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盘点古人铸剑用活人祭炉,添“灵性”,背后的科学依据

他们无法解释自己将铁变成“接近钢”的技术过程,因此会归结到神秘学的领域。

古代流传不少的神兵利器,有湛卢剑、鱼肠剑等,都凝聚了古人的精湛铸造技术与智慧。相传,古人铸剑时会以“活人祭剑炉”完成祭祀,如干将剑与莫邪剑就是如此。

盘点古人铸剑用活人祭炉,添“灵性”,背后的科学依据

以“活人祭剑”铸成的干将与莫邪,留下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干将及莫邪本是一对夫妻,一生都在追求铸造出一对绝世名剑。他们奉楚王之命铸造名剑,多次尝试后都失败,后来莫邪眼看丈夫干将,每天对着剑炉愁眉不展,她想起上古“活人祭祀剑炉”可得名剑的传说,随即趁丈夫不备,纵身跃入剑炉,最终令两把利剑出世。干将为了纪念妻子,将两把利剑的名字取作干将莫邪。

在活人祭剑的例子中除了干将、莫邪,还有两个神兵利器也是活人祭祀产生。据《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记载,一位铸剑者贪图赏赐,为了铸成神兵,杀了两个儿子祭炼了吴鸿、扈稽。但却被混入普通吴钩中,于是他大喊两个儿子的名字:“吴鸿、扈稽,我在于此,王不知汝之神也”,两把神兵自动飞出,贴到了他的胸口。

盘点古人铸剑用活人祭炉,添“灵性”,背后的科学依据

这类故事多半只是传说,而事实上古时确实有不少铸剑师铸剑时会“活人祭剑炉”,方式非常残忍。现在重视科学的社会,看来这种方式充满盲目。不过这种方式铸出的宝剑,真的坚固耐用吗?

在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古人会将自己无法理解的东西,归结到神秘学的领域。他们认为天地万物皆有灵性,用金属打造的最好武器,也应该具备灵性。然而,祭祀在民间是永恒不变的习惯,古人铸剑时候自然也会为“灵性”祭祀。铸剑师希望祭祀令铸剑过程顺利。毕竟,古代高温冶炼技术并不先进,铸剑很容易发生事故。所以,古代铸剑师认为,铸剑时以活人祭辅助,既能减少安全风险,还能令宝剑的出炉,富含人所特有的“灵性”。富含人类灵性的宝剑,使用起来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盘点古人铸剑用活人祭炉,添“灵性”,背后的科学依据

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以上观点无疑并不成立。但活人祭剑,确实可以让出炉的宝剑变得坚固耐用。因为古代铸剑师铸剑时,没有现在的高温炉,他们只是用木炭燃烧的温度来炙烤金属。古人所使用的武器和工具,大多是由铸造而成。而铁的熔点温度高达1500摄氏度,所以,仅凭木炭燃烧的温度显然无法达到铁的熔点。由于人体储存着大量脂肪,脂肪经过高温炙烤会转化成高浓度的油脂。而这些油脂就是高温助燃剂,它们会让炉火温度超过铁的熔点。

锻造出坚固耐用的武器或用具,关键点在于淬火。高温淬火可以剔除金属中含有的杂质,经过反复高温淬火的兵器与用具,就会变得坚固耐用。古代铁匠反复锤打铁坯的原理也就是如此。另外,铸剑时以“活人祭剑”辅助还有一点好处,就是人体血液中含有大量的碳,在高温燃烧下血液中的碳会快速产生碳分子。碳分子会与高温熔化后的铁相融合,产生化学反应。

盘点古人铸剑用活人祭炉,添“灵性”,背后的科学依据

这种化学反应,会把铁材质转变成一种接近于钢的金属材质。钢相比起铁不但坚固耐用,而且还不容易生锈。随之用活人祭祀铸出的宝剑,也就更加坚固耐用了,这就是为何会成为古人口中的神兵利器。由此看来,古代铸剑师用活人祭祀得到神兵利器的传说,并非全无道理,而是他们无法解释自己将铁变成钢的技术过程。

那么,为何古人不以动物祭祀,而是要用活人祭剑炉呢 ?古人很大可能有过用动物祭祀剑炉,来替代活人,但他们会认为人要比动物更具灵性,所以活人祭祀出炉的宝剑,要比动物祭祀的,更坚固耐用、锋利。从科学角度出发,促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人体骨质中含有大量微量元素,要比动物的多出很多,比如钙、磷、铁。另外,人体血液中还含有大量的盐分。需要知道,这些微量元素是可以帮助金属排除杂质,而盐分能够提高炉火温度。

到了后来,由于生产水平的提升,不用“祭剑”也能融化生铁,但也存在有“活人祭剑”的个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