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周六的下午,我和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同学在一家饭店聚餐,我们在议论着工作一年来的新鲜趣闻。
攀谈间,我的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男人的电话:“你是张昆(化名)的爸爸吧?你赶快过来,你的儿子偷了我们店的东西。”说话间电话中还时不时地传来孩子的哭声。也许是店主过于生气,所以也没留下地址,还没等我缓过神来电话已经扣了。“儿子?!”大家都诧异地看着我,我也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惊呆了,天哪!22岁的我哪会有儿子,而且还是一个会偷东西的儿子!旁边的同学说肯定打错了,可是我的心总是静不下来。一是我班确实有一名叫张昆的学生,但这个学生平日表现一直很好;二是虽然刚刚工作三个周,但职业的敏感使我迫切想知道怎么回事,并且我刚才还没来得及向那位陌生男人解释,我也不知道“儿子”现在在什么地方。于是我拨通了他的电话,询问了地址后,我答应他20分钟后到达。
20分钟后,我到了那个地点,是一家超市连锁店,门口围了很多人。走进人群,看到那个男孩我很吃惊,这个男孩竟然是我班上的那个学生,而他可是老师眼中的“优等生”。我看见他手中拿着一包学生爱吃的零食,眼睛不敢看我,头低得很低。这时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事情的缘由。在刚接这个班时,我向学生公布了一条热线电话,也就是我的手机号码,并说这是每一位孩子和家长的热线。
这时我顺手牵着“儿子”的手说:“你买东西为什么不带钱呢?”我掏出钱让他自己付了钱,并让他向店主道歉。“儿子”怯生生地看着我,眼神里充满了疑惑与感激,那一刻,我也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感动。
走出商店,我决定将他送回家,而他那只潮潮的、凉凉的小手紧紧地攥着我的手。车上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只见他忽闪着那双大眼睛,眼泪吧嗒吧嗒地流了下来。他一头扎进我的怀里,而我这是第一次被这样一种伟大的感情感动了。孩子毕竟是孩子,此时此刻我又怎么忍心去质问与批评他呢?
事后,在他的作文中我读到了这样一段话:
“刘老师,请您原谅我的行为。那一天,我真的很幸福,不是因为您帮我付了钱,而是您的那句话:‘你买东西为什么不带钱呢?’在您来之前,我怕极了,我想您肯定会狠狠地批评我一顿,然后给我的家长打电话。请老师放心,我以后一定不再犯这样的错误了!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报答您的!”
看着作文上的话语,想着这“初为人父”的经历,我的感触很复杂。我想不出这件事情到底是谁的错,我想用冯骥才老先生的一句话告诫自己: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