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随筆:從女足奪冠看忻州古城秀容書院博物館的收獲

随筆:從女足奪冠看忻州古城秀容書院博物館的收獲

2月8日,壬寅正月初八。

谷日!

這幾天除了春節,人們最關注的一是冬奧會,一是亞洲杯。

2月6日晚,中國女足在印度孟買舉行的2022女足亞洲杯決賽中奪得冠軍,舉國狂歡。

其實,奪得冠軍就是比賽的一種結果,對于參賽隊來說,是最好的結果。為什麼女足的勝利讓國人泣淚狂歡?

“憋屈”!

是啊,時隔16年才再次登頂,在亞洲來說,一個擁有人口最多的國家取得這樣的成績不能不說是憋屈!

0:2落後,所有人都捏着一把汗,據說許多人已經有點絕望離開螢幕不想再看,但是,中國女足2:2扳平,3:2逆轉絕殺。這是另一種憋屈!

這次奪得冠軍的隊員,尤其是在比賽中進球的隊員好幾個都是被前教練賈秀全棄用,卻正是這些隊員球球定乾坤。這難道不是憋屈!

中國女足的核心球員,也是賈秀全所指的“我不需要一個球星”的王霜在之前的比賽中受傷嚴重,奪冠時雖然上場,但發揮不出水準,被替補下場。替補上場的小個子小姑娘張琳豔之前同樣是被賈秀全以不符合戰術要求而棄用,一上場就立功。王霖與張琳豔都是在關鍵時能逆天的球員,卻在之前有力用不上,這次奪冠自然是把憋着的氣放了出來。說到底還是憋屈呀!

女足全體隊員的工資加起來不足中國男足一個人的年薪,但是,就是這樣一群姑娘,不到最後一秒絕不放棄,落後又如何?逆轉!憋屈憋屈呀!

時隔16年再次登頂,是值得慶祝,值得歡呼。因為,這是一次豐收!

中國民間傳說農曆正月初八是谷子的生日。是以,在早期的習俗中,要對寫有谷物名稱的牌位進行膜拜,并不吃煮熟的谷物。雖然,我們可以說這種習俗是因為農耕時代人類依賴農作物種植為主,必然重視農業、珍惜糧食形成的心理祈願。但是,人類對“豐收”的祈願恐怕是永遠的。

“豐收”一直是我們最樸素,最真誠,最踏實的願望。

随筆:從女足奪冠看忻州古城秀容書院博物館的收獲

從正月初一到今天,前來忻州古城的人很多。不過,每天擠在全是各種小吃的街巷的人要遠遠多于走進秀容書院,走進秀容書院博物館的人。有一些人站在博物館門口,念念博物館的名稱後,說“這裡沒有意思”,然後轉身而去,身邊跟着孩子。他們心中的“豐收”是另外的認知。

随筆:從女足奪冠看忻州古城秀容書院博物館的收獲

在“秀容弦歌”展廳,有一幅晚清時忻州名人邢爾昌手繪的秀容文昌祠及秀容書院建築群圖,形象再現了秀容書院當時盛貌。從圖中可以看出,當時書院周邊應該還皆是土地,邢爾昌先生是連周邊的土崖都表現出來的。是以,大陸著名教育家、實業家、政治家黃炎培先生當年應邀來秀容書院為師生做題為《職業教育之原則及方式》演講時,寫下“村男于耜,村女于裳,古風猶及今時見;城外山河,樓中書卷,一般不厭百回看”。

每次欣賞這幅圖時,就會想起1981年時的忻州師專。那一年,忻州師專啟用新校,也就是現在忻州師院和平西路的校區。那時候,師專共有五個系,中文、英語、數學、化學、實體。1981年的時候,是中文系和英語系先在新校區。那個時候,放眼望去,周圍一覽無餘,夏秋之季,滿眼碧綠。而不是像現在一樣,放眼望去高樓林立,毫無自然氣息。

民國時期,解放初期的畢業證是“秀容弦歌”展廳裡吸引好多人的展品。其中有一份“肄業證”,好多孩子不清楚是什麼意思。如果我們将畢業比喻成擷取冠軍,那麼,就可以說,同樣參加亞洲杯比賽,發膠打得賊亮,頓頓吃着海參的男足就是“肄業”!

事實上,能夠在曆史歲月裡留下來的珍貴物事固然有許多客觀的因素和條件,但是,往往是因為其承載了某種人類所重視的價值是更為重要的原因。博物館陳列和展示的就是這樣的物事。

秀容書院博物館展示的更多的是與文化和精神相關的物事,在秀容書院博物館可以有另一種别樣的收獲!(梁生智/圖文)

忻州古城:好一幅家山歸夢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