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换大王旗。自陈胜吴广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之后,秦末风云变幻的天下局势之中,伴随着东方六国的重新“出山”,中国历史迎来了乱世之秋,可以说,在这个乱世之时,秦始皇一统天下后的形势呼唤着新的整合。

扫六合的秦始皇,也是带给了结束春秋战国群雄逐鹿的政治纷争以后的中国一种全新的政治治理格局和政治制度基础。
自古以来,一个王朝的长远之发展,励精图治的皇帝,是必要条件。秦始皇在进行人事选任的过程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公子扶苏不在身边,让宦官赵高等人逐渐掌握权力,这让秦朝一统天下之后面临着危机。
一个王朝,打天下阶段和治天下阶段的应当采取的策略是不一样的。秦朝在一统天下的过程中,采取了奖励耕战式的法家模式,有助于一统天下的进程,事实证明也是如此。但扫清寰宇以后,面临的形势已经不同以往。此时,就应该对王朝的政治治理模式进行调整,而不是继续沿用法家的模式。
明末的李自成大顺政权,其实也是没有及时进行策略的调整而导致其胜利果实被清朝部落殖民政权窃取。
试想一下,如果大顺政权成功实现政权的转型,保护封建地主的权益,获得封建地主的支持,并对其进行统战,则大顺政权也许会获得成功。
历史就是这样,政策和策略是马上打天下,治理天下,进行一切活动的基础,只有及时进行策略的调整,才能实现战略意图。