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这就是诸葛亮为何要坚持北伐的道理。三国鼎立,曹魏雄据天下之半,带甲百万,名臣良将如云。而

作者:风去了无痕D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这就是诸葛亮为何要坚持北伐的道理。

三国鼎立,曹魏雄据天下之半,带甲百万,名臣良将如云。

而诸葛亮明知以一州之力伐之,成功希望是渺茫的,但为何还要坚持北伐?

有人说:这是空耗国力,导致了蜀汉早亡。

这种观点的人,就有点自以为是,夸夸其谈了,这是以为自己比诸葛亮还厉害。

而实际上,诸葛亮岂能不明白这道理?

但如果蜀不伐魏,那么魏必伐蜀,因为曹魏的君王将相们也同样有一统之志。

所以蜀汉与曹魏,无非就是谁进攻、谁防守的问题,是决不可能和睦共处的,这是明摆着的事。

如果蜀汉不伐魏,又想魏国不伐蜀,那么只有一条路,就是:

蜀向魏低头,花钱买太平。然后蜀汉军民在买来太平岁月里泡得骨软筋酥人人养成了避战、不战、畏战的习惯性思维方式。这样,纵有坚甲利兵,也全成了只看不用的摆设。

这是魏国乐见其成的,然而这样的蜀汉,必定会灭亡的更快。

“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只有一州之地的蜀汉,如果只靠被动防守,是挡不住大国发倾国之兵前来征讨的。

由此,诸葛亮的北伐,实际就是以攻代防的积极防御。

所以,每次北伐,皆步步为营,决不冒进。目的就是通过北伐,使蜀汉军民的进攻精神与斗志不坠,并保持军队始终有战斗力,如此才能待天下有变之时。

反之,如果斗志没了,那么就算天下有变,那也是与你无关了。

例如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魏国毌丘俭淮南兵变等等,没有了诸葛亮的蜀汉,就再也抓不住这种机遇了。

而蜀中大概有很多人想不明白这个道理,认为:我们不北伐了,过太平日子不好吗?

所以诸葛亮的《后出师表》开篇时,这样对后主刘禅说道:

先帝与我,都非常明白“汉与贼”决不能两立的道理,所以才将讨贼之事,全权托付于我。

而以先帝之明,以及我的才能,讨贼大业,乃以弱敌强之举,稍有不惜就有覆亡之危。

然而若不去讨伐曹贼,随时间推移,王业也会亡,这是夙愿东流,坐而待亡。这样,你说究竟要不要讨贼?

古人毫不掩饰,直接了当的将敌人称为贼,这一点也是令后人挺敬佩的。

而“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决不坐而待亡”这些话,岂不就是“宁可前进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的意思?

这种铿锵有力之声,在二千年后,听起来仍然是振聋发聩的。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这就是诸葛亮为何要坚持北伐的道理。三国鼎立,曹魏雄据天下之半,带甲百万,名臣良将如云。而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这就是诸葛亮为何要坚持北伐的道理。三国鼎立,曹魏雄据天下之半,带甲百万,名臣良将如云。而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这就是诸葛亮为何要坚持北伐的道理。三国鼎立,曹魏雄据天下之半,带甲百万,名臣良将如云。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