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世间》:周志刚和周秉昆的车站对话,看似残酷,实则恰到好处

很多人都说,父母永远都不可能一碗水端平,仔细想来,这句话真的很有道理。

就像《人世间》里面的周家,周志刚最器重周秉义,最宠爱周蓉,但是在感情上,最亲近的还是周秉昆。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认知,是那次周秉义回家的时候,周志刚忙不迭地收拾屋子,完全是招待客人的架势,但是在面对周秉昆的时候,却没有这样的顾虑。

很多人都说周志刚不喜欢周秉昆,对于这样的说法,我很是不赞同,原因有二——

其一,如果周志刚不喜欢周秉昆的话,也就不会放下自己的坚持,同意周秉昆和郑娟的婚事,固然这里面有感恩的因素,但是我想,如果单单只是感恩,他是不会克服自己的偏见的,毕竟在那个年代,除了穷得娶不起媳妇的家庭,是没有人会接受一个一个带着孩子的“寡妇”的。

其二,如果周志刚不喜欢周秉昆的话,也就不会对周秉昆没有编制的事情那么在意了,毕竟在那个年代,有编制就意味着一辈子衣食无忧。

只是很可惜,因为拜年事件,周秉昆产生自卑心理,认定父亲看不起自己。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周秉昆,换作我们自己站在周秉昆的位置上,自己的大哥是名牌大学学生还是省长女婿,自己的姐姐是名牌大学学生还嫁了著名诗人,可是自己只是一个工人,娶了一个带着孩子的媳妇,估计都会产生自卑心理。

最为要命的是,这些年来,周秉昆一直是为家里付出最多的人。

《人世间》:周志刚和周秉昆的车站对话,看似残酷,实则恰到好处

电视剧《人世间》截图

短短一天时间,周秉昆先是被哥哥踹了一脚,后来又被父亲打了一拳,虽然这件事周秉昆有错在先,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早就认定了父亲不喜欢自己。

毕竟按照通俗的认知,此时的周秉义的确比他强得多。

因为这件事,爷儿俩生了很久的气,就连周志刚要走的时候,给周志刚收拾东西,他都不愿意去跟周志刚商量,而是通过郑娟传话。

说实话,他们这个家要是没有郑娟的话,就算没有周妈妈生病这件事,也可能早就散了。

在这个家里,估计也就只有郑娟才能制住周秉昆,能够摊上郑娟这个儿媳妇,也算是老周家的福分了。

儿子心里有疙瘩,父亲心里其实也过不去,所以临走的时候,虽然周秉义和周蓉都说要送周志刚,但是周志刚只要周秉昆送自己,为的就是想趁机跟儿子好好聊聊。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就算周秉昆心里有再多的不痛快,也只好勉为其难地去送父亲,毕竟父子之间没有隔夜仇,而且经过这段时间的反思,周秉昆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一些问题。

一路上,周志刚推心置腹地对小儿子说了自己对大儿子婚姻的态度,还对周秉昆说,无论郑娟生男生女对他们都是一样的。

虽然很多人不喜欢周志刚,认为他偏心周秉义,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周志刚真的很开明,在那个年代,大部分父母都做不到男女平等这一点。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一家人,因为生不出儿子,被婆家人反复嫌弃,最后一气之下给离家出走了。

《人世间》:周志刚和周秉昆的车站对话,看似残酷,实则恰到好处

等到候车室的时候,爷儿俩的聊天更深入了。

虽然周志刚说生男生女都一样,但是周秉昆却说郑娟不这么想,虽然郑娟内心想要生一个女孩,但是为了周家,她还是想生一个男孩,证明自己在周家的价值。

“她这文化低,没工作,嫁过来呢,还带一小子,你说要在其他方面不行的话,那在咱家,可能就更没脸待下去呗。”

周志刚要周秉昆继续说下去,偏偏周秉昆哑火了,周志刚当即就炸了。

最开始的时候,我不理解周志刚为什么会发火,转念一想我就明白,周秉昆表面上说的是郑娟,其实也在说他自己。

作为父亲,周志刚知道儿子想的是什么,瞬间就知道了这几天儿子的反常原因——

“你爸我呀,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大过年的,就因为我对这个事情不了解,打了你一下,说了你几句,怎么的,就这么对我了吗?这是秉昆吗,我儿子秉昆过去不是这样的。”

周志刚明白了,儿子这几天之所以有这样反常的反应,就是因为周秉义和周蓉两个大学生都回来了,让儿子心理不平衡了。

为了帮儿子解开心结,周志刚专门给儿子解释了一番,说周秉义和周蓉凯上大学的事情,自己的确真的很开心,但是对他来说,他们的行动正好证明了命运可以改变这个道理。

周志刚告诫儿子说,如果自己没办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也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儿子的命运,一代不行就下一代,下一代不行就下下一代。

《人世间》:周志刚和周秉昆的车站对话,看似残酷,实则恰到好处

上帝视角来看,周志刚说得很有道理,但是此时的周秉昆并没有听进去(换做是我,估计也听不进去),马上就举反例来证明父亲说得不对。

听到这里,周志刚火大了,因为他听出来了,儿子最想说的是他自己。

“照顾着脑血栓后遗症的妈,带着姐姐的闺女,养着别人的儿子”,说实话,这些年周秉昆的确是很难,但是我想,在外面的周秉义和周蓉也轻松不到哪里去,只是因为他们不是主角,剧情里没有对他们的经历详细描述罢了。

“当初你哥你姐上山下乡,没有让你去,让你留在城里,这都是为你好啊。”很多人对周志刚的这句台词不满,说周蓉是为了追求爱情,才独自去了贵州,但是我想,当初他们是想把周蓉留在城里,足以证明留在家里是最好的选择。

留在城里的孩子,至少能拥有城市户口,拥有一份工作,从这个角度来说,当初的周秉昆确实是拿到了当时最好的牌。

正如周志刚所说,当时的他们的确没有想到时代发展到现在,会是这样的结果。

“与其整天羡慕别人,怨东怨西的,不如咬紧牙关,把自己的下一代供到大学里去,我们老周家,不能在我这辈子,儿女都出息了,孙子辈的有崴泥了。”

作为过来人,不得不承认,周志刚的这番话真的很有道理,正如弹幕里所说,周志刚的这番话,根本不像是一个普通工人所能说出来的。

但是周志刚的这番话也是实情,像周秉义现在这样跟自己较劲,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人世间》:周志刚和周秉昆的车站对话,看似残酷,实则恰到好处

紧接着,周秉昆把话说开了,说自己“吃醋”的根源,就是因为父亲带着他们兄妹几个拜年这件事,就是为了炫耀家里的两个大学生,还说自己给爸妈丢脸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周志刚也炸了——

“说你照顾着脑血栓后遗症的妈,带着姐姐的闺女,养着别人的儿子,那是你爹我呀,给你找的台阶。你拍着自己良心,你问一问,就算没有这些家务事拖累着你,让你去考大学,你能考上吗?”

杀人诛心,从始至终,周志刚的这句话是最伤人的,说完这句话,周秉昆转身往回走,周志刚转身走向检票处,爷儿俩不欢而散。

联系第一集的剧情,我们不得不承认,真让周秉昆考大学,他还真的未必能考上,虽然他名义上是个初中生,但是真实的文化水平,的确只相当于小学生。

有人说,周志刚太狠了,完全就是冲着儿子的痛处去的,但是我想,这样的“残忍”,对周秉昆反倒是最有益的——

如果不把话说开,按照周秉昆执拗的性格,还不知道要纠结到什么时候去,到了那时候,不仅他自己不快乐,整个家里也好不到哪里去。

经历这档子事情之后,周秉昆迈出了自己人生最关键的一步,离开了酱油厂,来到了杂志社开办的酒楼,开启了自己全新的人生。

虽然改革开放的大局已经铺开了,但是能够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跟后来的跟风者是绝对不一样的。

个人感觉,促使周秉昆做出决定,多少与周志刚的那番话有一定的关系。

《人世间》:周志刚和周秉昆的车站对话,看似残酷,实则恰到好处

(原创不易,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