军官,趁着给郑宝敬酒的机会刺杀他。

  但是郑宝带的人过多,这人没敢动手,刘晔看他那副怂相当生气,刘晔自己抽出佩刀把郑宝给刺死了,并且割掉郑宝的脑袋示众。当时郑宝并不得人心,在加上曹操的使者身边也有很多护卫,所以郑宝带去的兵就都投降了,同时推举“刘晔”成为了新的头领。刘晔考虑自己是皇族成员,再加上当时天下那么乱,自己也不想带兵打仗,就把这些人送给了当时的庐江太守“刘勋”。毕竟都姓刘!

  当时孙策在江东地区发展的已经很好了,孙策看中了“庐江”这个好地方,就给刘勋送去了很多礼物,又拍了刘勋一顿马屁麻痹他。刘勋认为孙策这是向自己示好,十分高兴有些飘飘然的感觉。但是刘晔却不这么认为,刘晔很明白孙策无论能力,还是地盘都比刘勋多。怎么可能和刘勋示好呢,何况当时孙策已经在庐江一带部署兵力了,刘晔就劝说刘勋千万别中计。并且“上缭”也不是那么好打下来的。刘勋听他这么说很不满意,因为刘勋感觉自己很强大。别说攻打一个“上缭”就算占领整个江西土地也不是难事。就没有听刘晔的劝告。带着兵马就朝着“鄱阳湖”东岸的上缭杀去了,结果和刘晔说的一样,刘勋不但没有攻下上缭,反被孙策派人截杀,刘勋被打的大败只好逃走。

  刘勋带着人马投靠了曹操,从这时刘晔正式加入曹操的帐下,彻底脱离了刘勋,成为了曹操帐下重要的谋士。与曹操一起转战天下各地多次献计。

  199年曹操带着人马准备攻打“庐江”,当时庐江地带被山贼“陈策”趁机占领了,并且他手下也有几万人,庐江也是江淮战略要地,险要关口很多。一时曹操也没有攻克“庐江”,当时身边的将领就想劝说曹操退兵,刘晔站出来建议曹操不要强攻了,先派人劝降把这伙山贼稳住,然后在叫一个大将带着人去震慑他们,当时庐江被围了2个月,城中粮草缺乏,士兵被饿死很多。加上曹操给出的招降待遇也很高,陈策就带着人马投降了。当时曹操的帐下已经有了很多谋士,其中就包括郭嘉,程昱那些高级谋士,所以刘晔在这段时间里,在谋士群中地位不是很高,曹操也忽略了他。只派“刘晔”去管理军队的粮仓,不过我想能管理军队粮仓也是出于信任和看中,粮仓是见火就着的地方,不信任刘晔,曹操也不可能叫他管理。

  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交战,袁绍叫人堆起土山架起高台,向曹操军营内射箭,当时防御措施不是很好,所以很多士兵只能东多西藏的避箭。这时刘晔给曹操送了一份大礼,那就是他自己绘制的“抛石机”制作图纸,这下给曹操帮上大忙了,抛石机主要是以发射石头为主可以抛出去几百米。袁绍的搭建的高台也只是木架结构,被石头砸中后损坏很严重,尤其石头砸中人不是重伤,就是当场死亡。就这样刘晔帮曹操破解了这个难题。

  曹操从这个时候,就把他当作自己高级谋士,也看出来了,刘晔确实是足智多谋,还会制作军事武器,也真不简单。就叫他跟在自己身边做“幕僚”刘晔在曹操阵营真正崛起的时候是在“荀彧、荀攸、郭嘉”等人去世以后,他才被曹操重用,平时只是在丞相府处理一些日常的小事务。

  215年曹操西征张鲁,这一年刘晔迎来了人生的春天,他被任命为首席谋士,去跟着曹操一起攻打汉中,并且他的官职被提升到“主簿”掌管机要。汉中地带险山很多,且易守难攻,曹操多次派遣大将“夏侯惇”带兵攻打“阳平山”敌军营寨。都没有成功,自己的士兵死伤很多,曹操就打算收兵了。当时是夜里虽然有火把照明,但是也很容易迷路,有不少人就闯到张卫的军营去了,当时张卫军营的士兵以为曹军来劫营吓跑了很多,曹操的士兵见自己走错了。也吓的够呛两边就朝两个方向跑。

  刘晔看见这个情景不禁大笑,这还用跑什么呢,可以直接占领张卫的第二座营寨,还不用费一兵一卒这不是很好吗。夏侯惇听完也觉得有道理马上向曹操报告,曹操听后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就带着人马有朝着张卫的中军大营杀了过来,此时张卫还不清楚怎么回事。曹操带兵进入他的中军防区的时候,他才被士兵叫醒,但是此时再抵挡已经晚了,被曹操打的大败,张卫只好带着身边的警卫逃跑了,他是成功跑路了,但他手下的兵都投降了曹操。他带的兵都是汉中的主力,当时徐晃在阳平关又歼灭张鲁不少军队,经过这么一折腾张鲁也没法与曹操对抗了,无奈之下只好向曹操投降。于是曹操占领了汉中。

  

  (可以说此战和刘晔的计策并没有关系,这次胜利也很滑稽,误打误撞被曹军捡了个便宜,当时汉中兵要不是半夜睡的迷迷糊糊,肯定不会跑。等回过神来已经晚了)

  在曹操占领汉中的同时,益州也被刘备占领了,刘晔就建议曹操,趁着刘备在四川立足未稳,并且很多人也不支持他,我们可以乘胜打进益州。如果错过这个好机会,等刘备站稳脚跟,再去与他交战势必比登天还难,但是曹操因为刘晔与刘备都是汉室宗亲的缘故不相信他能帮着自己对付刘备。没有听刘晔的这个建议。只回复刘晔一个,不要太贪心得陇望蜀这样不好,刘晔一听就明白了,这是曹操不信任自己啊,心里当时我想一定很酸,而且他确实真心实意想帮曹操的,并没有和刘备有来往。

  几天后益州有人跑到了汉中,告诉曹操益州现在人心很乱,虽然刘备全力镇压,但是依然没有稳定人心,曹操忽然想起了刘晔前些天给他提的建议,就把刘晔叫到军帐商量攻蜀事宜。刘晔先是盘问来送信的人,他思考一阵后,告诉曹操不要相信这个人,这是刘备的计策,看来他们已经开始防范我们了,如果我们贸然去攻打益州,一定会损失惨重并且也未必拿下“益州”。这时曹操的后方出现了叛乱,曹操只好回师邺城镇压叛乱,留夏侯渊、张郃、徐晃等人在汉中镇守,就这样曹操丧失了最好的一次灭蜀的机会。真是可惜,也给曹操日后丢失汉中埋下了伏笔!

  217年刘备就开始准备对汉中地带进行征讨,先后打败夏侯渊、张郃等人,随后曹操在219年带领大军亲自与刘备交战,但是依然大败而归,人马损失惨重不说,魏国的实力也大打折扣。(如果曹操在215年听从刘晔的建议,乘胜攻打蜀国,那么即使不能占领益州,至少可以把刘备的元气严重耗损,也就不至于丢失“汉中”了,何况就因为蜀国有了“汉中”这个优越的地理位置。在10多年后诸葛亮才能轰轰烈烈的带兵和魏国打了几年仗,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曹操对刘晔没看准,也证明了刘晔作为“战略家”比普通谋士看战局准确的多!刘晔的三围该提升10%,实在太低!

  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继承王位,当时曹操以前的重要谋士剩下的没有几个了,刘晔就显得十分重要,同年刘晔就被任命为“侍中”,并且被加封二等侯爵,刘晔也多次与不支持曹丕的将领谈判。并且帮他取得了很多支持者,在同年曹丕与大臣开了一个会议,问刘备能不能替关羽报仇,别人都说蜀国刚刚丢了荆州,哪还有胆量与实力和东吴开战啊,何况他们还要防备我们的进攻。刘晔听完觉得这些人看事太过表面,他知道刘备与关羽的感情很深,并且荆州对蜀国及其重要,是蜀国征战天下的后方粮仓,刘备一定不甘心失去荆州,必然会带人攻打东吴。

  果然在1年后刘备就带人和东吴交战,不过在夷陵被陆逊给打败了,曹丕看吴国把蜀国打败。同时对他的荆州北部有威胁,就打算趁吴国和蜀国敌对状态时,出兵讨伐吴国。刘晔听到这心里就觉得曹丕很弱智,和他老子曹操比差太多了,就对曹丕讲:吴国正处于胜利状态,将士们的士气很高,这时他们可以和任何敌人交战,哪会叫魏国有机可乘啊。曹丕听完就觉得“刘晔”这个想法很搞笑,我们魏国兵强马壮的,打败吴国也不是难事,何况当时很多大将都还在世,曹丕就有点轻敌,准确的说他也是很猖狂年轻气盛的!

  224曹丕觉得时机成熟了,就亲自带着人马去攻打东吴,曹丕看自己的父亲曹操,曾经多次和孙权交战,自己也觉得孙权也会重视自己,并且还会亲自带着人马前来抵抗。结果他很失望,孙权压根就没把曹丕当回事,而是派了“陆逊”带人去和曹丕交战,孙权本人一直在后方看热闹,刘晔和曹丕一起到达了广陵,曹丕准备先对荆州发起进攻。想占领全部荆州。刘晔就和他说,你现在撤退还来的及,陆逊是不好对付的,曹丕还和刘晔急了,觉得刘晔小瞧自己,但是刘晔还是看准了,曹丕最后还是被陆逊给打败了,并且他自己也是仓皇跑回魏国。

  曹丕回到魏国后,只活了三年就去世了,他的儿子曹叡又接过皇位继续发展魏国事业,这个时候曹操以前的班底也没剩下几个人了,刘晔就成了曹叡的主心骨。当时辽东地区被公孙渊父子占领并且处于割据状态,时常带人去河北掠夺魏国的城池,刘晔看到这就建议曹叡,趁着公孙渊刚刚接任,正是平定辽东的最佳时机,可惜曹叡没有听。

  过了10年后公孙渊果然反叛,自称燕王和魏国敌对,开始魏国派了几路大军征讨都没有取得胜利,最后还是司马懿亲自带人来打了四年才把公孙渊父子打败并且杀死,这才彻底平定辽东。

  229年曹叡打算对蜀国用兵,找刘晔一起商量战略机要,刘晔当时很透彻的把蜀国形势分析了一遍,然后觉得可以派兵攻打蜀国,但是曹叡没找他一个人商量。把这个计划告诉了很多人。当时蜀国在魏国是有奸细的,这个消息就走漏了,结果诸葛亮没等曹叡去攻打蜀国,就先带兵从祁山进军,攻打魏国的雍州和凉州这两个地方。这样就使魏国成为了战争的“被动方”!

  刘晔在232年病逝,他在曹魏政权服务了30多年,先后跟着曹操、曹丕、曹叡这祖孙三人,并且在每个君主掌权时期,都献很多计策,只是被采纳的很少,这也是曹魏政权悲哀的所在。他先后在汉中定计,随后又劝说曹丕不要攻打东吴,又在曹叡掌权时期给他出了攻打蜀国的战略计划,但是被曹叡把消息散出去了,使他人生的最后一次计策彻底失败。他的计策失败原因,不在他自己的错误,只是曹家祖孙三代没有采纳而已,实在很可惜!后来他的计策全部成为了现实,只是魏国作为失败方收场。

 

  这正是

  汉中奇谋取益州 玄德江山届时休

  得陇望蜀效光武 奈何妙计止枭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