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F35C撞甲板坠海,给我们的启示

作者:归来仍少年212
F35C撞甲板坠海,给我们的启示

近期,一段米军F35C隐形战斗机在航母降落时撞甲板坠海的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后,引发广泛关注。日前,米国海军证实该视频是真实的。这段视频中记录的坠机事故发生在1月24号,一架米国海军F35C战斗机降落时撞上卡尔文森号航母甲板,坠入南海海域,飞行员弹射逃生,七人在事故中受伤。那么F35系列战斗机近期事故频发,究竟原因何在?米军打着航行和飞行自由的旗号,频繁在南海炫耀武力兴风作浪,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段未经授权的真实视频标注拍摄时间是1月24日16:31。视频显示,当时F35C战机准备在卡尔文森号航母甲板着陆,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快速下降。突然有着陆信号官叫喊声传出,要求飞行员立即中止着陆并复飞,然而为时已晚。仅仅三秒后,战机后半部重重地撞上甲板,主起落架被摧毁,随后战机侧滑。被火焰吞没,从跑道上坠入海中,这架F35C坠海让F35战斗机家族在短短几个月内激起了所有型号的实时记录。2021年11月,赢国海军一架F35A发生机腹着陆的罕见事故,作为五代机中的佼佼者,F35系列战机为何频繁发生坠机事故?

还原真相

这里有一个大背景是,我们看卡尔文森航母,它是到南海来秀肌肉的,对谁秀肌肉,对中国人秀肌肉,但这次秀肌肉秀的非常不成功,就试一下,F35落水坠毁,米国航母还是非常幸运的,旁边停了一系列的舰载机,他没有撞上去,如果撞上去,那要引起大火,爆炸,整个航母都有可能炸毁的。所以说呢,这对米国来说呢,不幸中的万幸[流泪],草草收场。赶紧回去了,但是,是不是没有多大问题呢?美国太急于追求先进了,他这个F35,可以说是隐形战斗机中很先进的,但是呢,并不适合于舰载。专家们分析,就F35的起航架和尾钩之间距离太近,距离只有2.2米。这是什么概念?就是飞机着舰瞬间,必须赶快抓住钢索,抓不住钢索,带来很大的危险。

F35C撞甲板坠海,给我们的启示

装备的F18,它的起航架和尾钩之间的距离是5.5米,都以每小时200公里的速度着舰,那么在这个速度之下,后起航架与尾钩之间距离越大,他就越安全。F35只有2.2米,飞行员需要将着舰精度控制在0.036秒之内,太困难了[流泪]。所以米国海军有句话,要么成功,要么沉海,那么这回就沉海了。而且,F35它本身有个问题,叫液态发动机,液态发动机,它在这个尾钩区域,它没法随意的移动,调整不了,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F35这个战斗机上线是不是合适,这是非常大的疑问。现在米军打捞坠海F35C舰载机的工作已经启动。报道援引米方分析人士的话称,打捞这架飞机可能是一项极其复杂的行动,绝不能让中方抢在米方之前回收这架战机。对于米方的恶意揣测,Z方回应称,我们对他们的飞机没有兴趣,奉劝有关国家多做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的事,而不是动辄在本地区炫耀武力。

F35C撞甲板坠海,给我们的启示

不能便宜他

其实我们的远洋测控船队,哪次出航没有米军居心叵测的跟随,我们的海军穿越第一岛链训练,又有哪次少了米日的监视围堵?所以这次绝不能让米国人高枕无忧,轻松愉快的把飞机捞走。其实我们没有必要给他这么客气,因为他已经到你的主权范围之内,虽然不是我们临海,虽然也是国际水域,但是离我们的专属经济区,离我们临海都比较近,而且对方就是来挑衅的,就是来示威的,就来秀肌肉的,现在出了问题了,它显示一个什么呢?就能力问题,你在我的安全范围,你对我示威,你出了这个事情。那我为什么不能够在旁边观看呢?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点,而不是说我可以放手的。让米国人在我家门口来回示威,沉到水底,我瞪着眼儿看他捞走,扬长而去。我觉得这是不应该的。我们也想讲究君子之道,既然表示不会打捞米军F35C肯定言出必行,但如果派海洋监测船去监测美军有没有给南海环境造成影响,给米军留个教训,这个未尝不可。那当然了,包括污染监测,你对海底水生物的影响都要去看,人家都上门来了,就我们家门口出了事儿了,我们其实也不应该让对方狼狈万状的拨马便走,不应该给他这么便宜。

成立指挥部也解决不了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F35C装甲板事故发生后,当地时间2月5号上午,米国海军安全中心正式被提升为海军安全指挥部,该指挥部未来将向米国海军高层和舰队指挥官提供标准化的风险评估,以及改变米国海军的运作、安全风险管理等问题,并解决当下米国海军内部水兵之间素质差距的问题。美国成立了这个新部门后,能从根本上扭转目前事故频发的局面吗?成立这个安全管理指挥部,因为他这个近期问题太多了,2016年17年,18年的驱逐舰相撞的事故,2021的潜艇在海底撞击事故,然后这回F35坠海事故,他的水面舰艇、潜艇、舰载机是海上力量构成的基本成分,你看水面的,水下的和空中的都出过事故儿,都出过严重的重大事故,这个米国人很着急了,然后成立了安全管理指挥部,要把海军的事故,统筹起来安排这个指挥部呢,可能对米国海军,他各军种之间提升安全指标,可能有所帮助,但是无法做出根本性的改善,我们讲为什么无法做出根本性的改善呢?你这安全管理指挥部,你能管理得了帝国的野心吗?为什么频繁出事故?它大背景是什么?是在西太平洋这一带不如使用连续超额之外所引发的问题。就是上线就展示肌肉,然后呢,地形也并非非常熟悉,就在这儿到处游移,然后海底装机,然后疲于奔命的伯克级驱逐舰的连续值班,最后高度疲劳情况下,与商船相撞等等。连续发生这样事情。仅仅从技术层面分析,他不是技术问题。这些事物的背后核心是什么呢?是米国帝国的野心,以他能力与野心之间的差距所带来的风险,野心很大,现在的力量质量不足的话,它所产生的风险所这就不是技术问题了,这是政治问题,这种政治沿线给米国海军带来的威胁是他这个海军什么安全管理指挥部,他的职责无法企及的,他治不了这个东西。

启示:水下反潜意识要加强

2022年新年伊始,米军在印太地区的活动频次和力量强度再次加码,仅一月中旬,米军三个航母打击群中的两个和内华达号核动力潜艇集结在从横须贺、台湾海峡、关岛到东南亚等覆盖第一、第二岛链的广阔区域。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伴随着密集的军事行动,米军也引发事故连连。那么无论是米军的相关军事部署,还是频发的事故,带给我们什么启示?整个事物都是两方面的,你看为什么米国的飞机啊,舰载机啊,航母潜艇频繁在南海活动,我觉得它相应的证明了一点,我们在南海行动的有效性。我们不管是南海的岛礁建设也好,南海的军事部署也好,我们南海形成有效性,你从米国人不管是派航母来,派潜艇来派这个驱逐舰来,你从他着急的程度,你可以从另外面反正一下呢,就是我们在南海的这种成功,我们在南海的整个的这种管控的成功,当然米国人他给我们也间接提示了,我们还要继续加强,主要就是一个水下。水下反潜这个意识必须得加强,保卫我们南海的海底安全,另外就是空中对这个舰载机的这些遏制,这是我们未来一个问题,就是南海我们的水面已经做了,可以了,就水下、空中两个未来必须加强的地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