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络绎精选论文|复旦学者发现新冠致病重要靶标,或将提出一种全新治疗策略

自 2019 年底起,新冠病毒在全球大爆发,至今仍没有放缓脚步的迹象。在这场全球共同参与的抗疫中,科学家一直潜心探求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引发多种并发症背后的机制。

2022 年 2 月 3 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于文强研究团队及合著者在柳叶刀子刊、金色开放获取期刊EBioMedicine上发表题为“SARS-CoV-2 RNA elements share human sequence identity and upregulate hyaluronan via NamiRNA-enhancer network”的最新成果,通过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方法,从新冠致病关键分子机制入手,揭示了 NamiRNA- 增强子介导的透明质酸的积累机制,并发现或许可以通过透明质酸抑制剂,降低透明质酸累积水平,为新冠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论文基本信息

通讯作者:

徐建青,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研究员

于文强,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教授

汪海林,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论文标题:

SARS-CoV-2 RNA elements share human sequence identity and upregulate hyaluronan via NamiRNA-enhancer network

领域方向:生物信息学

来源期刊:EBioMedicine

DOI:10.1016/j.ebiom.2022.103861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352396422000457#!

发表时间:2022-2-3

期刊影响因子:8.143

JCR分区:Q1

miRNA 作为 20 世纪 90 年代生物医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在多个物种中广泛被发现,具有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特征。复旦大学于文强课题组经过六年的探索,发现不同于在细胞质中发挥抑制功能,细胞核内的 miRNA 可结合增强子发挥激活基因的作用。他们将这类细胞核内具有激活功能的 miRNA 命名为 NamiRNA,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NamiRNA-增强子–基因激活”的调控新模式。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于文强团队与合作者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分析病毒序列相似性时,发现新冠病毒基因组有 5 段与人基因完全相同的序列,并将其命名为“Human Identical Sequences(HIS)”。HIS 的作用可能是通过直接的基因组相互作用,激活宿主增强子,并上调邻近和远端基因,包括细胞因子基因和透明质酸合成酶 2 (HAS2)。此外,HIS 可激活人胚肾细胞 HEK293T、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MRC5 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 中炎症相关基因表达。这为解释新冠的全身症状提供了理论基础。

络绎精选论文|复旦学者发现新冠致病重要靶标,或将提出一种全新治疗策略

图 | SARS-CoV-2与人类基因组中的相似序列(来源:EBioMedicine)

于文强团队发现,HIS 有可能导致透明质酸累积,加速引发 COVID-19 患者的炎症,导致宿主细胞因子风暴、淋巴细胞降低,以及肺部毛玻璃样变等新冠肺炎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在在病理进展中发挥作用。不过,研究人员发现,目前已上市的一种老药羟甲香豆素(Hymecromone)可显著抑制新冠病毒 HIS 介导的透明质酸累积,而且安全性极高,有望成为一种治疗新冠的新型策略。

参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