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有三急,为何古人在建故宫不设计厕所,上万人方便又该如何解决

导言:人有三急,为何古人在建故宫不设计厕所,上万人方便又该如何解决?

故宫坐落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始建于公元1406年,是明成祖朱棣仿照南京宫殿而兴建,故宫攻城浩大,一直持续了14年,直到公元1420年才兴建完毕。故宫叫“

紫禁城

”,明清两个朝代多达24位皇帝居住于此,在中国历史上,也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比较有趣的是,这座皇宫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相当于是一个小城池。按照故宫的面积以及房间来看,里面居住上万人一点问题都没有,那么问题也就来了,古人在建造故宫时,为何没有在里面设计厕所呢?上万人的方便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人有三急,为何古人在建故宫不设计厕所,上万人方便又该如何解决

故宫的“方便”其实不方便

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古人迄今为止,在工艺与文物方面,留给我们的除了惊叹还是惊叹。因此,忘记设计厕所的事情,是不存在的。

我在参观故宫时,在去之前便被朋友提醒,让我注意观察下,古人的厕所是什么样的。然后我傻呵呵的在里面从头转到尾,也没有发现。后来悄悄问了一下导游,结果我知道,我被套路了。

人有三急,为何古人在建故宫不设计厕所,上万人方便又该如何解决

当年在设计故宫的时候,因为当时还没有冲水马桶,于是便设计的移动式马桶。旱厕这种东西,又怎么能出现在皇家的庭院中。一是不好清理,在这也不容易遮盖气味,对于身份尊贵的皇帝嫔妃们来讲,他们又怎么会去“蹲坑”呢。

前文中提到的“

移动式坐便器

”也就是古代的恭桶,皇帝出恭,这里的出恭就是上厕所的意思。古代封建社会本就是一个等级森严的旧社会,皇帝哪怕是上厕所,都要高别人一头,没办法,实力在这,低调是不允许的。

人有三急,为何古人在建故宫不设计厕所,上万人方便又该如何解决

皇帝的厕所叫“

官房

”,并不叫马桶,皇帝小便用的器具叫“虎子”,光听名就感觉威风凛凛。平时这两样器具都有专门负责的太监保管,需要的时候,只需要叫一声,太监便将东西拿过来,使用完之后,拿走清理完毕即可。

嫔妃们自然也会有和等级相匹配的“官房”,一般是由檀香木雕刻而成。在这里要讲一下,为何要用檀香木,别的木不可以吗?

一个重要的原因,那便是檀香木本身自带香气,檀香木的香味能够压制排泄物的味道,这样便能最大限度的让嫔妃觉得比较有面子。

人有三急,为何古人在建故宫不设计厕所,上万人方便又该如何解决

相传慈禧太后御用的“官房”便被被雕刻成壁虎的形状。壁虎趴在地上,头部是放手纸的地方,巨大的腹部被雕刻成空心状,上面可以用盖子打开,尾巴是卷起来向上,充当了扶手的作用。整个雕刻惟妙惟肖,不知道的都以为是一件工艺品。

在使用的时候,壁虎空空的肚子里面,会在底部洒向厚厚一层香木屑,方便完的排泄物便被木屑所吸收,方便完之后,这些木屑一般会被烧掉,在当时来看,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但是放在现在来看,就有点不环保了。

人有三急,为何古人在建故宫不设计厕所,上万人方便又该如何解决

这里所说的是小号,如果是大号的话,流程还要复杂一点,地下的木屑基本上便换成了清水,清水中再撒上一层玫瑰花瓣,一方面可以起到遮蔽气味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能防止溅水。

不同的嫔妃,根据级别等级不同,虽说有一些差异,但基本上的流程大同小异。

恭桶里面的便便,将会怎么处理

前面也提到,老佛爷的小便完的木屑,会被烧掉,但皇宫那么多人,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有这个待遇的。太监和宫女才是便便的主力军,他们的“恭桶”会被放置在“恭房”里面,内急的时候,他们便会匆匆去恭房解决。

最终这些排泄物是会被定期移到皇宫之外,一般是每月的四、十四、二十四日。封建王朝离我们早已远去,原本这些恭房里面放置的恭桶早已被清理,现在只剩下一间间空房子,所以这也是很多人转半天不知道厕所在哪里的原因了。

人有三急,为何古人在建故宫不设计厕所,上万人方便又该如何解决

后记

单单从一个简单的方便上,就有这么多的讲究,更别提其他方面了。反映出来的就是当时统治者的骄奢淫逸,那些在皇宫内求生的穷苦人家的孩子是多么悲惨与可怜。

幸逢盛世,封建吃人的旧社会离我们已经远去,我转身走出了故宫,有丝丝的沉重。我坐车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历史早已远去,我要为了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