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51年,志愿军空军派出6架战机,拦截美空军对铁路的轰炸,没想到刚飞到半路,突然出现60架美军战机,我空军大队长情急之

作者:风流人物杂谈

1951年,志愿军空军派出6架战机,拦截美空军对铁路的轰炸,没想到刚飞到半路,突然出现60架美军战机,我空军大队长情急之中,下达了一个特殊指令,竟然创下了对美空战的奇迹。

这位志愿军空军大队长叫王海,从小出生在烟台的他,喜欢望着英国的飞机出神,心中默默地定下翱翔蓝天的志愿。

1944年,刚满18岁的王海参加了胶东抗日中队,从小出身贫苦的他在队中表现良好,第二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岁时被组织分配到东北老航校学习,王海欣喜若狂,觉得自己马上就要飞上蓝天了,可接下来的事却让他受到一些打击。

王海没想到自己被分配到机械班,成为了一名飞机维修员。

可王海心中一直装着蓝天梦,于是他加强业务训练,课余还给自己加训体能。

经过3年多的各种训练,由于王海各项成绩都优异,身体素质又好,终于如愿成为了一名飞行员。

正在这时,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为了正义与和平,志愿军们扛着落后的武器装备,毅然地踏上了异国他乡。

装备落后,可我们志愿军有顽强的意志,我们的指挥官还有丰富的作战经验。

可是,美军当时是空中的霸主,而战争刚爆发时我们连空军都没有,苏联的战机又在观望,誓死不过鸭绿江,所以刚开始我们吃了很多亏。

国家领导紧急组建中国志愿军空军,王海也以优秀的能力成为了中国空军3师9团第1大队大队长。

经过短暂的紧急训练,这群人均飞行时间不到100小时的志愿军飞行员,来到了朝鲜战场上。

美军的飞机是志愿军的7倍,人均飞行时间是志愿军的10倍,而且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而我们的飞行员的作战经验几乎为0!

出征前,王海作为代表,庄严的立下誓言:我们将英勇战斗、不怕牺牲,我们有压倒敌人的英雄气概,而不会被敌人所压倒,空战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敢于宣下这样的誓言,并不是狂妄,他们虽然飞行时间短,但是都经过了陆地刻苦训练,况且,他们胸中对侵略者的怒火早已要爆发出来。

1951年11月18日下午两点,美军出动184架飞机,对各条铁路进行轰炸,使得志愿军的运输线遭到严重破坏。

可志愿军们又只能隐蔽,不能还击,否则就会暴露阵地的位置,引来大规模的轰炸,志愿军们人人心里憋着一肚子气。

两点四十分,志愿军空军3师9团的林虎副团长,带领16架战机,前去阻击敌人,这其中就有王海大队的6架战机。

16架飞机来到肃川地区上空,林虎突然发现20架美军战机,林虎果断带领战机从8000米高空往下俯冲,一下打乱了敌人的阵型,大家开始按照战术各自为战。

正在这时,王海突然发现,左前方低空有60架美军战机飞来,王海果断地呼叫自己大队的飞机,跟他前去阻击敌人。

6架飞机从6000米高空向1500米的60架敌机冲去,敌人猝不及防,一下被冲乱阵型。

可是美军实战经验很丰富,短暂的慌乱过后,他们马上采取了新的战术。

美军把8架战机为一组,首尾相连围成一个大圆圈飞行,这样的好处是如果有一架飞机被击落,后面的飞机可以马上还击。

王海管这种战术叫“罗圈阵”,面对着这种阵法,王海脑中快速思考着应对方式。

3年多的维修经验,让王海对各种飞机的性能了如指掌,当年志愿军的战机是苏联的,灵活性要强于美军战机。

王海利用这一特点,将战机拉上高空,然后如箭一般向“罗圈阵”的中心俯冲下去,这样一来好像打到了蛇的七寸一样,反复多次俯冲后,直接破解了美军的阵法。

趁着敌人慌乱,王海果断开火,一架飞机冒着黑烟扎了下去。

这时一架美军战机绕到王海的身后想要偷袭,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负责保护长机的僚机飞行员焦景文果断开火,把这架美军战机击落。

5分钟后,弹药即将打完,王海果断率队撤出战斗。

这一仗,王海大队0伤亡的情况下,击落敌机5架,其中王海本人就击落2架敌机。

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王海大队参战80余次,击落敌机29架,每位队员的飞机上都刻上了红星。

由于王海大队的英雄表现,被授予集体一等功和“英雄的王海大队”称号。

如今,英雄王海的飞机展览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大厅,上面光荣地刻着9颗红星,向人们讲述着王海歼敌9架飞机的故事。

1984年7月,作为空军副司令的王海,陪同时任国防部长的张爱萍访问美国,在招待会中,当张爱萍向美国高官介绍王海同志的身份时,美国空军参谋长四星上将加布里埃尔激动万分,握着王海的手说:原来你就是把我们打下来的那个王海呀!

王海笑着回应道:要是你们再来,我还把你们打下来!

志愿军空军飞行员那种无私无畏的拼命精神、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永远值得继承、学习和发扬的。

参考资料:

《国家记忆——空军一级战斗英雄:王海》CCTV

#知识辞海计划#

1951年,志愿军空军派出6架战机,拦截美空军对铁路的轰炸,没想到刚飞到半路,突然出现60架美军战机,我空军大队长情急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