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有些理客中,总爱说封建王朝都是一丘之貉,不过都是阶级压迫而已。这话确实没什么毛病。可明朝还只是阶级压迫,而清朝那是在阶级

作者:昕国学

有些理客中,总爱说封建王朝都是一丘之貉,不过都是阶级压迫而已。

这话确实没什么毛病。

可明朝还只是阶级压迫,而清朝那是在阶级压迫之上再添加了一层民族压迫。

我们总不能因为都是阶级压迫,就把多出来的民族压迫给忽略不计了吧?

账得算清楚,不能马虎,人家欠了你一万五,您不能只要一万回来,把剩下那五千都给省了对不?

再说说明朝与清朝的风评问题。

前几年,陈梧桐先生写了本科普明史的书籍,叫《明史十讲》。

在这本书的序章,陈先生专门提及到了一个现象:

打开电视,反映明代历史的电视剧,不是君主残暴昏庸,就是厂卫横行霸道,一片昏天黑地;反映清代历史的电视剧,不是君主睿智圣明,就是臣工奋发有为,一片朗朗乾坤。

可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清朝在大众的观念里,都是比明朝要好的很多。

清宫剧大行其道年代,给康、雍、乾歌功颂德也就罢了,虽可能用力过猛,但毕竟这三人也确实有可圈可点的政绩在身上。

可后来,清宫剧的走向越来越不对味儿了。

比如,某些秘史之类的电视剧,已经开始给努尔哈赤、多尔衮这类屠夫化妆打扮了,还有慈禧、溥仪、李鸿章之流,历史正剧也都开始洗白白了,甚至就连扬州十日的罪魁祸首多铎,都开始从明军的手里拯救汉人百姓了。

这就真有点过分了。

在对比一下明代背景的电视剧,朝廷几乎都不是什么正派的存在,以历史正剧而言,胡军版的《朱元璋》给人一种老土掉渣的感觉,和霸气外露、场面恢宏的《康熙王朝》简直是云泥之别。

而这些正剧对明朝也黑化的有些过分,一些魔改的情节让人捉摸不透,比如陈宝国版的《传奇皇帝朱元璋》,完全把朱元璋丑化成了一个一无是处、只知害人的大昏君,特别来气,以至于我看了都想把剧里的朱元璋拖出来捶上一顿。

再说说另一部经典正剧《大明王朝》,里头的嘉靖几乎是彻彻底底反派角色,还有唐国强老师的《万历首辅张居正》,为了给张居正塑造一个悲情人物的形象,编剧直接安排万历给张老师下毒,让张老师一命呜呼……彼时我年纪还小,没怎么看过书,有很长一段时间还真以为张居正就是让万历给杀了的。

而最让我看不懂的操作是什么呢?

是你吹捧大清就吹捧大清嘛,可每个大清正剧,在满清皇帝虎躯一震、霸气外露的时候,顺带都要把明朝贬低一下。

比如,于正剧里皇太极那句“明朝皇帝都那么昏庸”、康熙皇帝在明孝陵那句“大清远胜大明”、姚启圣那句“康熙远胜明太祖哇”、乾隆那句“就这还好意思叫什么华夏正统?”,纪晓岚里张铁林那句“明朝与宦官治天下,我大清与读书人治天下”、连金庸剧里韦小宝还要说上一句“清朝没有坏皇帝,明朝没有好皇帝”……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可以说,明朝就是靶子,成了给清朝自抬身价的阶石。

前些年“吹清黑明“的现象大行其道,这毫无疑问是客观事实,至于为什么,我不知道,也不想妄加揣测。

但有些人非得视而不见,一口咬定不存在,那么就不存在吧,您开心便好。

而网上吹明的明粉们,相对而言就比较克制。

比如前年有一部剧叫《女医明妃传》,这部剧里尬吹明英宗,还稍微洗白了一下王振,按理来说,吹捧明朝皇帝正迎合了明吹的心态才对。

可是呢?

明粉们快把这部剧骂了成狗,说这部剧洗白明英宗、抹黑明代宗,甚至公然在女医明妃传的贴吧闹事,搞得人家吧主发帖禁止谈论任何历史问题。

反观清朝。

除了同治以外,其他清朝皇帝甚至包括溥仪都被电视剧洗的白白的。

连慈禧都白了我的妈呀。

就这我还见过有精神满洲贵族说什么吹得力度不够猛呢。

再说说史学家如李治亭、马大正之流,居然公然给尚可喜、洪承畴、吴三桂这类连清廷都反感的人招魂洗白。

这叫个什么操作呢?

方志远先生曾提及过,史学界存在一种无限拔高自己研究对象的陋习,而清史方面尤甚,譬如,把“康乾盛世”直接与饭碗挂钩,这点请看姚念慈的吐槽:

但清史研究中的“盛世”之风,则确乎与研究机构的生存密切相关。众所周知,现在的学术研究大都被纳入国家和各级机构的各种项目规划中,这样才能接受科研资助和相应的奖励。而能否获得科研资助和奖励,又是大学教师和研究人员能否在社会上立足的“生命线”。目前尚未结项的大规模的清史修撰,被定位为国家级学术工程,明显带有“准官修”味道,获得政府资助金额之大,收揽人手之多,不仅空前,而且将绝后。中国历代王朝,清朝与现实的关系最为紧密,赋予清朝何种地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一工程的主持者自然成为集历代“盛世”之大成者。“草上之风必偃”,流风所及,所向披靡。清代“康乾盛世”成为历史上时间最长、成就最大的调子,也就定于一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