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随笔:从女足夺冠看忻州古城秀容书院博物馆的收获

随笔:从女足夺冠看忻州古城秀容书院博物馆的收获

2月8日,壬寅正月初八。

谷日!

这几天除了春节,人们最关注的一是冬奥会,一是亚洲杯。

2月6日晚,中国女足在印度孟买举行的2022女足亚洲杯决赛中夺得冠军,举国狂欢。

其实,夺得冠军就是比赛的一种结果,对于参赛队来说,是最好的结果。为什么女足的胜利让国人泣泪狂欢?

“憋屈”!

是啊,时隔16年才再次登顶,在亚洲来说,一个拥有人口最多的国家取得这样的成绩不能不说是憋屈!

0:2落后,所有人都捏着一把汗,据说许多人已经有点绝望离开屏幕不想再看,但是,中国女足2:2扳平,3:2逆转绝杀。这是另一种憋屈!

这次夺得冠军的队员,尤其是在比赛中进球的队员好几个都是被前教练贾秀全弃用,却正是这些队员球球定乾坤。这难道不是憋屈!

中国女足的核心球员,也是贾秀全所指的“我不需要一个球星”的王霜在之前的比赛中受伤严重,夺冠时虽然上场,但发挥不出水平,被替补下场。替补上场的小个子小姑娘张琳艳之前同样是被贾秀全以不符合战术要求而弃用,一上场就立功。王霖与张琳艳都是在关键时能逆天的球员,却在之前有力用不上,这次夺冠自然是把憋着的气放了出来。说到底还是憋屈呀!

女足全体队员的工资加起来不足中国男足一个人的年薪,但是,就是这样一群姑娘,不到最后一秒绝不放弃,落后又如何?逆转!憋屈憋屈呀!

时隔16年再次登顶,是值得庆祝,值得欢呼。因为,这是一次丰收!

中国民间传说农历正月初八是谷子的生日。所以,在早期的习俗中,要对写有谷物名称的牌位进行膜拜,并不吃煮熟的谷物。虽然,我们可以说这种习俗是因为农耕时代人类依赖农作物种植为主,必然重视农业、珍惜粮食形成的心理祈愿。但是,人类对“丰收”的祈愿恐怕是永远的。

“丰收”一直是我们最朴素,最真诚,最踏实的愿望。

随笔:从女足夺冠看忻州古城秀容书院博物馆的收获

从正月初一到今天,前来忻州古城的人很多。不过,每天挤在全是各种小吃的街巷的人要远远多于走进秀容书院,走进秀容书院博物馆的人。有一些人站在博物馆门口,念念博物馆的名称后,说“这里没有意思”,然后转身而去,身边跟着孩子。他们心中的“丰收”是另外的认知。

随笔:从女足夺冠看忻州古城秀容书院博物馆的收获

在“秀容弦歌”展厅,有一幅晚清时忻州名人邢尔昌手绘的秀容文昌祠及秀容书院建筑群图,形象再现了秀容书院当时盛貌。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书院周边应该还皆是土地,邢尔昌先生是连周边的土崖都表现出来的。所以,大陆著名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黄炎培先生当年应邀来秀容书院为师生做题为《职业教育之原则及方式》演讲时,写下“村男于耜,村女于裳,古风犹及今时见;城外山河,楼中书卷,一般不厌百回看”。

每次欣赏这幅图时,就会想起1981年时的忻州师专。那一年,忻州师专启用新校,也就是现在忻州师院和平西路的校区。那时候,师专共有五个系,中文、英语、数学、化学、物理。1981年的时候,是中文系和英语系先在新校区。那个时候,放眼望去,周围一览无余,夏秋之季,满眼碧绿。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放眼望去高楼林立,毫无自然气息。

民国时期,解放初期的毕业证是“秀容弦歌”展厅里吸引好多人的展品。其中有一份“肄业证”,好多孩子不清楚是什么意思。如果我们将毕业比喻成获取冠军,那么,就可以说,同样参加亚洲杯比赛,发胶打得贼亮,顿顿吃着海参的男足就是“肄业”!

事实上,能够在历史岁月里留下来的珍贵物事固然有许多客观的因素和条件,但是,往往是因为其承载了某种人类所重视的价值是更为重要的原因。博物馆陈列和展示的就是这样的物事。

秀容书院博物馆展示的更多的是与文化和精神相关的物事,在秀容书院博物馆可以有另一种别样的收获!(梁生智/图文)

忻州古城:好一幅家山归梦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