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25年,石友三升任军长率部驻防包头,他把父亲接来奉养。有一天,一个哨兵玩枪走火打伤一个老百姓,石父非常生气,要石友三

1925年,石友三升任军长率部驻防包头,他把父亲接来奉养。有一天,一个哨兵玩枪走火打伤一个老百姓,石父非常生气,要石友三枪毙那个哨兵。石友三不从,石父当场发怒,当众大骂石友三“忘本,不孝”,石友三只好跪地认错。

石友三字汉章,吉林长春人,幼年家贫,他的父亲在长春大地主毕家赶大车,石友三常到毕家去看望父亲。毕家地主婆见石友三伶俐,便留他在毕家书房陪伴她的二个儿子侍读了五年多。

虽然石友三和少爷公子在一起玩乐,但仍和他父亲在长工房吃饭睡觉,并穿那些少爷公子的破旧衣服。由于贫富悬殊,石友三常感到被贱视和难堪,结婚后又苦于妻子泼辣,家中生活也很困难,被迫出来当兵。石友三的父亲很严厉,因此后来发迹的石友三,见到父亲往往也是战战兢兢。

石友三的前后变化是很大的,早年在当营长时,对各连的训练、军风纪盯得很紧。每当旅长冯玉祥阅兵时指出某一士兵的小毛病后,石友三就要对有关的连排长打骂罚跪。当时石部的军纪军容都很不错,因此石友三很得冯玉祥的信任。

1924年,冯玉祥出任西北边防督办,提升石友三为第八混成旅旅长兼任包头镇守使,此时的他开始露出了残暴贪财,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真面目,对待部下极为苛刻。在包头期间,石友三日常和当地士绅、地主、大商人交结,以武力为这些人的不法行为撑腰。

在包头仅半年时间,被石友三所部无辜杀害的百姓就有五百多人,当地的老百姓都把石友三叫做“石阎王”。不止是对待百姓,石友三对自己的部下,也是任意杀戮。例如,石友三在包头曾收编土匪苏玉声、刘喇嘛、赵玉如部,编为三个营,驻在郊外,不准进城,命令守城部队对苏、刘、赵等营官兵入城,不问公事私事,一律杀害,先后捕杀一百多人,直到苏、刘、赵三人无法忍受,率部叛变离开为止。

石友三极为好色,娶了五个老婆,.除了原配之外,二姨太是他在许昌强娶的京戏园花旦黄凤芝,三姨太是在北平逼娶京戏园女角程某,四姨太是诱骗东北军某团长的妻子,五姨太是逼娶北平《京报》主笔林白水(被张宗昌杀害)的闺女林慰君。

石友三还喜欢养马,在他当团长时就养了几匹马,亲自命名为“大白龙”、“黑风”“菊花青”、“歪蹄”等等。每匹马每天都要让卫兵给洗刷一次,夏天时每匹马有一件马衣,只露出眼和耳,以防蚊蝈,马匹稍有污臭,石友三就把卫兵打得头破血流。石友三当了旅长后,马养得更多,他一有空闲就去观赏骑练,直到升任军长后有了汽车但还是养几匹马。

石友三媚上压下,有他一套卑劣的手法,冯玉祥也受其蒙骗,未能看清这个部下的真面目。石友三的发迹,始于在冯玉祥的十六混成旅当三团二营营长。当时,无论体操、教练、野外动作,石友三都能亲自演练,以身作则,他也确实有一套,杠架、木马、天桥、浪桥、攀绳.爬城、劈刺、射击等,无一不精,,士兵都很佩服。石友三在各连、排,经常举行比赛,个人或小单位优胜者,当场奖给袜子一双或毛巾一条、肥皂一块。

因此, 冯玉祥在旅长、师长任内,经常检阅石友三的二营。当时的北洋总统黎元洪都曾来二营检阅,二营成了冯部的面子营。在早年作战时,石友三也是出了名的野蛮,他经常手执马鞭,在各连阵地前走动督战。

1920年,冯玉祥率部在陕西兴平濮阳村和皖系的陕西督军陈树藩部作战,战斗陷入胶着,冯玉祥调二营前往。石友三由各连挑选奋勇队四十人,亲自给每个士兵荷包放进三块大洋,然后亲自率领冲锋,前仆后继,一举击溃陈树藩军的防线。

在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战争中,直系吴佩孚率部与奉系张作霖在长辛店相持不下,吴佩孚让冯玉祥派兵增援,石友三率全营一夜强行军绕过一百多里,插到奉军侧背,乘夜让士兵前往四下打枪,奉军一片混乱。石友三趁机率部冲击,大获全胜。

由于石友三是冯玉祥的老部下,且早年确实屡立战功,因此虽然后来石友三首鼠两端,多次背叛冯玉祥,冯玉祥还是对这个一手提拔的部下另眼相待,石友三的二营士兵,不少后来都成了西北军的中高级军官。石友三后来当了军长后,对二营的官兵也是高看一眼,有一次石友三在包头街道遇见几个二营的士兵后,马上上去嘘寒问暖,并给每人发了几个大洋。

1926年,张作霖、吴佩孚、阎锡山等北方军阀联合起来,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石友三为了保存实力,暗中和阎锡山的晋军签订了互不侵犯协议,后来更是一度率部投降冯玉祥。后来,冯玉祥在五原誓师,石友三又见风使舵,再次倒向冯玉祥。之后,石友三反反复复,不断变化立场,直至在中原大战后期,彻底背叛冯玉祥。

冯玉祥治军极严,但是对部下将领采取的是封建家长制的管理,虽然表面上得到了绝对的服从,但是像石友三、韩复榘等人,却在心中埋下了背叛和仇恨的种子,这也是冯玉祥的西北军最后失败,退出历史舞台的一个重要原因。

1925年,石友三升任军长率部驻防包头,他把父亲接来奉养。有一天,一个哨兵玩枪走火打伤一个老百姓,石父非常生气,要石友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